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亏大叔按照拉塞尔的要求对帕米cf进行了调整,而小黑则自己动手改进了车载系统,3天之后,这辆凝聚了车队所有人心血的赛车终于迎来了试驾。
本来车队预计是要在珠穆朗玛峰的sor赛道上进行试车的,可惜小巴特的门路没有打通,借用赛道的预案未果。
这次戴爵士的人脉也完全起不到作用,喜马拉雅赛道的管理者说什么也不让车队在这里进行测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喜马拉雅赛道是罗姆财团的所有物,而财团的掌门人巴特.罗姆现在正恨小巴特恨得牙痒痒,自然不可能把赛道借出来。
虽说地球站是罗姆车队的主场,可看来这支东道主车队在赛事主办者眼中的地位恐怕比联盟最垃圾的车队都不如。
再找其他的地方所需要的花费比喜马拉雅赛道相差无几,而收集到的数据价值却是天差地别,所以出于性价比的考虑,小巴特放弃了花钱再找场地的打算,这次试驾只能在基地的那条廉价跑道上进行了。
玲继续扮演她“万用表”的角色,分析师团队和技工团队都是由她来指挥的,而她自己现在正照顾着拉塞尔的电精。
对于车队的每个人来说,这都是第一次接触sor级别的赛车,拉塞尔以前虽然驾驶过时速超过600公里的训练车,可真正装备齐全的sor赛车他可没碰过,而他的电精帕米也一样是头一回被装到赛车上。
不管怎么说,这次试车对于车队来说是一件大事,如果数据显示赛车的性能能够达到预期指标,那么设计就是成功的,这就说明帕米cf会成为一辆很有竞争力的赛车。
而至于拉塞尔的表现如何倒是没多少人关心,毕竟能体现车队价值的是赛车而不是车手……这些人的私心相当重。
由于不论是赛车内部结构,还是所使用的引擎,都是采用了星族的磁力啮合技术,这是一种依靠电磁斥力来推动机械运转的零摩擦传动系统,不但能量利用率高,而且噪音极低,sor赛车作为靠地面摩擦力推进的赛车,能够有如此高的速度,磁力啮合技术功不可没。
听着赛车高速运动中发出的细不可闻的“嗡嗡”声,所有人都陶醉了。
第一圈试跑下来之后,无论是赛车的性能还是拉塞尔的驾驶,其结果都相当令人满意。
罗伯特之前确实没有吹嘘,车子的加速能力相当出色,引擎工作状态也很好,没有预想中的改造后遗症。而诸如悬挂、制动、转向力、配重平衡之类的设计看起来暂时也没有什么问题。
而第二圈要测试的是变形系统的工作状况以及效果,小黑又一次驾车出发了。
说起来,变形系统也是sor赛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鼻翼变形、定风尾翼变形以及整体空气动力学组件变形。
变形系统算是空气动力学组件的一种延伸,主要作用根据车型的不同也有各自特点。
比如方程式赛车的变形系统以减少空气阻力、调节车身下压力为主;拉力赛越野车的变形系统以保持车身制动性与平衡性为重;泛用型车的变形系统是最复杂的,它可以保证赛车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
了解当前这辆帕米cf的变形系统性能,也可以为其他车型的制造提供足够的数据和参照。
而从第三圈开始,就要进行几个主要系统的测试了,像跳跃系统、撞锤系统以及引擎高功率工作状况,都需要在赛车超过理想速度之后才能表现出来,也只有在高速情况下才能采集到更有用的数据。
于是拉塞尔开始了第三次测试,这才是他拿出自己看家本领并且把赛车的性能发挥到极限的时候。
车队基地的这条试车道也是花巨资修建的,全长5.53公里,整条赛道弯角并不多,但都是sor赛道中比较典型的弯道,所以说小巴特放弃其他场地而选择这里也是有一定理由的。当然主要原因还是这小子犯抠门了。
这条试车道属于整座基地的早期工程,在一年半之前就已经完工了,赛道第一次使用也差不多是在那个时候,而使用者则是奈特.马林。
当时他驾驶的是该年帮助他获得职业生涯第三个宇宙冠军的音速骑士k5f。他在这条试车道总共跑了35圈,最快的单圈成绩是26秒003。
帕米cf又经过几圈的适应和预热,终于开始了一个计时圈。
毕竟拉塞尔是从小就接触赛车,并且在地下飚车的世界里经历过数年磨练的,能连续获得三届地球rr赛的冠军,便说明了这家伙具有相当强劲的实力。
只看他用了几圈就把这辆帕米cf驾驭得收放自如,便可见一斑。
定风尾翼转动角度,纯黑的帕米cf车头微微下倾,如同一只低空俯冲的苍鹰,飞快地穿过起始点,然后便开始了进一步加速。
帕米cf保持着近700公里的尾速在跑到上风驰电掣,每一次过弯都借助底盘撞锤做出了半漂移的强制转弯,令现场的人们无不惊叹万分。
要知道这是小黑第一次真实地驾驶一辆设备齐全的sor赛车,在这之前他和孙行一样,只靠模拟舱来训练,而撞锤系统他也是头一次接触。
“7秒353!比奈特.马林的成绩快了0.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