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平静的生活_十指纤纤做村妇_奇书网
返回

十指纤纤做村妇

首页
第十九章 平静的生活(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书彤离开严家的时候就是春末了,到现在,已经是进入四月了。她的大哥李子岳现在是秀才,正巧今年八月要参加乡试,若能得中,那就是举人老爷了。看过范进中举的人都知道,秀才与举人就是云泥之别,秀才时候的范进,生活穷困,遭人唾弃,当他得中举人的时候,那是高兴的痰迷心窍、状若疯狂。邻里恭贺、乡绅送屋送银,还有一些人拖家带口的来投奔他家做奴仆。古时候的秀才只是一种身份,说明这人有点知识,举人却是代表着可以不仅可以参加会试,还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那是其他捞偏们得到的官员无法相比的,即使两人职位品衔相当,也会不自觉地被人低看一头。她家大哥上回乡试,不幸落榜,听说之后更是日夜苦读,一心想要得中,因此对今年的比试十分上心,早几天还去了友人家拜访,共谈学问。本来家中老父李文清的才学也是极好的,又是正经科班出身,京中地方都是经历过的,奈何去年起身子骨就不好,李子岳平日里除了读书,也是非常孝顺,不愿轻离,只是听说这次那个朋友家的姑父极有可能担任这次的考官,因着两人关系交好,那朋友也是有心提携,才趁着那位姑父来此探亲,通知了李子岳过去露个脸,也好日后乡试出彩。

天下没有不疼孩子的父母,李家老爷虽然是偏疼书彤,但大多数来说还是担心她是个女儿,又没了娘,对于家中唯一的男丁,日常教导比较严厉,也是对他期望比较大,毕竟将来整个李家都是由这个儿子支撑,人多穷养儿子富养女,儿子不可以娇宠,父子两个大老爷们平日相对也是非常符合时下严父形象的。但对儿子的前程,自然也是关心的,虽然不指望儿子将来封侯拜相,或者进入仕途,但是有了举人进士的身份却是个社会地位的象征,将来才能守住家业,不让人轻视。因此,对于那位友人伸出的邀请橄榄枝,他这个做父亲的也是感激并赞成儿子前去赴约的,这对孩子的将来有好处。书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李家大哥的出行倒也算不得远游,只是老父尚在病中,自然也是牵挂,后来倒是带着父亲的亲笔信去了。说起来,李父与那位被提起的官员也曾有些交情,当年在京城也是见过几次的。就像我们现在去外面求学工作,老乡总是容易说得上话,要是再去远点出了国门,那么整个中国人都是老乡了。少不得,也提笔写了一封书信,略备薄利,嘱咐儿子几句就让他赴约去了。

谁也没想到,儿子出去几日,竟然见到女儿和离回了娘家。女儿受了这天大的委屈,虽然自家女儿还劝解了一番,但是李父心中还是有几分不是滋味。如今,女儿日日请安,操心寻医问药,李父心中不忍,为着女儿打算,也是十分配合的,心中估算着儿子的归程,就在这一两天,也就没有派人通知,以免儿子分心。

书彤回了李家之后,先去与后院女人们打了一段太极,互相了解、消除陌生,增进感情。家中事务自然有大嫂管理,自己的身份本来就不适合插手,因此,一天中,倒有大半的心思花在李父身上。对这个半道上认来的父亲,书彤一直认为是上天对她重生后的恩赐,身边能有个长辈为你唠叨,那就是福气。

李文清这个父亲对她非常好,她也就认定这是自己的父亲,两辈子加起来,第一次享受到父爱,书彤的激动可想而知,每天里伺候汤药,讲讲笑话,拿些杂事或者书本向父亲请教,看着父亲带着宽厚疼爱的为她讲解些看法,父女两个互相交流,也是相得益彰。李父胸中才华渊博,年轻时候也是去过一些地方的,恰巧书彤也想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每日里拿来请教的书籍大多是地理杂记,偶尔才有些文人趣事,李父一一数来,再加上书彤带着后世的眼光那么一讨论,父女两个也是各有所得。李父也曾问及女儿的转变,书彤只推说长大了,自己也想明白了些,闺阁诗词虽然锦绣,到底难免感怀伤神,容易做那起子小儿女的情怀,现在,倒想开阔眼界,女儿家不能走那么些路亲身看看,能从书上看看也能开阔眼界。李父看女儿的样子,是有几分不同以往,那些见解虽然开始的时候因为见识少有些稚嫩青涩,后来日渐谈的多了,有些见地竟是极难得的。李父心里倒是有些放下了,女儿能够长大成熟,岁月虽然给了孩子一些坎坷,但也给了她几分坚韧的心性与人情练达,以后自己不在了,孩子也能坚强些,自己给自己拿些主意,不至于让人轻易谋划了。

=========

看到收藏推荐上升了,谢谢亲们的支持!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