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万维宇宙_奇书网
返回

万维宇宙

首页
第10章(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其次数学是简单思维,它不能解释复杂事物。如果用逻辑推理来判断人心的善恶好坏就会出错,因为人是复杂动物,他在不同时空的表像不一样,他完全可以用伪表像来欺骗你,不能就某一事件来推论其心。

所以电脑在判断事物好坏美丑时是斗不过人脑,人有时完全凭直觉判断,一见钟情的事机器人是有困难的。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欧几里德几何中的公理,无须证明。可在曲面上,两点之间最短的是曲线,而且这个曲线是通往球心大圆的曲线,由此产生三维立体几何。那么四维时空呢?爱因斯坦引力弯曲时空理论认为测地线最短,所以最短距离也成为相对的。云寒认为在万维宇宙中,任何物体是处于同样的空间中,因此存在空间隧道,空间隧道的距离是零。

欧氏几何曾经被认为是宇宙空间的几何真理。但它的平行公理却是独立的,即过不在直线l上一个给定点p,有且仅只有一条由l和p确定的平面上的直线,不与l相交。

这定理暗含直线是无限的,它符合人类的直觉和经验,但真实的宇宙却不是这样,结果出现非欧几何,连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也被推翻了,变成和面积有关。

由此产生了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这三种几何各自所有的命题都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公理体系,各公理之间满足和谐性、完备性和独立性,因此这三种几何都是正确的。

空间几何理论出现三种,它们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欧式几何是适用的;在宇宙空间中或原子核世界,罗氏几何更符合客观实际;在地球表面研究航海、航空等实际问题中,黎曼几何更准确一些。

亚里士多德指出:对某一概念的定义必须用已知概念来描述,因为不可能有无源之水,所以所有的公理、公式都存在有未定义的概念作为开始,但这未定义的开端往往成为理论的相对性起因。

结论:从数学的发展史看,数学也是相对的,是不确定的,所有的公理、公式也具有相对性。

2.物理相对

中国古代早期的宇宙学说是“天圆地方”,古人认为天像是一个巨大的圆盖,地是方形的大块,天盖着地,构成了宇宙。古人把巨大的天穹想象成为一个盖子,绕着天极旋转,日月星辰都附在这个天盖上,随着天盖旋转,这就是人们看到的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公元前六世纪,有人对天圆地方提出怀疑:如果天是一个圆盖或斗笠,地是一个四方的大块,那么圆盖与地的四个角怎么合的拢呢?因此有一个假说,天像一把伞悬在大地上空,周围用八根柱子撑着,用绳子缚住它的枢纽,于是我们看到天地成了一个八柱的圆顶凉亭。

古埃及认为:宇宙是个封闭的盒子,顶部为穹庐形的苍天,挂满星星;底部是大地,四周有擎天柱支撑,有神物镇压,周边有大河环绕,河上有舟载着太阳昼夜往返。

古印度认为:大地是驮在四头大象身上的,大象是站在一个巨大的乌龟背上,龟浮在水上,他们甚至认为地下有洞穴,通向地狱,擎天柱顶着天堂,那里是极乐世界。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最初是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不是人们原先以为的天圆地方论,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

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起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

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转动。哥白尼经过近四十年的辛勤研究,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中,每个行星运动都含一年周期成分,但托勒密对此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哥白尼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颗普通行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行星运动的一年周期是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反映。哥白尼体系另一些内容是: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颗行星和地球一样,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率地绕太阳公转。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