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三探:贾敬回府祭祖之谜
人常说,看一个人要观其“行止”,其实,我想说,看红楼也要用“法眼”!
何谓“行止”?何谓“法眼”?
令人震惊的是,这“法眼”和“行止”竟同时出现在《红楼梦》的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
这也说明了此回在《红楼梦》中处于无可替代的中心位置!
1.先说“法眼”。
书中此文如下:“二人正说着,只见人回:“哥儿来了”。贾珍便命:“叫他进来。”只见贾蓉捧了一个小黄布口袋进来。贾珍道:“怎么去了这一日。”贾蓉陪笑回说:“今儿不在礼部关领,又分在光禄寺,库上,因又到了光禄寺才领了下来。光禄寺的官儿们都说,问父亲好,多日不见,都着实想念。”贾珍笑道:“他们哪里是想我。这又到了年下了,不是想我的东西,就是想我的戏酒了。”一面说,一面瞧那黄布口袋,上有印,就是“皇恩永锡”四个大字;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又写着一行小字,道是“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法,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
这段文字里出现了“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法”的字样,明眼人都知道,错了!应该是“荣国公贾源”才对。
但奇怪的是,这“贾法”两字在各本中竟没有一个写作“贾源”的,绝非是笔误!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可以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甚至也可以不计较事件的前后顺序,但他唯一计较在意的就是一个人的名字!
其实“曹雪芹”这个名字就寓意颇深,“雪”通“血”,“芹”通“情”,雪芹,血情,血泪之情也!
曹雪芹在此回中把贾府老祖宗的名字刻意写错,他是在提醒读者,贾法贾演,法演,法眼也!诸位读此回时,务必要用法眼才能看透!
2.再说“行止”。
书中此文如下:“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当时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闻,只声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这段文字里出现了“贾荇贾芷”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出现在前80回中只此一次,
甚至在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贾代儒领着的那一大帮宗族子弟中也没有出现他们的名字。
仿佛信手拈来,又仿佛刻意为之,究竟为何,颇令人深思!
荇芷者,行止也!作者仿佛是在提醒我们,读此回时,一定要注意观察里面每一个人的“行止”!
说完了“行止”和“法眼”,感觉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而这一回中也出现了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而这些人和事也都是通部红楼之大关键、大紧要处,一时千头万绪,竟不知如何下手。
我只抛砖引玉,先提两点,更多的内容,就只有留待以后再慢慢探索了。
1..贾芹与贾珍
贾芹过年去贾珍那儿领东西,被贾珍骂了个狗血喷头!
我们知道曹雪芹还有一个别号“芹圃”,说明他非常喜欢这个“芹”字,他在这儿作践这个“芹”字,无非是因为那只是个“贾芹”,是“假情”也,他把“假情”与贾珍连在一起,却是在告诉读者,贾珍也不过是一个假情假义之人!不论他在可卿死后如何痛哭,也不论他在贾母之前如何恭敬,更不论他在尤氏面前如何装酷,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不过是跟贾政一样,是一个真真正正一路货色的假正经之人!
贾珍骂贾芹,却不知原来是在骂他自己!
这不过是曹雪芹玩的一个借刀杀人的把戏!借贾珍之刀杀贾珍也!
2.贾敬祭祖
贾敬回贾府祭祖,红楼里只此一次。
贾敬从除夕祭祖到正月十七回到玄真观,总共在家呆了整整十八天!
这十八天,可以说发生了很多事!也可以说没有发生任何事!
因为贾敬在祭完祖后仅仅相隔十回,在第63回宝玉生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之时便吞金自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