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月十四(清晨)_清初明末_奇书网
返回

清初明末

首页
第二章 四月十四(清晨)(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四月的晨风还裹着不少凉意,连衣襟也被朝露沾湿,不禁令人有冰冷刺骨之感。杨楠带着他那一伍的兵丁此时正躲在扬州城头上的一角,以避寒风。

昨晚杨楠一回到家,弟弟杨桦就不解的问那女子是谁。而杨楠当然不能说那是为弟弟准备的媳妇,只能含糊地说,是自己救回的,暂时先安顿在家里。为了不让弟弟杨桦看出破绽,杨楠做好晚饭,等弟弟吃完,便匆匆地离家回到军营。当杨楠到了军营,才知晚上轮到自己放哨,于是又急急忙忙地吃过两个馒头,并多带上一个做夜宵后,就上到了城头当值。

经过大半夜的放哨巡逻,杨楠等人都有些懈怠,一众兵丁在这背风的角落,或蹲或坐,而兵器则丢到了一旁。杨楠也深知众人的疲惫,所以对此也就不加约束了。为了打发不断涌起的倦意,众人聊了起来。

一个刚来不久的小兵吴清说道:“这老天爷真是不让人好过,都四月了还这么冷!”

杨楠道:“你别怨天怨地啦,现在起码还可以好好歇歇,过几天,等鞑子来了,你想吃口安稳饭也难。”

一提到鞑子,大家都不禁发出一阵咒骂。

“那些鞑子真是畜生都不如,”一个山西口音的兵丁狠狠地道:“我那三表舅从家里逃过来后,跟我说,那些鞑子在我们村烧杀抢掠!!把整条村子都给毁了!!”说着说着,那兵丁的声音有些哽咽了,“可怜我那妹妹……”

“唉,鞑子的残暴,大伙早都知道,前些年,鞑子劫掠河北、山东的时候,那个惨法,跟现在一个样。所以史督师才要守住扬州,不然,大伙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一个较年长的感叹道。

吴清道:“是啊,我已经把爹娘都接进城了,如扬州守不住,他们都不知还能不能活命。”

“拼了,若鞑子真的来了,就跟他们拼命!”那山西籍的兵丁道。

“不跟鞑子拼命,一样没命,杀够一双,还有赚了。”杨楠接着说道

“对!杀死鞑子!为妹妹报仇!”那山西籍的兵丁如受到了刺激一般,两眼透出杀气,狠狠地道。

“老丁,做兄弟的陪你!杀尽鞑子!为你妹妹报仇!”吴清慷慨道。

“够意思!等将来我们一起杀到关外去!”老丁越说越激昂。

吴清和另外一个年少的兵丁爽快地应了声:“好!”

而杨楠和那较年长的兵丁却没有说话。

杨楠看了看老丁三人,他们都是十来二十岁的后生,也许,还不了解鞑子兵的凶猛,又或者是不了解明军的腐败吧。不过,杨楠没说什么,毕竟有斗志是件好事,他不忍心泼他们冷水。而那较年长的兵丁似乎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而选择了沉默。

老丁三人依然兴奋地谈论着如何将鞑子赶出中原,仿佛个个皆是岳武穆再世。

杨楠无意插话,便站了起来,舒了舒筋骨,挨着城垛,环视着扬州城。在城头上,借着月光可朦胧看到远处隐隐起伏的丘陵。若再往东望去,披着点点星光的运河水自北向南缓缓地流淌着,而西边,却因瘦西湖远远地躲在扬州城楼后面而无缘一见。杨楠虽然是个粗人,不懂得附庸风雅,但在如此夜色之下,也有一点心旷神怡。

不知几天之后,还有没有这样的闲心来看着扬州城外呢?杨楠内心不知何时泛起了一丝担忧,还有,一丝无奈。

战争,也许是最扰人兴致的。

“在想什么啊?是不是在想今天那个娘们?”

杨楠转过头来,发现那较年长的兵丁也站了起来,并走到了自己的身旁,脸上还挂着一丝玩笑。

“没有,我只是担心鞑子不好对付而已。”杨楠笑了笑道。

“别担心,那些说书的不是说什么……兵……兵来将挡嘛。史督师会有办法的。”

“应该是吧。”杨楠顿了顿,道:“强哥,大嫂的身子还好吧?怀了小孩要多注意点。”

杨楠不想再谈这烦心的事,便扯开了话题。但是,强哥似乎没有听到,而是渐渐瞪大双眼,望着杨楠身后,一脸惊恐之色。于是,杨楠就顺着强哥的目光,转过了身,惊讶地发现,远处,在通向扬州的官道上,出现了许多火把,而且慢慢地向这边移来。

难道是鞑子来了?

杨楠很快从惊讶中回过神来,连忙叫起了吴清等人,并让吴清马上去通知上官。就在杨楠等人拿着武器,紧张地看着那些火把时,城墙下传来了喊话。

“喂!城头上的,快去禀告史督师,刘总兵奉命率军前来赴援了!”

“是白洋河的刘肇基刘总兵吗?”杨楠听了便向城下喊问道。

“是啊,我们是连夜赶来的!”

“好,你们等等,我马上去禀告!”杨楠应道。

说完,杨楠便转过身来,让老丁马上去督师府禀告。

*

天色微明,杨楠从城头上下来后,便去军粮官处拿了今天的早饭――两大张炊饼,就赶回家了。他今天的心情不错,虽放了一夜哨,但那倦色还是难掩脸上的喜气。本来,杨楠一直担心若扬州城破,他那不能行走的弟弟将如何是好,不过,当凌晨,刘肇基领着四千兵卒前来增援时,又使杨楠觉得扬州城不是轻易可破的。

为了表示重视刘肇基,当史可法一接到消息后,便马上穿戴整齐,并传令扬州城中一应官员,一起去北门迎接,还亲自打开了城门,让其人马入城休息。见史可法如此隆重其事,刘肇基当即下马跪地还礼,待史可法将他扶起后,刘肇基立刻指天誓言,要与扬州共存亡。当时,杨楠在城头上看着这一幕,也颇受感动。

刘总兵,杨楠也有所听闻,他曾在辽东与鞑子交战多年,数立军功,而当史阁部准备督师淮扬时,他以都督的身份自请效命。对于这样的汉子,杨楠还是挺有信心的,再看到他带来的四千兵士,个个虎背熊腰、孔武有力,杨楠的心更是踏实了不少。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