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部位,自我的存在并不依托某个具体部位,因为大脑神经细胞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中,人体中有哪个细胞不需要能量、氧气的呢?
如果意识存在某个细胞中,那么细胞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不会导致“我”的消失呢?而且如果存在某个特定的细胞中,那么一旦缺少了这个细胞,就会出现某个人,什么都正常,就是无“我”。你打他一顿,他根本不认为你是打他,甚至帮你打自己,真实生活有这样的人吗?
结论:人体的任何部位都是模糊的,是可以部分改变的,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变,包括大脑也如此。只是如果出现重大问题,比如大脑基本被切除,那么没有神经系统的指挥,人就不存在了。同样如果某个人内脏全部没有,失血过度,那么他也会死。“我”不在任何一个细胞,却又离不开整个人体。
那么“我”在何处?
3.谁是“我”?
不仅存在“我”是谁这样的千古问题,谁是“我”也是千古问题,即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存在,希望自己有灵魂。年龄越大,离死亡越近,就越感到生命的可贵,不仅自己留念这个世界,更幻想能有来生。
如果没有灵魂,世界的秩序维护也存在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遵守法律?为什么要遵守道德?抚养小孩那么辛苦,结果不都是一样,他们不也都是死路一条吗?
否定灵魂就等于否定世界,因为对一个死人来说,自我都没有了,这个世界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与他有什么关系。所以才有人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可如果有灵魂,那么身体都没有了,灵魂又如何存在?
到底谁是“我”?
4.知我我知
(bsp;问心:谁是知我?谁是我知?
“知我”和“我知”是不同的概念,“我知”是以自我为中心,观察其他事物产生的认知;“知我”是知道有一个自我存在和思考,并能感觉到自我的变化。
比如照相机能对外界进行摄相,这个结果说明照相机能对外界进行观察和形成观察结果,可是照相机能否有“知我”去认识到自己是在观察呢?这涉及到照相机的意识问题。机器人也如此,无论功能多强大,如果它仅仅是能做事情,但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事情,那么狭义的生命论是不承认它具有生命的。
比如我看见一头牛,不仅是光线进入眼睛成像,也不仅是我的神经细胞对它进行分析判断是牛,更重要的是存在“知我”意识到自己正在观察。没有“知我”那么人与机器就没有分别。
人总有邪恶的一面,我们经常会犯错误,可我们也经常希望推卸责任,明明知道是自己的错误,却拒绝承认;我们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却不愿意修正自己的行为。我们经常吹牛、忽悠、编故事,心里却知道并不是这回事情。更奇怪的事情,有时候心里也不承认,比如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有时是婚外恋,一开始都是不承认自己的不对,可潜意识还是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后来确实出现越轨了,结果不审查自己却找其他理由。
我们对别人的过失看的很清楚,可是对自己的过失经常分不清,我们往往会以其他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过失掩饰,可静下心来还是知道自己不对。
我思故我在,我思可以理解为“我知”,我在可以理解为“知我”,显然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是将这两个用因果关系来解决,可电脑现在也能运算、也能思考,那么它们的我在是何时出现的呢?
如果“知我”和“我知”是一个主体,那么谁知到自我存在就是悖论;如果“知我”和“我知”是两个主体,那么谁是自我意识的主体呢?难道有两个自我主体吗?
5.千古之谜
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必须要等万维宇宙理论全部展开后才能真正理解,云寒对这个问题是分层次的解释,因为真相是难以置信的,否则早就有人写出来了。本书将分四个层次来阐述“我”的秘密:
第一层解释依托宇宙模糊论:自我是模糊的,自我的产生本身是模糊的原因。因此“我”是谁,并不是对应具体的某个东西。“我”是对应人体这样的组合模式,它不在人体任何一处,任何细胞的减少不会影响它的存在,但它也离不开人体,因为人死了,就没有“我”了。
第二层解释在第8章宇宙生命论中,分析“我”的存在,将自我意识进行分层次说明意识的合成原理。本级意识是“我”的核心基础。
第三层解释在第14章宇宙映射论中,对灵魂进行分析,重新建立“我”理论基础。
第四种解释在本书以后的另一个理论中,全面阐述“知我”和“我知”的关系及缘起之谜。
随着万维宇宙理论的全面展开,“我”是谁这个问题将会有清晰的答案。
章结:本章通过自我悖论,引出宇宙异质论、宇宙模糊论。宇宙异质论以意识存在为基础,阐述单元宇宙万物不同是绝对的。宇宙模糊论以模糊认同为基础,阐述意识存在是模糊的本元。
模糊本元开始分析“我”是谁,随着“我”的秘密逐步破析,千古之谜即将真相大白。
本章核心:阐释见同非同的奇点,破析自我存在的基础。电子站
第八章宇宙生命论上
第八章宇宙生命论
如果非常复杂的化学分子可以在人体内活动并使人类产生智慧的话,那么同样复杂的电子电路也可以使计算机以智能化的方式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