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巨轮并没有因为方华穿越而出现了什么改变。
曹操随着皇甫嵩战张梁,凭借才华,斩敌无数,再加上曹操在京城当校尉时的铁腕手段,让整个官场都知道了这个年仅28出头的铁腕军事家。
刘备转战各地,初入刘焉帐下,又转青州战场。随后到光宗卢植旗下,又被卢植派往颍川朱隽阵,帮助朱隽。刘备以仅有的300余名义勇军,总能以少胜多,扫荡多股黄巾贼,在黄巾讨伐队中名声响亮。
孙坚受到了朱隽的推荐,官拜佐军司马,成为了朱隽帐下得力干将,参与了多场战役。由于其胆略出众,武艺精纯,多次为先锋将斩关夺城,扬名与杀场。
黄巾之乱的初期,张角选择了山贼,马贼,无赖,流氓们当做主力。张角让这些人们掠夺屠杀了所有不信太平教的人,不论是平民还是官员。因此,初期的黄巾贼是真正的贼。张角认为,既然已经起义,同时也拉起了几十万,说明自己的拉拢人心计划已经成功。于是张角将计划推动到第二步,建立真正的军队。
张角明白,自己虽然拉起了几十万,但是这些只是一群羊而已,想要靠这些羊推翻汉朝绝对是吃人做梦。张角不是张宝,也不是张梁那些无能之辈。张角并没有被数量所迷惑,也没被一开始就站下了汉朝1/3领土而自满。张角的眼睛一直盯着汉朝的真正力量,北军!!
东汉末年,由于皇帝的中央集权政策成功实行,导致,除了边疆以外的所有在内地的州县,早就没有了多少卫戍部队。汉朝的80%兵力都在京畿地区。北军,这个整个汉朝最精锐的部队,也就是现在张角最关心的一支兵力。张角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训练出一支能够于北军正面抗衡的军队。为了获得这个时间,张角选择了人墙政策。张角将那些不听话的贼兵全部外方,让他们自由掠夺,同时也让那些老弱残兵全部扔到各个关卡要点城市,想让这些人为自己挡住北军一段时间。
张角的计划很完美,如果讨伐张角的只有北军的话,张角完全有时间拖延这只兵力不多的精锐。可惜,张角没有想到的是,灵帝竟然会选择了最不可能选择的政策……把历代皇帝辛苦积累而成的中央集权直接破坏掉了……
或许,灵帝是聪明的,或许,灵帝已经看出了自己的北军根本无法独立剿灭黄巾贼。所以灵帝选择了州牧制,让各个州自成一国,给他们开启了自由征兵,出兵的门路。灵帝的政策在对付黄巾贼方面绝对是最佳的政策,在这一政策下,张角再也没有单一的防线可言了,各个州都在疯狂征兵,也时常攻击张角的领地。不过灵帝并没有想到,当黄巾贼覆灭后,他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汉朝的灭亡。
广宗,黄巾军的营地有点闷气丛生,到不是张角没有鼓动能力,而是张角自己也在郁闷着。张角的军队并没有能够达到张角希望的那么精锐,但是也算是练出了个大概。
北军在战斗初期碰上了那些一触即溃的黄巾贼,因此皇浦嵩,朱隽和卢植商议干脆分兵三路急进突击。他们并不算大意,面对如此脆弱的贼军,三个汉末支柱的想法是一致的。必须早日结束混乱,从新树立汉朝威严才可以。因为他们都看出各个州牧太守们征兵速度惊人的快,如果时间一旦拖长一些,就算黄巾贼覆灭了,北军要面对的可能是更大的麻烦,各州的州兵与大量的郡兵对中央的威胁。
在卢植的中军打到了广宗的时候,张角也坐不住了。张角毕竟不是什么军事家,如果,张角愿意再等一段时间,再练一段时间,或许,他就能获得一支真正训练有素军队。可惜,张角无法安奈住卢植的快速突进,也无法再无视那些请求张角帮助的头领们。张角带领着初有所成的军队和北军在广宗第一次正面冲突了。
卢植十分震惊,因为广宗的冲突让卢植发现,眼前的黄巾贼们已经不再是那些一触即溃的乱民。仅一次试探性的会战让卢植的中军损失千人。这是在以往的战役中没有出现过的事情。眼前的黄巾贼军营连绵不绝,卢植根本无法算出这支黄巾军究竟有多少。卢植选择了最稳妥,也是当时最正确的政策,高磊防守。
张角的军队是一支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根本不懂得怎么打攻坚战。在平原会战的话,这些黄巾军能打的和北军一样好。但是当他们碰到了堡垒后,变得无从适应。对着密集的箭雨,对着巨石,雷木,滚油,这些黄巾军完全没有任何概念,冲锋了好几次卢植所立的堡垒,都是留下了几千具尸体后溃败了下来。
张角的正规军是有限的,不能就这么损失下去。因此张角选择了对持,用了点小计谋。张角用匿名信件方式,给京城发了一封信,弹劾北中郎将卢植高磊避战,必有异心。于是汉庭派遣天使前线查看。要知道,此时的天使都是十常侍的人。十常侍们原本就想找点法子削这些汉庭支柱的权,见了这么好的机会不赶紧把握???十常侍立即派遣了一个最为贪婪的黄门派往卢植营地。
卢植为人正派,不喜阿谀奉承,也不爱行贿。当黄门左丰来到军营,公然要求行贿时,卢植也毫不客气的说道:“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说卢植高垒不战,惰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郎将董卓来代将卢植之中军兵,取卢植回京问罪。
张角这边,看到自己的反间计成,立即挑战中军。中军新来之将领董卓,武艺非凡,为人骁勇善战,再加上这是他第一次领军,急于表现。在众条件成立下,董卓与张角与广宗平原正是会战。董卓为人虽然骁勇,北军士兵亦精锐之师,然张角的黄巾军也不是什么待宰羔羊。军队素质相似情况下,黄巾军的数量又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其结果不言而喻。董卓的中军全线溃退,死伤惨重。张角见机会难得,亲自引军掩杀,希望能够一战歼灭这只精锐。
就在张角军掩杀到山谷之地时,炮声一响,山顶上举起性旗无数,又有3支军马大喊生擒张角的口号,冲了过来。3支军马的领头将领们都是武艺非凡,骁勇异常之辈,虽然只带领少量的士兵,但却能够冲突与万余黄巾军之间,做到犹如无人之境。
张角见新来的敌人如此勇猛,以为是北军主力在此设伏,前军诈败诱敌,固不敢恋战,挥师急退五十里。其实,张角主要是并不相信自己的黄巾军确实能够与北军精锐抗衡。因为这只黄巾军连张角训练计划要求中的一半都没能达到,所以当张角发现有伏兵的时候被误导为是敌人的诈败诱敌之计。
回头说说这个救了董卓一军的伏兵是谁???其实,来者并非官军,也无兵马。山上的那些旗帜并无兵马看守,而只是被插到上面的,下来冲杀的3股兵力总和也不过300余名。或许看官们已经猜出来了。不错,来者正是刘关张三兄弟。
要说刘备等人转战四处,刚到广宗时正好是卢植固守时期,整个广宗战役可以说是进入了拉锯时间,因此,卢植让刘备等人去帮助皇浦嵩与朱隽军。而此时的皇浦嵩与朱隽刚刚战败,急忙撤退,皇甫嵩退守长社。波才率大兵包围城。当时,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浦嵩安慰部下,他说:“兵有奇变,不在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浦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浦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
朱隽此时也正好重整旗鼓赶向了战场,在路上碰到了前来支援的刘备义军,编入队内,急行军支援长杜。当朱隽等人赶到长杜时,见到是皇浦嵩的火计烧遍了黄巾贼的军营。朱隽当机立断,指挥部下们冲杀已经乱掉的黄巾贼。在追杀之中,冲的最猛的还是刘备等人,刘备的目标是波才,此军的首领。刘备的这支义军虽然人少,但是各个勇猛异常,再加上有关羽张飞二将打头冲锋开路,让300义军轻松贯穿了混乱的黄巾贼。当刘备等人贯穿了黄巾贼人群后看到的却是波才部被一支官军骑兵队围杀。
这只骑兵队是中央新编的一支,领头人正是骑都尉,曹操,曹孟德。这是双雄第一次见面,此时的曹操才28岁,刘备才26岁。双方都是年轻气盛,菱角分明,尚未染上那些官场风气,见到英雄就是敬仰,见到奸邪之人就唾骂的年龄。
强者,就在气势上就已经与普通人不同,曹操和刘备二人,互相观察着对方,完全忘记了那边的落水狗波才。对他们双方来说,波才不过是一个黄巾贼将而已,并不是十分重要。他们更在意眼前的人,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眼前的这个人绝对是人中龙凤。
最后,还是曹操首先发话道:“在下骑都尉,曹操,字孟德。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刘备:“在下刘备,字玄德,领义勇军300名共赴国难。”
刘备的义勇军头领身份让曹操震惊,曹操领骑兵是中央派遣的,而刘备的300义勇军却完全靠刘备个人魅力集结,高下立判。
稍微从惊讶中醒悟过来的曹操拱了拱手道:“吾既然到此,理应拜会皇浦嵩将军与朱隽将军,先行别过!!”
刘备:“理当如此。”
曹操指挥骑兵,列阵要前往皇浦嵩营,却把已经完全失去战意的波才军留在了那边。刘备见状立即喊道:“曹都尉忘记带走贼将波才了。”曹操回头一笑道:“波才之败,功不在我,即使我军未到,也必会被公所获。吾曹孟德岂是抢报功绩之人??”
说完,指挥骑兵队前往皇浦嵩营。刘备站在那边,望着曹操的背影,心里想道:‘此人必定会成为国之支柱!!’
皇浦嵩,朱隽二将听闻刘备是卢植调遣,支援他们的,告诉刘备道:“我等在此击退黄巾贼,必定会投往广宗张角本部,卢将军的中军此时应该是压力倍增,公整顿军马,回广宗帮助卢将军固守广宗,我等急行包围角军,逼角军撤退,此乃上策也。”
曹操插话道:“吾认为,皇浦嵩将军应由北而击,朱隽将军由南而攻,两路并进,围压角军,必定能让张角因怕被围而退,若卢植将军再适当的时机追击溃军,必定能够一战而定。”
就在大家考虑这战术时,帐外有人大喊道:“好!!此法甚好,可一战定黄巾,早日结束战乱!”来人是谁??吴郡富春人,孙子之后,孙坚,孙文台是也。孙坚龙行虎步,走进大帐,拱手向朱隽施礼道:“朱隽将军,坚来晚了!!”朱隽见来者是孙坚,大喜,立即前来迎接,说道:“文台来的正是时候,我正觉得我等兵力紧缺,将才稀少!!”皇浦嵩也站了起来说道:“莫非!来者是江东猛虎,孙坚??”朱隽回答道:“正是!!!这下好了,公可领曹都尉北上,而我可与孙文台南下,玄德领军回援卢植将军,必定能够一战围歼灭黄巾贼,还我大汉一个太平盛世!!!”
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快的。皇浦嵩和朱隽的计划是好的,只要……卢植没有被撤回的话……
刘备等人用虚张声势的方法救了董卓等人,董卓此时本以为是中央派来支援自己的军队,却发现来者不过是300义勇而已,马上气馁,神色之间也就没有了一开始的那种欣喜,这种神色变幻让刘备等人以为董卓是因他们是义勇军而看不起他们,因此离开了董卓军,回到南边找朱隽去了。
要说这个董卓,现在也确实头疼。卢植是因为高磊防守而被撤职的,如果董卓也选择防守,那么下场绝对不会比卢植好多少。选择了主动出击吧,岂知第一战就战败,而且败得如此彻底。中央北军自从出击以来的第一次溃败发生在自己手上,这让董卓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董卓再不想办法扭转局势,等汉庭采取措施的时候,自己死的绝对不是一般的难看。董卓想来想去,觉得这个黄巾之乱可能还得打一段时间,打防守战只会有很多麻烦,但是打野战又无法打败眼前的黄巾贼,如何是好???董卓的选择是放下兵权,退会朝野。董卓用重金收买了十常侍中的张让,然后上书朝廷说自己忽染恶疾,需回家静养,推荐皇浦嵩领兵。由于张让在灵帝面前美言,让董卓顺利的摆脱了战败之罪,被调回了西凉。而中军让皇浦嵩全权代理。董卓却不知,他前脚走,张角却后脚就死掉了,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张角大营。角的探马探得当初援助董卓的兵马不过是区区300义勇后,懊悔不已,由闷生疾。再加上由于张角为了保持自己半仙的形象,就算得病也不会吃药休息,在所有人面前一直摆出一副仙人的摸样。要知道这个疾病久久不理,自然会越来越难治,越来越厉害。张角众病缠身,又因为这次的判断失误而心生闷气,最终导致数病并发,躺了下去。张角那边根本没有任何医疗措施,因为所有的病都是张角徒弟们施符水治疗的。或许这叫自作自受吧……
184年10月,张角死于疾病,埋葬与广宗。同月,皇浦嵩领军打败了张梁接手的黄巾军,攻入广宗。追杀张梁至曲阳,张梁授首。朱隽与刘备孙坚合力围剿张宝贼军,逼张宝缩入阳城不出。朱隽闻皇浦嵩以歼灭黄巾主力,便全力猛攻阳城。阳城内黄巾贼将严政刺杀张宝,献首级投降,就此,黄巾起义之主力军队宣布全部灭亡。
随后的一些小型剿灭战就此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