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一边享受一边泪流_奇书网
返回

一边享受一边泪流

首页
第1章(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70后打工仔的坎坷爱情:一边享受一边泪流作者:禾丰浪

我祝愿

我始终认为,没有情怀的小说写作是匪夷所思的。并且认为,好的小说一定是具有某种情怀的。

连农民种自己的地也是有情怀的。

连渔民结自己的网也是有情怀的。

连小孩子过家家,玩得投入起来,同样是有情怀的。

冷静的小说只不过是有冷静的情怀。

所谓“零度感情”的小说,不是指冷血的人在写小说,而是指写小说的人将情怀隐得很深。真的冷血的人即使能写出小说来,终究也是成不了作家的。好比被花钱雇了去种别人的地,或结别人的网。即使认真,也只不过是要对得起雇主所付的工钱。至于农民在丰收时的喜悦,渔民撒网收网时的祈望,被雇的人心里是不去体会的。大抵如此。

依我的眼光来看,禾丰浪的小说是情怀饱满的小说。他使我联想到了路遥。他的小说使我联想到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只有本身也曾是打工者的人,才能对千千万万的打工者怀有那么深厚的亲爱情怀。因为具有此等情怀,在写到世故与堕落时,字里行间才流露着惆怅与无奈,而非玩味的*。

说到打工者,几人又不是呢?

丰浪笔下的打工者是那些告别了土地,一心要在城市里寻梦、逐梦、铸梦的农村青年。

《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家兄弟,是早期的他们;丰浪笔下的他们,是当下的他们,是以亿计数的浩荡大军中的人物。

路遥那个时代的农村青年,太需要一部《平凡的世界》了。几乎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他们的《圣经》。路遥作为作家和我特别尊敬的作家,写出了一部不愧对“作家”二字的书。

然而路遥那个时代,还没有形成什么“打工文学”。

我非常同意王彬先生的看法——以后的中国,“打工文学”将如美国的“西部文学”、“移民文学”一样越来越受到中国文坛的重视,越来越成为中国文坛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以亿计数的打工者中,也必然会涌现更多的禾丰浪……

王彬先生对丰浪小说的评价,完完全全地可以代表我。

我对丰浪这一位年轻的写作者,产生了发乎内心的敬意,一如我当年对路遥的敬意。

我希望,不,是祝愿——祝愿丰浪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路遥,能为以亿计数的当代农村打工青年,写出他们自己的“平凡的世界”。而且我深信,他能。

以他现在的写作情怀与实践成果看,有什么不能的呢?……

梁晓声

2009年8月16日于北京

txt电子络的翅膀(1)

我与禾丰浪相识在东莞的文学座谈会上。他说,他是新浪的vip作者,曾经是打工族中的一员。东莞是全国打工者聚集的城市,东莞经济的繁荣与打工族的艰辛劳动是分不开的,穷困省份的农民大量地奔涌到这里,最多的是来自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的农民。他们在家乡土地上劳作的时候是农民,进到城市,伺候机器的时候又成为工人。然而,他们不是机器的主人,他们只不过是替机器的主人打工罢了。

在这样纷扰的人群里,难免有喜欢文学之人。通过文字的空隙宣泄情感,寄予梦想,这样的文字被概括为“打工文学”。在深圳,还有以“打工文学”为名的刊物,从而形成不容忽视的文坛风景。如果说,当年的知识青年从城市到农村,记叙知青生活的文学被定义为“知青文学”;那么,今天的农民则被迫反其道而行之,从农村到城市,则完全可称之为“打工文学”,并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