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旌旆天阙_帝沁源_奇书网
返回

帝沁源

首页
第四十五章 旌旆天阙(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百姓闻言心潮浮动,其中不少人的家眷亦在苏骥城,担忧之下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士气一下失了大半。

苏骥城为了扭转战局,出兵三千偷袭朝凰五十万大军。

其中两千五纵火马营,将近两万匹马失控,陆隋枫派人安抚,军营内四处混乱。

敌军趁机换成朝凰将士的服饰接近陆隋枫,刺杀未遂,逃窜而去。其余两千五将士则被全歼,以示朝凰军威。

三日后,苏骥城破,陆隋枫下令发粮,救济百姓,以德报怨,赢得了不少民心。

入夜,苏璧率领三千步兵借着夜色自苏骥城的水渠道潜入城里,里应外合的打开了城门,在渠阳关隘滞留已久的朝凰大军终于攻入了关内。

沉闷的轰隆巨响又一次从城门传来,伴随着轰的一声,城门被撞开,蜂拥而至的将士势如破竹的杀入。

火光冲天,漫天是洗不尽的鲜血,驱不散的阴魂。

苏璧立在城墙之上,修长的手指稳稳握住白羽箭尾,拉满玄铁长弓,将三棱铁矢对准了城下伯炀侯秦飞昂的心口。

深吸一口气,苏璧微眯起眼,然后松手,箭倏地一声飞了出去,直取敌人性命。

苏璧箭无虚发,一箭就要了伯炀侯秦飞昂的性命,从他这里看去,只能看见伯炀侯秦飞昂不甘的神情中夹带着种种怨恨。

硝烟灭,烽火断,千年古城在身后哀叹,家国何在,天道何在。

而朝凰水军与锦州海贼联手攻破寮国都城,尽数捕获寮国君臣,降伏禁卫军。

自此寮国大势已去,其余城池纷纷投降,大开城门恭迎朝凰军队入内,以迎接储君归国。

寮国储君聂虞在朝凰军队的护卫下回国登基,改年号为旭华,取旭日东升、繁华更胜之意。

朝凰元帅陆隋枫上呈两国国书,按照先前约定,寮国边境十城划入朝凰边界。

自此两国边境数十万土地间再无河流为阻碍,两国间的商货贸易更盛,但也加深了两国间土地争纷的矛盾。

若是战争再发,寮国数十万土地将再无屏障,亡国之危近在眼前。

不少百姓对于新皇为了登基而与敌国签订如此丧国辱命的条约很是愤怒,各地起义不断,但都被驻扎在各地的朝凰军队强制压下。

如今的寮国经过天灾人祸,已然是一个空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时接了寮国是灾难,即便灭了它也无任何意义。

签完国书,陆隋枫请辞,寮国新皇聂虞再三挽留,做了一大番姿态后,才装作不情不愿的准许朝凰大军班师回朝。

在离开前,寮国新皇聂虞为了巩固两国联盟,望与朝凰和亲。

国书传至御前,沁媛不假思索,立刻着墨回复,许以三名宗室之女前往寮国和亲。

而寮国文武官员重新从宗室中直接任选,然后逐渐从朝凰军队手中接过兵权,朝凰军队退出寮国都城,驻扎在都城三里外。

待交接事宜完成,苏璧悄悄将在驻守都城三日里令人重新抄写过的寮国机密文件送回朝凰,以备以后之用。

诸事完毕,寮国新皇聂虞赐宴送行,陆隋枫等一干重要将领赴宴,酩酊而归。

第二日,朝凰五十万大军拔营离开,行动迅速,丝毫不拖泥带水。

朝凰大军走后三日,寮国先皇薨逝,寮国原囚禁在大牢里的数百名官员全部暴毙,庚寰宇行踪不明。

一下子全部的箭头都指向了寮国新皇聂虞,寮国新皇聂虞有苦说不出,寮国百姓则是认定了凶手是新皇聂虞,一时间声讨声此起彼伏,民怨难平。

朝凰大军归去途中,不忍哀鸿遍野,又沿途发放粮食救济百姓。

救济粮食虽少,但朝凰君王仁义之名更盛,与新皇聂虞的暴戾之名形成鲜明对比。

许多人携家带口迁至朝凰,入朝凰户籍,自此故国不堪回首。

寮国新皇聂虞虽然恼怒,但仍封朝凰前来和亲的三名宗室之女为贵妃,加以宠爱。

为表谢意,寮国新皇聂虞亦送三名娈童于朝凰君王。

未料三人将至魏璇时趁护送官员不留意,竟然私自逃窜,不知踪影。

此事伤及朝凰国威,沁媛在早朝时大怒,责令刑部严查,然后拂袖离去。

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寮国百姓惶恐不安,生怕殃及鱼池。

几日后又传来消息,朝凰大军全部撤离寮国边境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君王的一封国书。两国交好,边境再开,商贸如旧,让寮国百姓再一次感受到朝凰君王的仁德。

凯旋之师归朝之日,君王亲自出城迎接,加以赏赐。

元帅陆隋枫官升一级,赏赐金银无数,一时间风光无限。

苏璧献策有功,提拔到兵部侍郎,自此亦是羡煞旁人。

其余将士各有封赏,而从自荐府出来的几位小队长青云直上,直接担任沁媛近卫昀霖军的副将。

帝王恩旨下,万民同欢,百官同庆。

魏璇上下张灯结彩,共同祝贺朝凰大胜,比之元宵节庆毫不逊色。

历史的长河仍在滚滚流动,只是谁盛谁衰,已是胜负已定。

――――――――――――――――――――――――――――――――

ps:刚才上网搜了自己写的文,相关的网页网页好多~~~~(自恋――)。。可怎么看的人那么少呢?

难道是有些章节太过文言文了??\');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