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朗星稀,借着月光,可以看清扬州城墙上有不少夜巡的士兵。同时,在另一处月亮照不到的城头,杨楠和王强正在把一条长绳系在垛口上。
王强小声说道:“老杨,你真的想清楚没有?你这么去,会很危险的。”
杨楠用手压了压胸前的轰天雷,说道:“放心,没事的。”
傍晚,当杨楠拿着轰天雷回到家后,惠绰在他那黑色上衣的前胸处缝了一个大口袋,让他可以轻松带上轰天雷去偷营。而后,三人吃过晚饭,杨楠便离开了家。他觉得一个人比较难偷出城外,于是,就叫上王强帮他把风。
王强把绳的另一头抛到城外后,说道:“不如,我也一起去吧。”
杨楠马上沉下脸,道:“不行。你家里上有老,大嫂又有了小孩,你这么一去,他们以后还能靠谁?况且,这本来就不关你事,我只是要你来帮我把风而已。”说完,杨楠捉住长绳,没再理会王强,准备翻身下城。
当杨楠越过城垛,想沿着绳往下爬时,他看了看王强,只见王强有些哭丧着脸,好像觉得他会一去不回一般。杨楠骂道:“他奶奶的,我又不是去送死,别一副死样对着我。”
王强苦笑一下,说道:“老杨,小心。”
杨楠点点头,一咬牙,便慢慢顺着绳子往下爬。他两手紧抓长绳,一步一步地下去。快要下到城脚,杨楠抬头往上回望。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就着月色,他还可以隐约看到王强探着身子注视自己的动静,杨楠冲着王强笑了一下,不过他也知道,王强大概是看不清的。
不久,杨楠的脚尖点到了地面,于是,他双手松开绳子,轻轻一跃,无声无息的落到地上。杨楠走远几步,回头看了看,城墙上的绳子已经慢慢往上收回,大概城头上的王强已经看到杨楠下到城脚了吧。
杨楠与王强约定好,天亮之前,无论成功与否,杨楠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赶回此处,到时王强会再放下绳子,让杨楠爬上去。
杨楠摸了摸系在腰间的钢刀,又按了按胸前的轰天雷,接着,深呼吸一口,望了望空中的圆月,暗暗祈祷,会有好运的。
清军大营扎在距扬州城二十里的斑竹园,不过每隔两里,清军便设有一个临时阵营,都有不少清兵把守。而何刚的首级则高挂在最近扬州的一个阵营,距扬州城约有四里路程。
四里地,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过了城外的一大片平原后,可以有两条路去到清军阵地,一条是沿着扬州官道向着西北走去,直接到达,另一条则是翻过东北面的一个小丘陵,再顺着乡间小路蜿蜒而至。两条路各有好坏,走官道,可以省下不少时间和体力,但很难避过清兵的岗哨,而走小路虽然比较隐蔽,却要多走一倍的路程。杨楠衡量再三,最后还是以安全为上选择了小路。于是,杨楠快步走过平地,直奔东北,远远望去,只见他一身黑色夜行衣,犹如午夜幽灵,咻的一下,便闪入东北的树林中。
进入林中,杨楠再次回头望了望扬州城,在月光之下,扬州城显得格外安详宁静。杨楠心头不禁涌起一阵伤感,还能回来吗?估计只有老天才能够回答。一路上,杨楠一步高一步低的前行着,虽然山路崎岖,但有月光,杨楠依然可以避开不少荆棘。
走了一程,杨楠终于下了丘陵,沿着小路曲折地转向西北,耳边不时听到蛙鸣虫叫。忽然,杨楠发现前方不远处,有几个人影晃动,当下闪身藏到旁边的一棵树后,屏住呼吸,不敢有所动作,他害怕一有响动,会立时被人觉察。
过了一会,杨楠大起胆子,探头出去观察那几个人影。只见他们一共有四人,三前一后,没有发出一言,仅是快步前进,夜色之中不好分辨是敌是友,杨楠只好待他们走出十数丈后,才敢轻轻移步,远远跟随其后。
杨楠以树干、草丛为掩蔽,一路追蹑。只见前方四人似乎也是往鞑子阵地走去,杨楠暗暗心想:“难道是放夜哨的清兵?不过,看他们的动静有些鬼祟,该不会是……有同袍也要去偷营……”虽然如此想,但杨楠依然不敢贸然上前确认,还是紧紧随行。
杨楠跟着四人走了大半夜,将要到达鞑子营地,四人一聚首,杨楠远远听到有人压低声音说话:“到了鞑子那后,记得要一切按计划行事。”
其余三人都“嗯”的应了一声。又听刚才说话的那人说道:“江老六,你要快点系好那些绊马索,尽量拖延鞑子援兵。”
接着有人应道:“老张,我的动作你还不相信吗?保证一定够快。”
刚才说话的人又道:“我和老发去放火的时候,老李你尽快拿回大人的首级,一拿到手,就马上跑回去,不要理我们。”
“嗯”有人应了一声。
原来他们也是要来盗回何大人的首级。杨楠终于明白他们四人的目的,虽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杨楠倒希望他们能够成功,这样一来,也省得自己去冒险。于是,杨楠决定先跟着他们去鞑子营地,然后躲在外面,静观其变。
到了鞑子阵地外围,那四人隐身入了道旁草丛,矮着身,蹑着脚,慢慢潜入鞑子阵地。同时,杨楠也隐入草丛,伏地爬行,向前移了数丈后,就趴着不动了,静静的观察那四人和鞑子那边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