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赵无双勒马停步,四下打量四周的情况。
经过沿着右边官道的约莫半个时辰的奔波,转过一个弯后,竟然地势忽变,原本一直在路右边的大山横亘出来,阻在前方,而官道亦由此而止,变为上山之路。
此山山势雄奇,连绵约百里,之前在岔道曾看到,但竟亦骑马走了如此之久方到山脚。
山上云雾缭绕,隐约可见楼宇廊角,显是有人居住,非是了无人烟的荒野之处。
无论赵无双心里再怎么不承认,亦知道自己多半是走错路了。但事已至此,反而起了好奇之心,想要登山一观。
此山专门修筑了一条官道引至山脚,如此巨大之手笔,亦可见此山非同凡响之处。
入山处竖起一道石门,两根需数人才能合抱过来的约十丈高的石柱,列立两边,石柱上精雕细工,刻着不知名的花鸟鱼兽,状及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两根石柱高高拱起架在中间的石门。
门上以汉隶刻着“道法自然”四个大字,再涂以金粉,远远望去,闪闪生辉,走进观看,但只见每个字字大如斗,形状各异,书法甚为一般。但笔力雄健,大开大阖,凑在一起,自有一股如刀剑般的森然之气,扑面而来。
赵无双一震勒马止步,并非为别的,而是想起了一件事情。
昔日秦朝政法苛严,万民不堪其苦,导致心思昔日七国,随即便有陈胜吴广大泽起义,而最终刘邦得以夺取天下。
刘邦吸取秦朝覆亡之教训,施行仁政,其后汉代历代皇帝皆推崇黄老之术,以无为之治的方针来治国,以实现休养生息的目的,导致道教盛行,门徒遍布大江南北,连皇室之中,亦有不少信徒。
及至汉武帝出,携王霸之势态,改以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来治国,道教在皇室中的盛行才有所缓歇,但在民间仍是根深蒂固,渊源流长。
当今天下道教分布,主要分为南北两派,南方为太清玄元道,北方为太乙玄天道,两家各自以正宗自居,又因争夺道家正统而势成水火,终日里争斗不休。
此山观山门气势非凡,如若山上有道观,则必有极大可能为这两派之一的所属,亦必有高手坐镇。
她身上还带着自刘韵府中偷来的宝物,此物源远流长,论起来亦算是道门中的至宝,若是上山入观一不留神被识宝之人看到,必然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若能不惹还是以避开为妙。
赵无双左手一提马口丝缰,带动马儿回转身来,便要往来路返回,不料突然之间天空中猛然打了一个响雷,宛如晴空霹雳一般,震得四下里鸟飞兽鸣,她座下的马儿亦是猛然发出一声马嘶,跟着前蹄立起。
她连忙将马带住,抬头观看,原来她来时一路只顾低头赶路,没注意天气,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起,太阳已经悄悄藏到了厚厚的云后,天空中乌云翻滚聚集,这初夏的天气竟是说变就变,一点症状皆无。眼看得大雨将至,若是她顺原路返回,一路皆是旷野,毫无遮蔽之处,则必然是会被淋个落汤鸡般的浑身湿漉漉。
以赵无双这般的美貌女子,素来爱惜容貌衣裳,若要让她冒雨在路上赶路,当真比杀了她还难受。秀眉一扬,似是自言自语地哼道:“上山就上山,姑娘还怕了你不成?”一转马头,又回到山脚小路,慢悠悠的沿着山路向上行去。
这条小径曲曲折折,绕山而行,有时宽敞至五六匹马可并排而行,有时却又狭窄至仅可一人侧身而行,遇到这种情况,赵无双便的下来牵着马儿慢慢前行。
山路两边有不少奇花异草,花香扑鼻,引来蜂飞蝶舞,加上不时出现飞瀑流泉,实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赵无双虽然本身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但毕竟是个女人,见此美景,亦不由得心中喜悦。
上山约有两柱香的功夫,面前赫然出现一道长约百尺的铁索桥,搭在两峰之间,山风吹来,更是晃晃悠悠,胆小之人一看便会心惊胆颤,不敢跨越。
索桥对面,是一座道观,远远的看不清楚观名,只是看见占地颇大,外围是一道高高长长的红墙,挡住观内的景物,只露出里面高高低低的屋顶。
赵无双下的马来,小心翼翼的牵马过桥,来到观门前,抬头观看。
观门上高悬一块牌匾,上书“伏牛观”三个大字。
观门紧闭,里面安静可闻落针,如此巨大的道观,竟然似是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