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属于垄断性质的政府企业,是从县水利电力局独立出来的企业单位,大部分职工也是从水电局分出来的。当时很多职工习惯于水电局的铁饭碗的清闲工作,有背景有后台的谁都不愿意被水电局下放到供电公司,只有那些靠毕业分配下来的大学生,被转给了供电公司组成了公司的管理层,但总经理和副经理只好让水电局的几个副局长去兼任。由于全县的供电权和供电器材掌握在供电公司手里,加上一班小伙子的冲劲,风风火火的接入西津水库的外电,取得了稳定的电源,分配供应给县城甚至乡村,建设一个县电网。电线电缆、变压器、电线柱等电力器材迅速变成了供电公司的人民币收入,公司成立第一年不但没有象其他国营企业拿县财政补贴,反而盈利290000元,倒为县里的财政预算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在北水县人看来,这简直是奇迹,供电公司也变成了县里的香饽饽了。
我觉得阿姨并不象供电公司的第一批职工,应该是在公司搞出了效益之后才调过去任经理的――这就是后来者居上。
“小周真是幸福!”我由衷的叹一句,“有这样的父母疼着。”
这时,司机师傅已经提着一个大提包走下楼梯,后面跟着五十来岁的高高的瘦铄的男人――他就是我们北水县的最高领导周书记。
“爸,我们有个客人,你猜是谁?”小周已经打开车门下了车迎了过去。当然周书记赏赐爱女一个拥抱,亲昵的令人心里有点酸酸的。
其实,周书记在楼梯口已经隔着车玻璃看到坐在车前座的我了,但没有直接点破,故意搔搔后脑想想才说:“我海婷请的客人会是哪一个,不会是你镇的小贾吧?”
我的定力本可以继续坐着,但这时候不下来打个招呼就太失礼了。
“周书记你好!”我下了车鞠个躬,“我叫贾军梓,非常有幸见到你老人家。”
“噢,真是小贾!你好,你好。”周书记同我握握手,“上车吧,外面热。”
小车穿过汽车站前面喧闹的大街,往西约两公里处转右驶进了横巷的一个小园门前停了下来。
周书记的家是在县城西区的火烧桥发展小区的第二排第一栋,坐北向南,前面围起一个约80的小花园,以一条一米宽的石仔路通进那栋三层小楼大门,小路左边种着几棵杨桃,还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杨桃果和杨桃花,右边养着一盆盆的花草,幽雅宁静的感觉倒令农村出来的我叹服了。多年来我习惯于乡村生活的那种不羁,对城里人的挤逼生活总觉得不屑,但这种闹中取静的生活却未免不是一种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