枪管长:602公厘
来复线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公厘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发/分
装弹具式样: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20发
自动方式:汽退式
冷却方式:气冷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十一年式轻机枪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非常有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经缴获过不少日军的十一年式轻机枪。八路军缴获后,装备再用的不多。据说其供弹较卡,还有射击很麻烦,新生难以网络家教作,需要较长时间训练才行。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径:6.5mm
供弹方式:弹斗供弹
有效射程:3000米
弹夹装弹:30发
射速:500发/分
92式重机枪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缴获过不少日军92式重机枪并装配部队。此枪也是我志愿军装备的重机枪之一。
全长:1156mm
枪重为55.3kg
枪管长为698mm
口径7.7mm
初速为732m/s
膛线右旋4条
自动方式为气退式(gasoperated)
射速450发/分
30发保弹板(strip)上弹
有效射距:1000m
抗日战争我军主要使用水冷24式马克沁重机枪,其威力大、火力强、可靠性较高,一直为我军所青睐。
作业原理:短后坐力式
弹匣容量:250发布弹链
口径:7.92x57mm
枪管长:721.2mm
枪重:20kg
相容性:马克辛家族
制造厂:21兵工厂
制造年代:1940年代
解放军晋冀鲁豫第4纵队自制的炸药发射筒飞雷炮
飞雷炮最初叫”飞送炸药“,是一种威力极强的土制炸药包。它是用火药推送出去的一个6~8千克重的炸药包,只要在它落点半径5米内,一切生命体或工事都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它最初是用来对付敌人堡垒的,进而用以攻城,最后在淮海战场上大显神通。这一威力强大的武器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在1947年晋南战役之后研究发明的成果。
八路军的曲射平射两用82迫击炮
陈列在抗日战争馆的这门口径为82毫米、长1.23米的曲射平射两用迫击炮,是八路军第129师炮兵主任赵章成同志于1941年改造成功的,适应了八路军近战、夜战的要求。
赵章成是我军著名的神炮手。在长征路上,他曾创造过用仅有的3发炮弹,连连打中敌堡,掩护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奇迹。
89式掷弹筒
1942年的冀中,新官上任的日本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带着三百多人精锐卫队在自己的占领区巡视。当路过一个名叫宋庄的村子的时候,这队日军突然遭到了埋伏在此的八路军战士的袭击。
坂本旅团长是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兵,枪声刚一响起他就立即跳下战马,躲过了数发急射而来的机枪子弹。但是一发小型炮弹准确的落在他的面前,将其头颅炸的粉碎---这个大日本皇军的陆军少将当场毙命!事后,日军检查坂本的尸体后发现:他并不是死于中国军队常用的迫击炮,而是死于日军自己的装备-89式掷弹筒!
这种1929年研制的武器重量轻且威力大,之前准备时间又短,非常适合八路军展开的游击战。到解放战争时期还被解放军使用。
口径:50毫米
射程:360米
弹药:91式手雷
92式步兵炮
我军应用92式步兵炮是很有历史的。早在百团大战时期,八路军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记录。但此时由于缺乏专业炮兵人才,弹药补充也无法保证。所以基本是随缴获随用,用完就破坏。使用时间和次数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没什么大的战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规模为我军服务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日军武器被苏联红军大量缴获。对于这些武器,苏联红军自己是用不着的,因此部分转交给了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直至抗美援朝,志愿军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
炮管长:8.79倍口径
炮全重:0.212吨
炮全长:2.745米
炮全高:0.62米(带防盾)
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资料宣称可达80度以上)
范围射界:左右45度
最大射程:2788米
最小射程:100米
我军的第一架飞机
1930年,我军的力量比较薄弱,武器装备比较落后,没有能力制造飞机。
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国民党军用飞机在武汉飞往开封执行任务的返航途中,由于汽油燃尽,迷失航向而迫降在大别山南部宣化店附近的陈家河河滩上。我红军第一师三团一营缴获了飞机,后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
1931年新集解放后,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列宁号“飞机由卡房飞到新集,军委决定成立鄂豫皖军委航空局,任命龙文光为局长,钱均为政委,局址设在新集普济寺内,红军的第一个航空局就在这里诞生了。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拥有了第一架飞机。
”列宁号“飞机经常从新集机场起飞,两颗红星闪现于巍巍大别山,到固始、潢川及武汉执行空中侦察和投撒革命传单等任务给敌人以很大的震动。之后列宁号飞机又在黄安战役和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1932年,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列宁号“飞机曾几次随军转移,战事频繁,巨大的飞机只好再次被拆卸分散埋在大别山。
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m3a3”功勋坦克“
1947年1月鲁南战役打响后,华东军政大学炮兵大队奉命开赴前线接收缴获的大炮,他们却意外地在战场上搜集到国民党军队丢弃的一些坦克美制m3a3坦克。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568号m3a3坦克随坦克大队参加了攻打永固门和济南外城的战斗。济南战役后,568号坦克被华东野战军授予”功勋坦克“称号,炮手沈许也被誉为”铁人英雄“。此后,”功勋坦克“又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屡立战功。1950年,炮手沈许作为战斗英雄出席了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功勋坦克“后来也作为功勋兵器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战斗全重12.4吨
乘员4人
装有1门37mm火炮和4挺7.62mm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