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个满脸堆笑的大臣。几个年少的皇子轮流持盏为各桌劝酒,厅内熙熙攘攘,鼓乐齐奏,看似一片欢声笑语。
这般盛大的宫宴,纵然是用於庆贺皇帝整寿也足够隆重。实际上,这只是为了庆祝陈名秋的二十六岁的生日和他的平安归来而已。
坐於轩辕劲身边的陈名秋冷眼观望著阶下的众人,炯炯的目光又恢复了往日愤世疾俗的冷漠。不屑於轩辕劲对自己的宠爱,却又惧怕於他的权威的众人的虚情假意,他心知肚明,却懒的点破。这般的庆典,他又何曾屑於一顾?在这里,除了轩辕劲外,没有人欢迎他的存在。可正是为了如此,他倒偏要看看众臣无可奈何又只能强作欣喜的丑态。
酒过三巡,大臣们开始纷纷献上自己的寿礼,古玩字画,奇珍异宝,各色价值不菲的礼品一一摆上了大厅中央,琳琅满目。有的人是为了借机讨好集陛下万千宠爱於一身的陈王爷,有的人则是震慑於皇帝的命令,不敢有违。可是陈名秋知道,没有一件礼物包含了庆幸於他存在於这世上的第二十六个年头的心意。当权者的生日,从来就是一场政治闹剧而已。
“工部侍郎李大人敬贺王爷生辰,特献上千年白珊瑚盆景一盆——”唱名的小太监照著礼单念到这里时,一个四十上下精瘦的官员匆忙从自己的宴桌後走到大厅中央,向著高高坐在厅前台阶上的皇帝和王爷跪下,两个身形粗大些的太监吃力的抬著一盆晶莹流光的珊瑚盆景走了上来,光洁无暇的珊瑚上更巧妙的饰以五光十色的宝石,幻化出色彩斑斓的缤纷之美。一时间,大厅中嘘声一片。轩辕劲满意的点点头,道:“爱卿很用心啊。”
在无数嫉妒的目光中,李侍郎欣喜若狂的频频磕著头:“谢皇上夸奖,臣愧不敢当。逢王爷寿辰,又是王爷得脱大难平安归来,如此双喜临门之时,微臣实在是为陛下喜,为王爷喜啊!区区物件,尚不足以表达臣心中的欣喜之万一。”
为我喜?哼,一群惺惺作态的伪君子!
陈名秋隐忍了多时的不满终於爆发了出来。指著盆景,他问道:“李大人,如此名贵的礼物如何是区区物件呢?不知这盆景价几许啊?”
尚未听出陈名秋口气中的不耐与讥讽的李侍郎略带夸耀的答道:“回王爷,不过两万两白银而已。”
“李大人为官多少年了?”
不明就里的李侍郎继续恭敬的答道:“回王爷,微臣是去年刚刚出仕的,迄今不满一年。”
“不满一年就作到了侍郎,你很能干嘛。”秋冷漠平静的语气让人听不出这是夸奖还是讥讽,“李大人祖籍何处啊?”
“臣乃河南人士,自幼家贫,十岁丧父,是老母以替人洗衣织布为生,勉强供臣读书的。庆元年首次科考臣以探花及第得入工部为官,效力朝廷。”
“就是说你一年前你出仕时还分文没有,那工部侍郎一年的俸禄有多少啊?两万两吗?还是更多?”红润秀美的双唇吐出的却是毫不留情的尖刻的讽刺。霎时间,李侍郎面色一片灰白。直到被扑上来的太监摘去官帽的那一刻,他也想不透这花费了若干苦心的礼物究竟哪里不合这位脾气阴晴不定的王爷的心思了。尚未献出礼物的众臣顿时惴惴不安起来,手捧礼单的小太监一时也不知是否该接著念下去。刚刚还一片笑语的厅中顿时弥漫起紧张的气氛,连轩辕劲也不知所措的揣测起这精心安排的盛大宴席究竟又怎么惹秋不悦起来。只有陈名秋还带著那充满讥讽和冷淡的微笑,以藐视众生的犀利目光扫视著丑态百出的满屋臣子们,悠然而自得。
“臣也有一件礼物献给王爷。”忽而,一个嘹亮的声音打破了厅内的沉静。在众人的视线中,一个年轻的官员手捧著一摞厚厚的书册,昂首挺胸的从殿外阔步走了进来。来到御座的阶下,他将书册放在身侧的地面上,向著皇上行礼道:“臣陈名夏晋见陛下。”
轩辕劲裂开大嘴,呵呵一笑:“爱卿快快请起。”深知这对义兄弟间的恩怨的他本以为今天的宴席陈名夏是不会来的,没想到他终是来了!想必秋也会高兴吧。转眼看时,却只见陈名秋依然冷笑不退,置身事外的冷眼旁观,似乎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这个表情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像以往一样抓著脑袋想不透答案的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是否应该把他的左丞相赶出去。
不等轩辕劲做出决定,陈名夏却已经站了起来,捧起那摞书册,朗声说道:“臣负责编纂的《贰臣传》现已刻印成册,这开篇第一页写的就是陈王爷的生平,逢此适当之际,臣想这最新的一版理应送给陈王爷一套。”
大殿中一时鸦雀无声,风雨欲来的狂乱气息静静涌起漩涡,偶尔,灯花爆裂在静夜的声音清晰可闻,摇曳的烛光映射在一张张惨白的面孔上。轩辕劲紧紧握起的右拳不断颤抖著,暴怒的气息聚集在眼中,连眼角那道隆起的疤痕也随之狰狞了起来。
当初在朝堂上,他已为这本书的编修严厉斥责过陈名夏,没想到他非但抗旨不遵,将秋写在了千古骂名的书册的第一页,更胆大包天的在此时公然挑衅!
“来人啊,把他给我拿下!给我推出去砍了!”精心设计讨好秋的宴会,却被一个臣子彻底搅黄,怒火中烧的轩辕劲甚至忘记了使用帝王特有的尊贵称号自称。
迅速涌上来的侍卫抓住了陈名夏的手臂,将他压倒在地上。比侍卫速度更快的,却是跪倒一地的汉臣。
“陈大人乃国之栋梁,开国功臣,请皇上法外施恩啊。”这是比较缓和的求情。
“请皇上暂息雷霆之怒,左丞相只是遵圣旨前来贺寿,失宜之处还请皇上宽恕。”这是顺便绕著圈子骂上罪魁祸首的秋两句的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