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两个投标会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倪思源“腾”的一下从床上跃起,忽然想起昨晚赶稿,睡得太晚,还没来得及把在公安处了解的情况告诉叶梦琦,说不定他还在等自己的消息来,想到这里,倪思源抓起电话,直接拔通了叶梦琦。
“喂!”听到是倪思源的声音,叶梦琦立刻惊喜起来:“是你呀?你在哪里?”
“在家里。”倪思源如实回答。
“哦。”对方明白了,声音也平静下来了。
“昨天下午,我到公安处去了一趟。”倪思源道。
“我知道了。”叶梦琦淡淡道。
“你知道了?”这下轮到倪思源惊奇了,又忍不住追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还不是这只猪告诉我的,”叶梦琦顿时了一下,又解释道:“你刚离开公安处,他就打电话告诉了我,说是为了给我留面子,河西售票点他就不查了。”
“啊!”倪思源跳了起来,好像一口吞下了一只绿头苍蝇,一下恶心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你怎么啦?”叶梦琦并不知道倪思源心中此时的感受,只是感觉到倪思源手握着电话又不吱声,有些担心地问:“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
“没有哪里不舒服,只是觉得……算了,不说了,你知道了,就行了。”倪思源道。
“谢谢你,思源,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叶梦琦在电话里一个劲地说着感谢的话,却听不到倪思源回应的话,叶梦琦又提议道:“下次找个地方,我们好好聊一聊,行吗?”
“行!”倪思源只回答了一个字,就把电话放下了。咚咚咚几步就走进卫生间,打开热水器,对着水龙头猛冲一气。平时洗澡,倪思源的速度特别的快,可今天一进卫生间,他就把热水器开到了最大值,张开嘴巴,对着水龙头,一顿猛冲,仿佛那只绿头苍蝇还在嗓子眼里,直呛得口舌发麻,他也不停,一定要把这个恶心的东西冲出来,否则,这个澡就没有洗干净。过了许久,他才意识到,刚才的冲动,只不过是一种幻觉,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正吞下绿头苍蝇,是朱一之的行为让他太恶心了。
吃完早饭,倪思源信步走出家属区,今天上午,他还有一个重要会议要参加,这个会,是关于北银铁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北银铁路建设是j省的一件大事,更是银都局的一件大事,会议由银都铁路局局长陈六湖亲自主持,这个消息是不能漏报的,当然,这个会议也就不能缺席了。
j省西北部铁路,由省城银都接轨,跨越四水和麓湖平原,到达j省最北端的城市――北沟市,亦称北(沟)银(都)铁路,是连接j省三市十二县400多个乡镇的一条大动脉。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规划《建国方略》时,就把这条铁路规划进去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北地方各市县政府又多次提出议案,要求修建此铁路,1958年,铁道部有关勘察设计院对此段铁路又重新进行了勘察设计,进一步完善了设计方案。是年冬天,正式开工修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该段铁路开工建设后不久,很快就又下马了,建桥工人仅在麓水上建了几个桥墩,这一下马,就耽误了近四十年。
到了九十年代末,j省西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交通不畅已成了瓶颈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j省才痛下决心,向国家计委申报,要求打通四水天堑,修建西北通道。国家计委立项后,银都局作为建设单位的一方,成立了银(都)北(沟)铁路建设指挥部,由银都局局长陈六湖兼任指挥长,j省则派一位省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兼副指挥长,具体建设事宜由银都局协调。
北银铁路新线建设j省瞩目,尤其是j省西北部3000多万人民翘首期盼已久,沿线群众对此的热情相当高,支持也很大,不少人不讲补偿,主动撤迁,为重点工程建设让路,因此,在工程筹备开工之前,路地双方均指示相关部门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要把为人民办的好事真正办好,而北银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召开的这次会议主要是落实工程招投标工作,是建设工程指挥部为建好这段铁路而组织召开的第一个重要会义,这次会议,将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的重大问题,所以,指挥部除了邀请有关工程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代表参加会议外,还特别邀请了有关新闻单位记者参加,以给j省人民一个欣喜的回答。
8点半,应邀参加会议的j省各新闻单位,包括j省电视台、《麓水日报》、《银都经济报》、《银都消费者报》、银都市电视台、《银都晚报》、《东方早报》以及北银铁路沿线各市、区、县报社、电视台、电台记者各自拿着长短家伙,来到麓山宾馆大会议室,抢占有利位置,准备采访会议中最值得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大会主席台上方,挂着一条红底黄字十分醒目的巨大会标,上书“北银铁路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会议”15个大字,会标下设摆放着一个由各种鲜花柏枝点缀成的大花坛,花坛的两侧有十面鲜艳的红旗,主席台的对面,还有几幅巨大的横幅标语,左边的一幅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右面的一幅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标语字数不多,却把会场的气氛都烘托出来了。
离预定开会的时间只差几分钟了,可工程建设方的代表却还一个也没有来,大会主席台前排的位置还空着,人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北银铁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会议,主持大会的核心人物,指挥长陈六湖怎么还没有来?他不到场,这招投标工作还怎么进行?施工单位怎么落实?施工队伍如何进场?工程任务怎么确定?谁来最后定夺拍板?没有拍板定夺的会议主持人,这样的会议还能开得下去?一些懂行的人回头一看,心中也了然几分。今天,各施工单位也似乎早有准备,来参加会议的也都是一些副职,有的干脆来的就是底下施工队的头头,施工单位各分部工程的项目经理也没有来,更不用说有施工单位工程局一级的主要负责人了。
果然,主席台上的几个人进进出出商议了好一阵,才最终把主席台前排的位置定下来,倪思源在记者席上看得真真切切,原来安排指挥长陈六湖坐的位置被银都局主管基建的副局长钟兴坐上了,钟兴的位置被总工程师田望生坐了,基建处长牛一守的位置被基建处副处长李蕾坐上了,原来安排j省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兼北银铁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坐的位置被该办公室派来的一位调研员坐了,银都局纪委书记李进也一脸严肃的坐在了主席台的前排。
大会临时被推迟了三十分钟,会议也改由局总工程师田望生主持。田总工程师已经58岁了,一副学者派头,鼻梁上架一副玳瑁镀金老花眼镜,面对众多长短镜头和麦克风,满面春风,只见他用力清了清嗓门,大声宣布:“同志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现在,我宣布,j省北银铁路工程建设招投标会开始!”
这一句宣读完后,田总工程师停了一下,似乎想听听台下热烈的掌声,可台下的人对此竟无动于衷,仿佛谁也没有鼓掌的习惯。田望生只好继续进行下去:“今天,我们j省北银铁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决定召开这样一个会议,预示着北银铁路建设工程马上就要开工了,j省西北地区3000多万人民盼了近百年的大动脉就要开始兴建了,这是一件值得我们庆贺的大喜事,现在,请允许我向同志们和新闻界的朋友们介绍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出席今天大会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领导同志有银都局副局长,北银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钟兴同志。”
钟兴随即站起来,对着摄像机微笑了一下。
“有j省重点建设工程办公室正厅级调研员王大伟同志”。
白发苍苍的王调研员站起来给大家鞠了一躬。
“有银都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进同志。”
李进也不失风度地站起来对台下听众和众多的摄像机微笑了一下。
“有j省建委规划处副处长张一宁同志。”
“有南方设计院总体室副主任唐大年同志。”
“有……”
田望生还在继续介绍着各位来宾,下面的听众则一脸木然。倪思源知道,现在开会,不把坐在主席台上各位领导人向新闻界介绍完,是不会收场的,好像这会专门就是为新闻界开的,真是本木倒置。田望生终于把坐在主席台前面的各方领导介绍完,接着宣布:“下面,请银都铁路局副局长,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钟兴同志讲话。”
钟兴已五十四岁了,在局领导班子中排行老四,总工程师田望生年纪最大,59岁了,局长陈六湖排老二,58岁,党委书记吴郑之排老三,55岁,钟副局长在几位行政主管领导中分管多经、集经和基建工作,他五短身材,说话嗓音特别大,大概是长期分管基建工作,在工地上跑得多的缘故,黑红的脸膛和一般的乡下农民没有任何区别,现在,要不是坐在主席台上,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讲稿,你很难想象,他就是银都局鼎鼎有名的副局长,外号钟大炮,他说话不用麦克风,会场里每个角度都听得清清楚楚,钟兴先呷了一口水,摊开讲稿,对着稿子念了起来:“同志们,北银铁路建设工程是在j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自关怀下立项的,是j省经济建设和整个j省地区铁路网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它的立项建设,对加快j省西北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沿线人民物资文化生活水平,加强沿线地区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套话、大话、空话,没有一句与会人员和j省老百姓关心的真话。台下的人实在听不下去了,纷纷开起小会来:“银都局真是做得出,工程招投标指挥长不参加,派个副手来读稿子。”
“这叫开会的不做主,做主的不开会。”
“招投标会不投标,不议标,这叫什么招投标会,岂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还不是为了做给记者们看看,电视秀么?这你都不懂?”。
“早知道,参加这样的会有什么意思?”
台上大吼,台下小叫,倪思源实在听不下去了,他是专业报记者,对路网建设,新线开工的意义作用,当然比地方新闻同行清楚,地方的新闻同行不知情,一个个还在认真的做笔记,准备回去发稿子,可这样的新闻在专业报上是发不出来的,倪思源越听越感到无聊。正好,坐在主席台上的基建处副处长李蕾去上洗手间,他瞅准机会跟上去,打探道:“李处长,这个会就这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