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三年的军校培训后,我再次来到了杭州,回到了开始奋斗的地方,看着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不禁敢看感慨万千,在指导员的办公室里,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由衷地说了一句,“谢谢指导员当初对我的关心,我会把这份关心当作工作的动力,也会把这份关心传递下去。”
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我和另外几名战友踏上了回宁波的道路,我被分配在了宁波,看来我注定与杭州、宁波这两个浙江最美丽的城市有一种缘分。
我即将要去的地方是有着小香港之称的宁波象山,听说那里是海鲜之乡,我满怀期待地坐上了颠簸的汽车。
从中午1点开始,我们连续坐了将近4个小时,这里的山好多,路大多是倚山而建,在车上我们不停地经历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山重水复的失望,就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悦和失望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刚刚下车,一股浓重的海腥味就扑鼻而来,看来真是海鲜之乡啊,连空气中都布满了腥味。
就在一排排的鱼船边,一艘巡逻艇静静地停着,这就是我最终的工作岗位。
快到艇上的时候,就看到码头上站着一排官兵,是艇上的战友迎接我们了。
我被安排担任航海长,住在船艇的后仓。
艇上总共有18名官兵,3名干部15名战士,艇是海军退役后改造成的,艇首和艇尾炮塔的痕迹见证了它曾经的辉煌。
没有在艇上生活过的人可能没有什么感觉,每天我们都是在摇晃中度过,海浪将船艇变成了摇篮,从船头到船尾,如果不扶着栏杆,你根本就不能直线前进。
夜晚来临,伴随着海浪轻拍船体的声音,我们慢慢进入梦乡,脑海是“军港之夜”的旋律。
在艇少年宫生活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因为我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被推荐到了宁波广播电台学习。
从报刊到广播,我又到了一个陌生的领域,可我有自信干得很好。
电台新闻频道的主任是部队转业干部,知道我是部队来实习的,他对我也非常关心和照顾。
从组稿到编排到播出,每一个细节他都会给我指点。
很快我就把本职工作完成得很好,在做好老师们交给我工作的同时,本着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的目的,我还主动向老师们要任务,新闻频道的老师对我求知的热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外出采访的任务都会想到我,有音频剪接的工作也会把我叫过去,为我一点点地解释,有不是特别重要的新闻时,他们甚至会让我动手操作。播音员进入播音间的时候,我就会静静坐在导播间听他们播音的特点,揣摩他们的语音语调和遇到突发新闻时的灵活处置方法。
实习了一个多月,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了,为了照顾我,主任没有安排我什么工作,而是让我和单位请假回家和父母团聚,可我知道在春节期间其实最需要人手,一方面是因为春节期间活动很多,记者要经常出去采访,另一方面很多记者和播音员是外地人,也要回家和家人团聚,都说“一家不圆万家圆”,我是军人,所以我选择了放弃休息,我主动承担了年初一的导播任务。
三十晚上,在食堂简单地吃完团圆饭,我走在了空空的大街上,从路边小摊买了几支焰火,来到了琴桥,看着远处不时亮起的烟花,听着喜庆的音乐,也勾起了我想家的念头。掏出电话听着父母的声音,我满怀愧疚,又不能陪他们过年了,其实我想说,“儿子想你们。”知道我在电台实习因为要让记者回家过年所以选择了值班,父母很理解,只是让我要照顾好自己。
零点的钟声响起,我也燃起了手中的焰火,红红的火光里,我许下了新年愿望,“认识我的和我认识的每个人,祝你们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