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宇夹好拐,腾出双手,接过打开。扉页上写着,“祝贺方馨彤同学荣获高中二年级女生组100米跨栏比赛第二名,特此鼓励!”右下角还盖有复旦附中的大红公章。左下角是馨彤的字,“钧宇,谢谢你来给我加油!”
钧宇的心里一阵悸动。这是第一次有同学送他东西,第一次有女同学送他东西。其实,他根本没有想起这些。他想的是这是方馨彤第一次送我东西。她已经在上面写上我的名字。我真的很想拥有什么属于她的东西。钧宇抬头看着馨彤,“谢谢。”
馨彤从他手里拿过笔记本,帮他放进外套口袋里。两人又相视一笑。馨彤说,“明天见。”
钧宇点点头,撑着拐看着她转身离开,才开始慢慢往家走。此时他尚未意识到,从那天起,有些东西在他心底悄悄地起了变化。那天以后,他几乎无力拒绝馨彤的那张笑脸,那双眼睛,和任何请求。
11
11、黑板报。。。
附中每个教室里前后都是黑板。前面的黑板用来上课,后面的用来办黑板报。黑板报上多是一些歌颂祖国歌颂党的宣传文章,一些学校班级的新闻集锦,一些励志的人物故事,等等。附中黑板报每两个星期更换一次,完全由全班同学负责。班上有四组课桌,每个课桌坐两人,所以共有八条。黑板报就像清洁卫生一样,八条轮流负责。
这个星期轮到馨彤这一条办黑板报。星期一放学的时候,大家留下来,分工一下。钧宇一个人坐在第七排,馨彤的后面。可他并不参加做清洁和办黑板报,所以也没有参加讨论。
大家讨论的时候,说着上海话。馨彤已经比刚来的时候强很多了,听得懂大半。可她没有什么很强的意见,也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听大家讨论。
大家很快分好工。张强写什么,曹青写什么,范刚写什么,沈静写什么。。。最后,“方馨彤,你画插图吧。就照着这个画。”曹青手里举着一本黑板报插图画册。
“哦,好。”馨彤知道自己没有什么艺术细胞,画画得不好。可是她对自己的粉笔字也没什么信心。以前的学校都是宣传委员和几个字写得好,画画得好的班干部办黑板报,自己从未参与过。这里每个人都得动手。画画就画画吧。
星期四大家都已经把自己的板块写好。一块一块的文章之间留着细长的空地。馨彤知道那是留给自己画花边的。黑板的四个角留的空间比较大。那里需要画些大的图案。
周末以前必须完成黑板报让馨彤压力很大。她已经在放学回家路上跟钧宇抱怨几次了。星期五放学的时候,她愁眉苦脸地跟钧宇说,“你先回去吧,我得把黑板报办完。”
“我等你。我做作业。”钧宇说。
“好。”馨彤感觉好一点。真的也就好一点。她慢慢腾腾地拖桌子摆好,然后拿着插图本和两大盒彩色粉笔走过去。
馨彤先从容易的下手,在文章板块间勾勾花边。她很喜欢字母s一个一个窜起来,就画了条紫色的。她也喜欢简单的小波浪,就画了条蓝色的,每个小波浪下打个黄色小点。她也画了一排小花。中间一个小圆圈当花蕊,边上四个小半圆当花瓣,一条短线当花杆,底下一左一右两个小椭圆当树叶。她还画了排小鱼。一个侧倒着的三角形后面一个小梯形。再一点一个反括弧当眼睛。
花边画完了,后面的就痛苦了。馨彤拿着插图册前前后后翻了五六遍,最后决定黑板左下角画第三页上的海浪和上面翻飞的海鸥,右下角画第八页上的两个小孩,左上角画第十七页上的垂柳和远山,右上角画第二十六页上五彩缤纷的花丛。
决定画什么就不容易,真的画起来就更难了。画册上的海浪那么的平滑,海鸥那么的生动,小孩那么的活泼,垂柳远山那么的静宜,花儿那么的艳丽。虽然都是简笔画,可就是那么的有生气。
馨彤觉得自己怎么画都那么的死板,那么的难看。她一遍一遍地画,又一遍一遍地擦掉。画下面的海浪海鸥泄气了,就爬上课桌画垂柳远山。那也让人泄气。她擦掉,跳下课桌,去画小孩。这么丑,她擦掉。再爬上课桌画朵向日葵。。。
钧宇在做数学作业,一个小时才做了一题。他看着馨彤不停地画,不停地擦。看她的眉头越皱越深,咬唇的时间越来越长,咬得也越来越狠。他有点心疼。他在心里叹着气。如果只是下面那两幅画,他早过去帮她画了,也就几分钟的事。可是左上角和右上角的画,却是一定要站在课桌上画的。他知道馨彤不在意他的残疾,可是他爬上课桌画画是一定需要帮助的,也一定狼狈得很。馨彤是这个世界上他最不愿让看到他的无助和狼狈的人。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过去。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时候,馨彤终于扔了粉笔和画册,沮丧地在黑板前的板凳上坐下。
钧宇拄拐走过去。“其实你画得还可以。别擦了。”
“你不用安慰我。幼儿园的小孩都比我画得好。”馨彤抬头。
钧宇看她右边脸颊上有道浅浅的红的黄的粉笔印子,估计是手扒开散发时擦上去的。她皱着眉,瘪着嘴,满脸忧愁,已经快哭出来了。
钧宇的心猛地一紧,“我帮你画吧。”
“真的?”馨彤立刻眼睛瞪大,脸上绽开笑容,眼里重现光采。
钧宇在心里长叹一声。能换她这张笑脸,自己做什么都是值得的。“你帮帮我。”钧宇看一眼黑板上方。
“哦。”馨彤跳起来,开始搬桌子。她原先搬了三张课桌放在黑板前方。课桌间大概有三四十厘米的距离。她把课桌往中间并紧,左边和右边各加了一张课桌。然后她在那排课桌后开始加一排课桌。加完一排,她又开始加下一排。
“馨彤,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