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严冬将至,为申花文广联的振臂一呼喝采!
说中国足球的不是,作为一个球迷,真的好困惑,好无奈,但不说行吗?在我们的足协常务副主席阎世铎先生,主席袁伟民先生对中国足球的大好形势,沾沾自喜,引以为荣的时候,在中国足球好不容易经过四十余年的企盼,刚刚打入世界杯的时候,来说中国足球的不是,是否有违潮流,大逆不道?还是那句老话,不说行吗?
笔者酷爱足球,为此写了十余万字的足球文章,有的见报,有的与网友分享,没有上网之前,更多地是自娱自乐。
说中国足球严冬将至,其立足点就是中国足球所谓的职业化,极不正常,违背了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律。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钱多惹的祸。不信,你去查查新华网发展论坛,笔者的一贯主张。
正因为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极不正常,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一时虚假的繁荣之后,注定要萧条,冷落下来,这一点决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说白点,搞市场经济的人,谁都清楚,一个市场经济下的足球俱乐部,不能自立,一直要靠接手俱乐部的企业这个外力,强力支撑。
也就是说,年年吃补助的中国足球,其俱乐部和球员(包括裁判和足协官员),却拿着国人少有的高薪,其年收入相当于十余个中科院院士的收入,相当于数十个博士的收入。包括中国第一个科技特等奖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也自叹弗如。
当隆鑫以一千五百万冠名寰岛时,我说,为什么它不用这笔钱引进十名博士,为其工作十年。有种说法,因为企业的付出,从另一个渠道得到政府的补偿。
原来如此。中国有足球市长,并以此为荣,中国有就业市长吗?有引进博士的市长吗?回答是否。
所以中国经济念了多年的科技兴国,始终是起色不大。因为该项工作与足球相比,没有名,也没有利,谁愿干这个苦差事。
随之而来的是足球是城市名片说。我看中国的苏州、常州,没有这张名片,日子过得照样滋润。事实上名片说。是为他不务正业,找的一个口实而矣。
醒豁过来的企业,很快全身而退,不怕死的冤大头挺身而来。在解释这个现象的时候,中国足协讲:进出乃正常现象,不足为奇。
可是今年却不一样。当全兴支撑不住要退出的时候,蓝剑想接手就得算笔帐,利与弊,得与失,不像初来者那样莽闯。当申花要退出足坛的时候,政府又插了一脚,保住了这张名片,还好,接手的文广联,却对众人都不愿涉及的球员名不符实的高收入,进行了大胆地改革。这个改革的阵痛将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来,但这个改革的划时代意义,将写进中国足球的发展史。
月收入由三、四万(肯定不包括什么进球奖,赢球奖之类)降为三、四千,我为申花改革的举措喝采!面临严冬将至的中国足球,申花无疑带了一个市场经济下发展足球的好头!
职业联赛八年了,中国足球究竟花了多少钱?其水平与韩国、日本相比,究竟有多大实质性的提高。就拿喝瓶水也要斤斤计较的朝鲜相比,又如何?
上海四国邀请赛,我们说人家挡次低,不屑一顾,结果是我们输了。而在世界知名度较高的中国女足,与朝鲜相比,也不得不承认,差了一个挡次。
而我们队员的收入呢?却高过人家数十、上百倍。难怪不得连韩国的围棋选手都要往中国走。中国体育界硬是富得流油吗?
中国的企业都富得流油吗?你有几个企业像人家的三星、现代、lg。一个现代汽车年产量超过百万辆。中国有哪位是如此老大?
八年足球联赛,职业俱乐部,人们应该算算帐,这八年投入的数十亿人民币,有多少用于足球的基本建设,梯队建设,又有多少用在现役队员的收入上(有十个年收入百万的球员,就是一千万的支出,二百万的年收入,就是二千万的支出,加上其它,一个简单不过的算帐,就可以看出,数十亿元流向何方)。只要这笔帐算出来,你自然就会明白,何以男足、女足只是老旦当家,只退不进。
至于金钱带来的腐败,因吉利、绿城的状告中国足协,开启了一扇窗口。
我曾放胆预言,日、韩世界怀赛后,将是中国足球严冬到来之时,因为假若有十万中国球迷去韩国观赏世界杯,如此近距离观察世界杯,的确百年难逢。带去的将不只是金钱,而是对真正足球的感知,两相比较,对这名不符实的中国足球和中国球员,将有新的认识。
这中国球员,身价值年收入二百来万么?我们球迷要买多少张门票,才够他的收入。一方面球迷节衣缩食,另方面球员的高收入来得实在太容易(奥运冠军的摔跤运动员收入如何,跳水运动员的收入如何,曲棍球呢?手球呢?重庆连养一支篮球队都那么困难,费用只需要几十万?同一个时代,搞的都是体育,差距如此悬殊,原因何在,难道仅是一个生不逢时,它搞了职业化、市场经济,你没有搞或运气不好所能解释的吗?)。
感谢申花文广联的举措,他让我看到了严冬将至,国人能想出如此美妙的解冻之法(这个方法不是中国足协,也不是足球专业人士,包括专门报导足球的刘建宏先生等想出来的,因为他们都认为降薪不可能?)。收入降低的直接效应就是门票降低;收入降低,将有更多的钱投向后续梯队,也才能让俱乐部真正意义上的做到自收自支。
我为严冬将至的中国足球申花文广联振臂一呼的求变喝采!
01-12-19p11:10明日十点发新华网
报载:申花文广联的队员对降薪称之为“恐怖”,但愿这个恐怖之风,由此开头,吹向全国,吹进中国足协,让那些沾沾自喜的人能够清醒一些,还市场经济下的足球本来面目,才是发展中国足球的正道!月收入三、四千,至少相当于中国硕士的收入,也不低,比我等六百来元过一个月强多了。
中国企业不算回报的投资足球,我不知道该称之为什么举措,叫善举嘛,义举,或者说广告效应。尹明善先生去年接手力帆,一年不到花了将近二个亿,我只羡慕他财大气粗(当然其中的政府行为,本人无从了解)。如果我是尹明善,我能不能每年投入一千多万,聘用一百名博士,给他们以足球运动员相当的出行汽车、飞机、星级宾馆的待遇,让他们开发摩托车、汽油机、乃至小轿车,你愿意朝哪个方向努力就可以朝哪个方向努力,这一招其广告效应也好,实际收益也好,至少比搞力帆足球队、力帆庆功酒强。
要知道,韩国现代集团只汽车一项,就有上百名博士进行着不懈的研究,这就是现代化大企业的气魄。
申花这一招,俱乐部球员转会收入必将大打折扣,不信,等着瞧!
资料:申花并入广电集团和文广集团后,直接受上海市文体广播影视管理局控制,根据这一系统的“行规”大规模并购后的第一个结果就是收入大幅下降。据分析,目前中花队员平均月收入在三万到三十万元,而这次降薪可能是史无前例的“去掉一个零”。
不要外教,不要外援,内援和替补队员面临大清洗。
徐根宝明确表示,他不怕老队员“抵抗”,他会大量启用年轻球员,在甲a重新闯出一片新天地。摘自重庆晚报01-12-196版
全兴退出足坛,又是一位足球副省长出面找下家
华润蓝剑集团市场总监韦京汉女士讲:四川省李达昌副省长昨晚向我们表达了让华润来接手全兴俱乐部的美好愿望。李副省长希望华润用自身良好的经营模式去经营足球,并且介入足球之后就不要轻易退出。(笔者注:屁话,如果有钱赚,谁愿意退出。如果无钱可以赚,不退出,你副省长拿工资来垫。)
韦女士说:从四川企业来看,确实没有几家有实力接手,华润集团一年利润几十亿,应该具备这个实力(笔者注:又是一个财大气粗,好在上海申花文广已经开了一个好头,降薪,取掉尾数那个零,负担减轻近一半,身价下跌,正好刹刹全兴的价,六千万高了,只值三千万如何,在商言商,哪有省长一句话,就拿集团利益作人情的道理)。正文摘自重庆晚报01-12-206版
全兴老总坦言经营足球失败
全兴集团董事长杨肇基昨日坦言:“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考虑,我认为投身足球,全兴是一个失败者。”据了解,8年来,全兴投入俱乐部的资金达2亿元,但前四年的投入明显少于后四年多,后四年的投入如同“坐火箭直线上升”。(笔者注:如果不将运动员的收入操成天价,像前四年那样,杨肇基先生,你会经营得如此苦吗?连中央台刘建宏先生都说,降薪不可能,那么大家都当你是土老财,只有出钱的份,当然你招架不住。现在好,申花不信邪,就拿球员的薪金开刀,你觉得如何?)正文摘自重庆经济报01-12-2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