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史_三国将星传_奇书网
返回

三国将星传

首页
羌族史(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羌族史

<1>羌族是古代西戎牧羊人,分布在中国西部各地。他们原来就是一个农牧兼营的部族。

司马迁说:“大禹兴于西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后氏,就是以羌族为体并与唐虞两个联盟部族在黄河流域完成的一个统一大国。

范晔《后汉书》说羌人“以产牧为业”,牧就是牧羊,产就是精耕。他们以牧羊为主要生产,而以粗耕为辅,男子牧羊,女子粗耕,形成一种原始的男女分工。中国西北高原及横断山脉的河流峡谷之间的广大地区尽多水草,男子掌管的羊群增多以后,成为社会上可以流通的财富,他们就要把这些财富给自己的儿子享用,这就是产生父系社会的经基,从而家庭私有制也首先在羌族社会中完,联系“禹传子家天下”的传说,就不能就是偶合了。

范晔又说:羌人“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十二世后相与婚姻。”这说明在后汉时代河湟地区的部分羌人已进入父系社会,以父名为种号。后来在南诏统治区域内的羌人后裔,就用一种父子连名以记录其父名的世系。另外一部分羌人,他们还停留在母系社会中就以母姓作为家族称号。这两部分羌人,不论是父系或母系,他们都采用从大部族中分出小部族的族外婚的制,十二世后才能相与婚姻,就避免了近亲结婚其生不善的不良后果,保证了本族健康地发展,繁荣兴旺。

魏晋之际常璩作《华阳国志》,他说汶山郡广柔县(即今四川松理茂地区),有一块方百里的刳儿坪,就是大禹诞生的圣地,羌人相戎不敢在这里居牧,羌中有过失之人逃避其内,便没有人敢去追捕。三年之后为人所得,大家也要予以原宥。我们如从民俗学考察这个圣地的来源,就是追溯到夏王朝的开国时其也不至于有人能拿出证据来说他不对。

我们生息于父系社会,经过了几千年,对于母系社会还了解得不多。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由于一部分羌人还停留在母系社会,他们建立了许多女国:在战国时代有西王母的,在唐代有东女、有苏毗。吐蕃兴起以后,征服了苏毗,苏毗就由母系转为父系。只有在四川云南之间的东女后裔----纳西族还保留了母系社会,实行望门居的阿注婚。母系社会在中国延续之久,分布之广,都是我们研究人类母系社会最重要的宝库。西方学者过去没有接触到这些资料,摩尔根《古代社会》里没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里也没有。

《羌族史》搜集了四从千多年前的夏代至解放前夕的丰富史料,并进行了梳理排比,探寻规律。它使我们知道在农牧兼营的社会里出现了第一次原始的男女分工,形成了父系社会和母系社会,形成了家庭私有制。尤其是母系社会的存在,在我们过去的知识领域里还是一件不十分具体不甚清楚的事情。

现在存在于四川松理茂地区的羌族社会,就是古代羌族父系社会的缩影。我们如从这一基点回过头来看他们祖先在中国西部广大地区怎样活动,怎样繁衍分化,一代一代地都有活泼的新内容,这样我们对羌族历史的发展源流及其分支演变过程就更清楚透彻了。

<2>羌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分布亦广,据说他们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过程,羌族中的若干分支由于种种条件和原因,逐渐发展、演变为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的各民族。研究藏、彝、白、哈尼、纳西、僳僳、拉祜、基诺、普米、景颇、独龙、怒、阿昌、土家等族的历史,都必须探索其与羌族的关系。羌族历史在我国民族史上古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唐宋以后,羌族多被汉族或其他族所融合,只在岷江上游还有部分存在。这种从远古时期一直保存至今,经历数千年之久的民族,在我国及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他们是研究羌族社会和历史的活标本,也为探讨其他兄弟民族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羌族自称“日玛”(zma)、“日麦”(zme)或“尔玛”(xma)、“尔麦”(xme),今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所属的茂汶羌族自治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以及绵阳地区的北川等县。羌族共十万零二千五百余人。阿坝州境内的羌族约九万八千三百余人,其中有六万金人聚居于茂汶羌族自治县。全县有五个区、一个镇、三十二个公社,面积四千余平方公里。

羌族属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南部方言行于茂汶县的沙坝区、较场区、风仪区、土门区,汶川县的威州区、绵池区,理县的通化区、薛城区;松潘的镇江区。

北部方言行于茂汶县的赤不苏区和黑水县的大部份地区。土语甚多,甚至相邻的村、寨间,语言亦不完全相通。在交通沿线和接近汉区的羌民,一般都懂得汉语。羌族汉有文字,很早以来就已通用汉文。

羌族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脉重重,地势陡峭;境内有岷江、黑水河与杂谷脑河,水流湍急,舟楫不通。气候温差颇大,初秋时节,河谷正是紫罗兰盛开,而高山却已是白雪皑皑。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十一度左右,降雨量不到五百公里厘,无霜期为一百八十天至二百二十天。

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其次为青稞、小麦、荞麦、豆类,以及麻、烟等经济作物。苹果、花椒、核桃享有盛名。养羊业较发达,是优良品种“铜羊”(成都麻羊)的主要饲养地。密林中有椴木、桦木、铁杉等优质木材。药材丰富,其中尤以天麻、贝母、虫草、鹿茸、麝香、熊胆著称。野生动物中的熊猫、金丝猴更是举世之珍,闻名全球。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它反映出该民族的经济、文化状况,同时也是这一民族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并且地民族的发展以相当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羌族的习俗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也存在着一些差别。关于古代不同支系的羌人的习俗,文献记载甚略。

婚姻:“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百嫂,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炽。”

丧葬:“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羌人死,燔而扬其灰。”

医疗:“病者不用医药,召巫者送鬼,西夏语以巫为厮也。或迁之他室,谓之闪病“有灵羊可疗毒。又有食药鹿,鹿麂有胎者,其肠中粪亦疗毒疾。”

发饰:“披发覆面”。

服饰:“皆衣裘褐”。“羌人括领”。

房屋:“其屋,织牦牛尾及羧羊毛覆之”。

饮食:“牧养牧羊、羊供其食”。

观念:“尤重复仇,未得所欲者,蓬有垢颜,跣足草食,杀已乃复。”

“党项、吐蕃,风俗相类。。。。。。其俗多有世仇,不相往来;遇有战斗,则同恶相济,传箭相率,其从如流。”

服饰:羌族男子一般包青色和的头帕,穿自织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蓝布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褂子,脚着草履(用麻或柳树皮编制而成),少数人穿布鞋或牛皮靴,裹羊毛或麻织成的绑腿,称为“毪子”,束腰带。在邻近松潘,黑水一带的羌族男子多蓄发----梳成辫子绕髻于脑后。羌族妇女喜缠青色、白色头帕,或于头顶置瓦状的青布一叠,然后以两根发辫子缠绕其上作髻。身穿至脚背的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裹绑腿。与男子服饰所不同的是她们的衣服都绣花有鲜艳美丽的花边,衣领上镶有一排上颗的梅花形图案银饰,腰花乡花围裙和飘带,戴较大的耳环和圈子、银牌等饰物。家境富裕者,在这装饰品上还要镶以晶莹的玉石、玛瑙以及色彩斑斓的珊瑚。羌族还有一种“云云鞋”,状似小船,鞋尖微翘,鞋帮上绣有各色云彩式的图案,故有些名。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