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中国足球,不是空穴来风
中乌之战尚未开战,一些消息却令人发自内心地焦灼,不言而喻,中阿之战的用人则是中国足球燥动的导火索。
“神奇”记者黄健翔说:这场球我这个年轻的外行敢在赛前五小时就断言“不乐观”(对中国足球我从来没有乐观过,米卢指挥十强赛以来,好一些,至少学会了心静如水),而且还有更多的与我年龄相仿,对足球知识水平相当的记者,对比赛结果极为担心,对米卢的排兵布阵用人原则产生怀疑,而这恰恰与卡塔尔哈吉赛后对中国队提出的三个问号不谋而合:1、中国队下半场后半段的阵容为什么不是首发阵容?2、为什么不上郝海东?3、为什么怕我们队?怕什么?(中国队怕卡塔尔?以前有过,这一次看不出来,黄先生的解说也没有说,中国怕卡塔尔哟?)
“神奇”不能太离谱,否则一步之隔可能变成“腐朽”。但愿下场比赛不会再看见这神奇的昏招,否则难免让人有别的想法(你有想法,正如我有想法一样,但不要用你的想法左右球迷的想法,否则强加于人,只有招骂,你不像米卢,人家受得了,你却受不了。)
上述是黄健翔先生对自己在本场解说中失态的答词,为了佐证他五小时前预测的正确(正因为他五小时前就有预言,所以他的解说,令我这个球迷称之为打胡乱说),他引用了众多年龄相仿记者的共同认识,也引用了哈吉教练的三个问号?旁证博引,无外乎证明自己。
我只是一个球迷,有一点搞不懂,想请教黄健翔先生和众多随队记者,对于这场吸引了亿万中国球迷的比赛,为什么球迷能够静观事态演变,善待米卢,冷静对输赢,而只是你们这几位掌握中国舆论方向的人喋喋不休,让我不得不怀疑,你们究竟要干什么?
为了佐证你们的正确,众记者齐心协力挖掘材料,手伸进了国家队。“队员赛后质疑米卢”文中说:中卡之战结束后,有部分队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这场比赛之所以艰难,与米卢的排兵布阵有相当大的关系。
这几天(赛前),中国队里悄悄地进行着一场争论,即以谢、曲首发的锋线组合究竟能不能打破卡塔尔队的防线,加之赛前米卢又布申思、杨璞形成左路组合,队中议论纷纷,其中对弃用张玉宁的反响最为强烈。
就连教练组也有不同意见。一位中方人士叹了一口气,说:“看来米卢太自信了,这种自信会不会影响今天的比赛?他太相信自己的感觉了……”据悉,直到赛后,队里还在讨论,在继续狐疑米卢的“首发阵容”之后,又对米卢为什么不在下半时一开场就推上新的锋线组合表示不解。
众多记者的努力,黄健翔们,该一解心头之闷,舒心地活动下手脚,再展下一轮拳脚。
撕下米卢神奇(神奇一词不知又是哪个拍马屁的人的创造)的面纱,黄健翔们功不可没。
看着这些报导,在证明中国的记者们够行,够狠的同时,作为球迷,心中在滴血。
因为你们起的作用,赛过乌队的任何间谍!他们要看一看国家队的演练都做不到,你们却能在鸡蛋上找出缝隙,在国家队中制造裂痕。
邵佳一与沈祥福冲动相向,而“酷哥”张玉宁只练了不到二十分钟,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打招呼,便在包括米卢和众记者惊诧的目光中闷着头提着拖鞋径直返回了酒店。
训练结束后,当重庆晚报记者于次问及张玉宁提前退出训练的原因时,米卢话中有话地说:“他身体不太舒服,所以没有参加全部训练。但要知道我们一共有26名队员。”队员敢于目无教练,不正由于有你们这一群事前事后诸葛的扎起。
米卢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团结拼搏精神,尽管你们没有预言,但也在你们撤台式的行动中,正在消失。
米卢是一个人,他帮助中国队的同时,也为捍卫他的名誉而战;而中国队的老大不小的国家队员们,你们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你们是在为祖国而战,亿万球迷的目光看着你们,如果由于你们的肆意妄为,让国人再一次流泪,祖国和人民不会原谅你们;而至于那些自认为能够左右舆论的记者们,请你们手下留情,笔下留情,以国家利益为重,少做点烂事。
如果中国队出不了线,米卢下台走人,从他的身影,世界的眼光,不是看到你黄健翔们多么有眼光,多么有想法。因为眼光与想法,毕竟离现实太远。
就问你一句,不入流的中国足球队员,技不如人,年收入超过一百五十万元,正常吗?你几时预言过,几时说过它不该!人家上场的队员叫队员,而我们的队员,左一个*董,右一个身价数亿的某董,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新闻界故有的本事,会舔肥(拍马屁!)。2001.9.12中午1:45
附:
对中卡之战,笔者:“倔犟的米卢”已作答,米卢对中国足球的贡献,“剖析米卢”已分析,而对中国足球的问题,请见:旧文赏析-谢谢您,李章洙。如果黄键翔愿意和我交流,笔者愿书面奉送有二十余篇文章的“阳关谈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