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阅读_迎春花_奇书网
返回

迎春花

首页
第23部分阅读(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躏碜雍徒伪!v傅荚泵挥信迹嫡庵质虏灰执罅耍运浇懈霰鹋馈13逃急硎静辉俜敢簿桶樟恕s捎诖蟮闹匾墓ぷ靼阎傅荚崩鄣猛覆还矗辉俟蚀耸拢站靡餐恕o衷冢苷竦峦魄米耪饣厥拢械剿囊傻阒档弥厥印

振德打点好要做的饭之后,就坐在灶前烧起火来。“我老远就见烟筒冒烟,是爹在做饭呀!”喜悦的少女声,柔和地响着。

振德抬起头,见春玲用锄杆扛着一篓子菜豆角、菜瓜出现在院子里。他问:“东坡的那块谷子锄完啦?”“完啦,爹!”春玲放下锄头,提着菜篓子进了屋门,“俺们女将加了油——嘿!那桂花嫂,都赛过我啦!俺们早干完,好回来理家务。爹,你怎么做饭呀,胳膊不痛吗?会开完了?”春玲敬爱地望着父亲。虽说老人在家炊事的遭数很多,可是女儿总是过意不去。

“我们的会也提早散了,不叫胳膊不好,我还能下地干一气。”父亲的目光落在女儿身上,他起身去拿过毛巾,打掉女儿身上的尘土。

“爹,行啦,行啦!”春玲叫着蹲下身,“我来烧火,爹歇憩去吧!”

“烧火还累得着?”振德又坐到灶前,把毛巾给她,“洗洗脸,喝口水。”

女儿依从地洗了脸,梳了头,手扯起汗湿沾身的白底蓝条粗布褂儿,用芭蕉扇子扇风。

夕阳已经靠上西山尖,它那初秋的火红的余晖,穿过房西头的柳树的枝悠地围着山菊花转,立时跑过去,将菊花采下来,对着那惊飞而去的蝴蝶说:“不高兴吗?有意见提吧,这花春玲是要戴的!”她搂着扁担,向发针上插一朵小白菊花——她忽然停住了,眼睛直向前方瞪着。

春玲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穿绿褂的女子,在路旁那陡峭的山壁上徘徊。她立时忖道:“奇怪,那人在干什么?一不小心摔下去,骨头也零碎了。”春玲急忙向那里奔去。

春玲跑到近前,听见那女子在抽抽搭搭哭泣。由于松林密集,她认不出是谁。忽地,那女子把篮子向后一摔,身子更移近绝壁的边缘,如果她拽着松树枝的手再放开,身子即刻要栽下去。

春玲惊出一身虚汗,刚想叫——又忍住:那女子一惊,更要跌下去了。她急忙脱掉鞋,赤着脚丫,悄不声地顺着陡坡冲向崖边。尖利的石头、棘针、草茬,碰刺得姑娘的脚疼得要命,但她咬着牙忍住,只顾往下快跑。

正当那女子手脱松枝,要向绝壁下跳去时,春玲象只燕子似的抢上去,两手奋力地抓住她的胳膊,猛向后拉她。两个人一齐向后仰倒在山坡上。她们的脚下搓起的石头,飞蹦着滚向深沟。

那女子从惊吓中醒来,向前挣扎着叫喊:“放开!放手!”

春玲紧张地拼全力地用脚蹬住树根,使她们不致一齐滚下去。她急声叫道:“淑娴!你……”

那女子忽然停住,转回头惊呼道:“啊!春玲……”“你这是做什么,快上来!”春玲眼睛潮湿了,用力向上拖她。

淑娴哭着说:“好妹妹!别管我。”她又向崖边冲。春玲赶到她面前,堵住去路,着急地喊道:“淑娴姐!是人还能见死不救吗?你,你这末傻!”

淑娴直直地看春玲一霎,捂着脸嚎啕起来。

“快走吧,这地方不是好玩的!”春玲把淑娴拉到路旁的树荫下坐好,这才看清,淑娴的眼睛肿得和熟透的桃子一样,前襟湿了一大片。

春玲掏出手绢给她擦着泪水,怜悯地问道:“快告诉我,淑娴!你这为的什么呀?”

今天吃完早饭,淑娴和正要出发送公粮的大爷老东山商量,要去儒春的姨家走亲戚。她是以走亲戚为名,去找孙若西的。

孙若西自从调到他本村任教后,很久前来照过淑娴一次面,以后再也没见影子。淑娴越想越不安,最后鼓足勇气要去找他一趟。

“拿上点饼和鸡蛋。你催催他,好日子也过了,打算多会成亲。我忙着,没工夫去。”老东山嘱咐道。

淑娴跑了十几里路,来到儒春姨家的大门口。她不由地惊住了:那漆黑的大门板上,贴着刺眼的崭新的红对联——德高望重书香门第青春儿女喜结红姻门上,墙头上,贴着红纸墨笔大喜喜字。淑娴虽然认不全上面的字,但是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她是心明如镜的。这就是说,孙若西正在办或已办完喜事了,因为他们家再没别人能结婚。

“我没走错门?不错,是他的家……这,这怎么会呀?”淑娴心里狂乱地叫着。她站在门口,全身麻木,象站在冰窖里一样寒冷。她痴呆呆地,愣怔怔地站着,眼睛发黑了。她隐约地听到身后响起话音:“瞧,这是谁家的闺女?”“哦,是不是孙先生他姨家的人?”

“对,想必是来吃喜酒的,明天是孙若西的好日子。”“呀!姨家到底是近亲,老东山赶早打发闺女来帮忙,明天他自个也准来。”

“那还能少了他?”

“那老头子见外甥娶了个门当户对,在烟台上过学的大闺女,一准喜得合不上嘴。”

“那还用说!”

淑娴的心象有钢刀在剜,眼泪禁不住夺眶而溢。她转过身,迷迷糊糊地看见两个女人站在井台边指着她发议论。淑娴再没力量听下去,迟钝地顺着来路往家走。

姑娘迈着沉重的两腿,眼睛无神地看着倒在地上的自己的影子。她一直被悲怆塞住,神情有些恍惚。她不知想些什么,想了没有;也不知走向哪里,走了没有。她的整个心胸,一再响着两个字:“完了!完了!”

春玲听完了淑娴的叙述,气恨地皱起眉尖,板紧脸面,忿忿地说:“犯得着吗?淑娴姐!为他那末个东西值得送命吗?照我说这是好事,苦枣当甜的吞下去,上当只一次,认清坏蛋再不受骗就是啦!那样的人,离得远远的才对,不值得正眼看!”

淑娴嘴唇搐动了好几下,哽哽咽咽地说:“妹妹呀!俺上当啦!”

“是呀!”春玲看着她,恳切地劝慰道,“淑娴姐!不是我多嘴,老爱批评人。你性子那末软,怎么行呢?既然孙若西那样狠心,还有什么值得哭的?我真替你难受,本来对水山哥那末好,就架不住碰钉子,经不住孙若西的甜言蜜语,心就随他了。你可真没见识。好啦,把泪擦干,吐口唾沫,呸,忘掉他算啦!”

“我恨他一辈子!”淑娴低下头,咬着牙,揩着不断头的眼泪,“他害我……我没脸见人……我……不要脸的他,还,抱过我……”

“那个该死的东西,真该死!”春玲骂了起来,“好,你也别太认真啦,算换了个教训!”

“春玲啊,你看我,自己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人家知道了,再怎么过下去啊!”淑娴悲伤地说,“我再没希望啦,一辈子算糟蹋啦……”

“淑娴,我又责备你,为这些事寻短见,那是旧社会里的人做的。可现在,你,你太没出息啦!”春玲恳切地对女友道,“人活着哪里是光为自己的事?你要想得开,看得远。咱们不光为自己活着,要为大家,为革命!想着这些,心就透亮啦!你吃亏就吃在看人对事只瞅一点,光在自己身上算,没和大处比。看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好就好,对自己坏就坏,那不一定对。因为有的人是驴屎蛋蛋外面光。你要看他大的方面,骨子好不好,进步不进步,对革命是真心还是假意,那就能看透他,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你说对不?”

“对是对,就是我脑子笨,不会做。”淑娴深叹一口气。“不是脑子笨,是你想自己的事想得太多啦,改变了这个,就精细啦!”

“好,我往后再不想自己啦!”淑娴下决心地咬着嘴唇。“你也别走到另一个头上去,”春玲沉思着说,“自己的事全不想也不好。比如说水山哥吧,他和你正相反,光想大事去了。他这末做,我又说好,又说不好,自己的事办对了对革命也有利。比方说,他能和你成亲……”淑娴要张嘴,春玲摇了摇手,“你听我说完。你俩要成了亲,他可以帮助你进步,为革命多出力;你呢,也能照顾好他的身子,使他干更多的工作。”

“嗳呀!你快不要提人家啦,我哪还有脸挨着他啊!”淑娴心里针扎般地刺痛,眼泪又要涌出来。

春玲用手巾把她脸上的泪珠拭净,响亮地说:“淑娴姐!不要往坏处想。有错改错不算错。找媳妇嫁男人是相亲相爱,一块劳动一块干革命。你看俺那春梅姐,人家两口子是怎么结合的?唉,日东哥牺牲了,俺姐真是痛心啊!可是她干工作比以前更加有劲了。要是她老想自己的男人死了,是个苦命寡妇,那就糟啦,什么对她都没有意思啦,日头无光,天老是黑的啦!淑娴,咱们做妇女的,要向俺姐那样的女同志看齐!”春玲给她理好头发,拔下自己发针上那朵白菊花,戴到淑娴头上。

“好,妹妹,我听你的话,学春梅姐!”淑娴的声音提高了,用力站起来。

这时,从山下走来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带着扁担口袋。春玲拉一把淑娴,给人家让路。那人走过去又回过头,看着春玲道:“你是山河村的青妇队长吧?”

“是。”春玲应道,“你怎么认得我?”

那人笑了:“我不认得你,可认得送郎参军的媳妇,支前模范的闺女,白毛女……”

春玲听他数说她在戏里扮过的角色,就明白了。她问道:“你是哪里的?”

“我是西山庵上的,叫大成,才出案回家。”大成回答道;走着又说:“青妇队长,你们再演些戏给俺们看呀!”大成走后,春玲指着被淑娴摔在树根旁的篮子,问:“那是什么呀?”

“唉,是干粮。”淑娴下去把撒在地上的面饼拾进篮子提上来。

“正好,我真饿啦!”春玲笑着拿起一个饼,一掰两半,分给淑娴一块,“这好的东西,差点给狗吃了。哈,该咱们自己享享嘴福啦!吃,吃饱了咱们去挑柴禾,唱歌,回家!”她们担着柴捆走到村头时,淑娴小声嘱咐道:“妹,不要把这事告诉俺大爷吧,他一听准要气坏啦!”

“要,”春玲肯定地说,“要告诉他。就是要他生气……”老东山带着拾粪工具,怒气冲冲地上了路。

在村外有人碰上他,问:“大爷,你去做么呀?”“走亲戚!”

“怎么不拿点礼物?光给人家粪?”

“哼,这粪他也捞不着!”老东山不转头地说。

老东山出去送公粮昨天半夜回的家。今早上吃饭时,他留心到侄女精神不振;听妻子说她还哭过。但问淑娴她却不讲。接着,他从未过门的儿媳妇那里得到答案。老东山一时还不敢完全相信,外甥孙若西会如此坏,竟欺负到他姨父头上,骗了他老东山和他侄女,又另娶新人。于是,老东山直奔连襟的家门而来。

老东山心急如火,快步如飞,但是来到孙若西的大门口时,粪篓亦已沉甸甸的了。老东山看着大门外人群拥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心火更旺了。他正要闯进门,忽听人声嚷:“来了!花轿来了!”

两抬四人彩轿,悠哉悠哉地来到门前。花轿一落地,老东山想去揪出孙若西,但是人们一拥而上争着看新娘子,使带着拾粪工具的老东山靠前不得。

接着,门里响起笛笙喇叭,新郎在前,新娘搭着盖头布,脚不沾土——踏着铺地的新苇席,由两个戴花的中年妇人搀扶着忸忸怩怩地进了门。

此情此景老东山没有看,因为他早把眼睛闭紧了。“瞧,那不是孙先生的姨父吗?”昨天议论过淑娴的两个女人,今天又站在她们的临门井台上,谈开老东山了。“是他,老东山!我昨天就说啦,他准会来的。哦,他怎么也不打扮打扮,也没拿礼品?”

“老辈人吃小辈人的喜酒,打扮不打扮有何妨?礼物怕是先送来了。”

“他怎么还不进去?”

“等人清净了,亲戚出来迎吧?”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