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倒是心宽,你可不知道现在娱乐圈到处都是你的新闻,说什么的都有,你猜猜他们都说什么?”
“那些媒体能说我什么好话,大不了说我江郎才尽呗!”听到付宝荣郁闷的声音,知道那肯定不会是什么好话,所以就捡最严重的话说了。
“江郎才尽?你倒是相当美,现在娱乐报纸都快把你描述成香港娱乐界的败类了。”付宝荣大嗓门几乎穿破了话筒。
“不要生气!”听了怒气难忍的付宝荣,李毅华一愣,但是很快就反映了过来,连忙劝说道,“那些媒体那次不是自己扇自己的脸,不要太在意了,只要我的剧本一出,立马横少千军。”
“那你剧本写多少了?”
“那个。”李毅华在电话旁搔了搔头,为刚才说出的大话,一阵不好意思,“那个我还没有开始写的。”
“臭小子,弄了半天,原来你是耍着我玩呀!”
“这个我那敢呀!”
“我不管你怎么想的,这个星期我必须见到剧本。”付宝荣怒声不止,还没等李毅华说话直接挂了电话。
挂完电话的付宝荣,在电话旁一阵歼笑,心里暗道,“不给你点压力,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呢!这次要你知道马王爷到底有几只眼,看你还不老老实实把剧本写完。”
在电话旁的李毅华一阵摇头,看样子要把剧本刚快写出来了,要不然还不得被烦死。
据李毅华了解,虽然香港编剧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编剧的地位并没有实质提高,还一直处在电影的边缘化。趁着‘欢乐今宵’这个难得的机会,李毅华想用一个以剧本为主的电影,来改变香港编剧的现状,避免香港好莱坞衰落,落得无剧可拍的悲剧。在现场场景激励一下,一部电影的名字穿进了李毅华的脑海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几张沙发,一个火炉,几个学者,便开始了谈话,全片皆由语言来阐述剧情,在也没有比这个剧本更合适的了,简单又富有深意,没有高科技“激光与飞行器”的束缚,没有动不动就几千万的大场面,没有烧钱的特技,在加上投资少,拍摄短,票房高,真是世间少有。
李毅华上一世看到这个电影,一时惊艳无比,还仔仔细细地观看了几遍,它就如丹·布朗所著的《达芬奇密码》一书中提到过耶稣有一个女门徒,而且他深爱这个女门徒,这个女门徒是来自抹大拉的玛利亚,她保存了耶稣血液的圣杯。整部影片用人类的求知心,一步步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在不断地质问与询问当中,一遍遍的被主人公的言语所左右。
影片最让李毅华佩服的地方在于,剧情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本片的语言艺术令人拍手叫好,我们在一次次的疑问中,使得约翰这个形象不自觉的变得神秘,正是这股神秘劲,带领着大家在猜测与惊叹之中结束了这部影片,就算是在影片结束之后,我们同样会有疑问,是不是约翰调查过心理学家的往事呢?等等。。。。
最。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投资小,环境简单,拍摄周期短,然后艺人之间的免费客串,那岂不是很完美。毕竟香港是一个追求利润的地方,如果这部电影投资10万港元,取得了2000-3000万的票房,到那时候,谁还能歧视编剧,李毅华可以想到整个香港都要凌乱的场面。
电影节奏和氛围都很舒服,类似于著名的《十二怒汉》,全部情节都发生在一间狭小的客厅之中,全靠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着实需要导演和演员都具备相当的功力。
对观众来说,其引人入胜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动作大片,虽然影片有些小的瑕疵,但整整一下午的对话,有些瑕疵也是可以原谅的。
第177章神一般的剧本
而如果可能的话,拿着这部影片去欧美上映,凭借奇峰凸现,肯定能拿下高票房,要知道在后世,这个电影可是拿下了全球3。5亿的高票房。即使现在没有它的生存土壤,但如此精彩的电影,拿下几千万美元也是可以的。
科幻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以科学幻想为创作基础的类型电影。早在1902年,乔治·梅里埃就创作出了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从此以后,科幻片成为了电影世界中最不可或缺的电影类型。
科幻片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数不胜数的奇思妙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现实社会中的科学发明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这也是科幻片越来越活的原因,在不自不觉中既能欣赏到视觉的冲击,又能活跃一下大脑,何乐为不为。
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没有捕捉到绚烂的视觉特效场面,没有在五光十色的幻想世界里享受到乐趣,考验的完全是你的思维能力,这就像一部缩略版的人类文明史,一部以剧本为主的电影。
假如一个人告诉你,他活了140个世纪,是个穴居人,曾有机会跟哥伦布一起航海,曾与贝多芬聆听音乐,同梵高作过画,聆听过释迦牟尼的教诲,一个好人---耶稣,拥有时间堆积起来的智慧,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他就是你的一位朋友,一个相处多年的同事,你会怎么想?用无数的问题去质问他?还是相信他?问他无数问题?
《那个男人来自地球》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35岁的哈弗历史教授工作十年之后突然辞职,同事们纷纷不解,他们临时在他家里聚会,敦促他解释一番。但约翰提出的原因令他们大吃一惊:教授声称他有不死之身,生存了14000年,并且不能呆在一个地方超过10年,不然他秘密会被发现。众人有些恼怒,争相想拆穿这个蹩脚的借口,可很快他们就发现无法为john所言证伪,就如同john无法为他所声称的事情证实一般。原本友好的欢送会开始变得气氛迥异……
想要改变香港电影人的观点,什么电影艺术啊,什么突破啊,都是浮云,最能直接改变他们观点的,就是以完美的剧本,投资较少获得高票房的案例。
再说李毅华在节目上说10万港元的投资,君子要言而有信,更况是在万人瞩目时说的,李毅华可不想丢人。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宣传的必要,想想宣传的噱头,虽然是伪科幻大片,但如果打着科幻大片的名头,一定可以吸引大批的观众,要知道这可是香港第一部科幻大片。
不过最让李毅华有点难办的事,这部电影来自西方科幻小说改编,而且本质上也是一部西方的电影,就算买来版权也不一定适应东方观众的口味,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李毅华摸着脑袋,陷入了沉思。怎么办?怎么办?难道一定要拾人牙慧呀,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思路来拍,为什么一定要暗自外国的剧本来拍,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创新?
对!就按自己的想法来拍,何必翻拍别人的,自己的电影自己做主。
想到这里,李毅华的思路迅速被打开来了,就来个东西方结合的剧本,他越想越对,往好莱坞输入中国元素,那以后在打入欧美市场就相对容易了。
李毅华兴奋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拿起笔开始写道:
主角活了140个世纪,是个穴居人,因为身体新陈代谢比较慢,细胞更新过快,大于死亡细胞,所以能够保持永远的年轻,从此变得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