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侠听到这里,一骨碌爬了起来,把嘴凑到毕超伦的耳朵边说道:“我们从明天起我们就先把失踪,然后改头换面杀回来,调查此事如何?”
毕超伦说道;“我刚才就是这样想的。那么明天我们就行动。”
二个人又说了一会话,才各自睡去。
第二天一早,两个人便向王爷辞行,跨上王爷送的两匹高头大马,大摇大摆地出城向京师而行。舒服侠和毕超伦快马跑了三天,到了一个集市上,在那里住了几日,乔装改扮后才又折回。
他们玩了如此复杂的一手,不过是担心那些散布于各处的锦衣卫和燕王的细作。
明初的锦衣卫在全国已经形成的严密的监控网络。这些负责侦察的锦衣卫多数从民间挑选,挑选的条件是机灵壮健之人,而且不问出身。一旦进入锦衣卫还可以世袭,所以百姓对于这样一个既有权力又能长久的差事便趋之若鹜。为了得到一些锦衣卫老爷的提携告密之风更是盛行。而其内部又实行的密奏,密告的制度,能使一个最基层的情报直接送到皇帝的手上,让其内部神秘而恐怖。这些锦衣卫组成之复杂,数量之庞大,组织之严密让人无法估量。这些锦衣卫们广布于酒间、茶肆、甚至赌场、妓院之中。据史载朱元璋皇帝对手下大臣,每顿饭吃了什么都了如指掌。所以想逃过这些的监视,不做足功夫是不成的。
在初春的一天,通向北平府的大路上来了一辆马车。这辆马车是一匹马拉了两个轮子的带篷小马车。马车上染上了鲜红的紫漆,车帘是一片红绸子制成的,料子不好,颜色很艳。赶车子的是一个肥胖的小姑娘,十四五岁的年龄,涂着腮红,扎着两个朝天辫子。车窗里不时有一个黑瘦的少年探出头来看车外的风景。行路的人一看便知这是一个乡下财主的家眷,这户人家的主人一定是个吝啬的小财主。车中的小子多半是他的独生儿子,娇惯之极。是此才会派出了一个赶车的使唤丫头,带儿子去城里看元宵的灯会。这种人家让百姓觉得没什么了不起,而官宦人家更是不屑一顾,因此,一路之上没人理睬。
当晚主仆两人投到了一家店中。一下车,店小二就注意到了从车上下来的公子。只见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少爷。这个小少爷一下车就不断地整理身上的新衣服,还狗咬尾巴似的的转着圈看自己,显然是为赶灯会新做的衣裳,再看他那又胖又丑的使唤丫头,不觉失声笑了。笑过之后,才迎了出来。车上的两个人已经进了门。
小二问道:“两位客官要住几间房?”
小少爷说道:“一间。”
“一间?”店小二惊问道。所有店里的人也把目光转向了他们。
小少爷说道:“是一间,出门的时候爹妈都叮嘱过了,让住店住一间的。”
胖丫头说道:“是呀,我们老爷说住一间省钱。”
店小二心里骂道:省钱,不出门最省钱了。原来,他如此询问这两个小孩子,是因为还有三间正房闲着想推销给这两个人。不料一问之下,人家给封个全死,立时心中不悦。
可是,脸上却堆着一脸的笑,说道:“正好还有一间厢房,你们来得真巧。”
于是,领着二人来到了那三间正房的院子里。这间厢房在正房的右前方,十分的破旧。平时也许是间柴房,此时由于赶灯会的人多才腾出来做了客房。
房间里两张床也是旧的,比起同样价钱的厢房可是差得多了。店小二正是打定了主意要占些小孩子的便宜,不料两个孩子看了二话没说就住了下来。
店小二刚走,舒服侠就说道:“可真是快把我憋死了。”
毕超伦说道:“那明天咱俩换换。”
舒服侠瞧了他一眼,不仅哈哈笑了起来,说道:“打死我也不跟你换。”说完后兀自笑个不停。
此时,外面传来了脚步之声,舒服侠止住笑声同毕超伦定睛向外看。来的是四个大汉,看来是房客。果然店小二把他们引到了那三间正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