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剑光落在青石台上,现出了一个人影。此人身材肥胖,方面大耳,双手过膝,一脸福相,逢人便笑,眼睛都快笑没了。
这下两人立马认出了来人,萧宝乐高声喊道:“胖师兄好!”而杨鹤则恭声道:“郑师兄好!”陈焕则直接问:“郑师弟,可是有什么事情?”
胖子的声音浑厚,笑道:“陈师兄好,杨师弟好,猴师弟好,师父叫我来请陈师兄前去有事商量。不知陈师兄可有闲暇?”
萧宝乐闻言,嘴一撅,眼一瞪,便想发作。
陈焕道:“长辈见召,我现在便走,两位师弟可自行去青石台上练剑,还请郑师弟带路。”
胖子道:“师兄请!”
“请!”
于是两人“噌”的化作两道银光,破空而去。
萧宝乐一直保持着想发作的表情,但是发作的对象却跑了,没办法只能叹口气,对杨鹤说:“看见没,郑师兄被我吓跑了。”杨鹤随便敷衍一下了事。
这位郑师兄单名一个“易”字,为人开朗,乐于助人,又极为搞笑,在山上人缘极好。
郑易的师父云游真人毕不同则在清微真人那一辈中排行第二,仅在清微真人之下,大典过后就要在灵宝派中担任传功长老之职。
根据惯例,上代掌教飞升之后,与其同辈的长老们都将归隐,闭关潜修,争取早日登上仙界,如果没有什么天大的事是不会再出关了,长老职位就留给了下一代掌教的同辈师兄弟。
据说这是为了防止保守势力阻碍门派的发展,同时也让长老们可以放下门派桎梏专心向天道冲刺。
日子在平静中一天天过去,还有两天就是大典的日子了。
杨鹤还在房间里苦思那本早可以倒背如流的目录册,他的求知欲令他实在难以舍弃任何一种法术。只能一边抓脑袋,一边自言自语:“该怎么选好呢?”
一道银光闪进了入云阁,落地后现出了司马鸿和一个大眼睛男孩的身影。
司马鸿笑着对男孩说:“我们到了,这里将会是你的新家,来,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将来的师兄。”
话音未落杨鹤已经出现在两人面前。
“这位是你三师兄杨鹤。”司马鸿又转向杨鹤,介绍道,“这是五师弟宁浩生,还没拜师,不过快了,过来打个招呼吧。”
杨鹤上下打量着新来的师弟,男孩看上去有八九岁,只到杨鹤肩膀一般高,但是目光坚定,见了生人也不害羞,令人心生好感,便招呼道:“无量天尊,宁师弟,我们可等你好久了,吃过了吗?先选个房间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再和我们说说路上的事情。你大师兄最近忙于大典事宜,很少看见他,四师兄叫萧宝乐,现在还在外面玩,等他回来了给他一个惊喜。”
宁浩生看了一眼司马鸿,恭声答道:“好的,杨师兄。”
于是三人在入云阁中选定了宁浩生的房间,杨鹤拿来一段手腕般粗的黄精用玉刀切成小块,又泡了壶茶,三人坐定,吃吃喝喝,便一边闲聊,一边等萧宝乐归来。
杨鹤见宁浩生气态大方,举止从容,便问道:“宁师弟比我还小就有如此气度,想必出身大户人家吧。”
宁浩生答道:“小弟家中也算书香门第,自幼便教我读书明礼,师兄夸我气度,我不敢居功。”
杨鹤心中暗道:师弟的教养好过头了!不知宝乐和他相遇会发生何种情况,到时要好好看看。
司马鸿则在旁边补充:“宁家在黄山方圆百里名声极大,家道殷实,平日又多做善事,家中还出了一名神童,黄山县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宁浩生倒是被他说得有些腼腆起来。
杨鹤又问:“神童是指师弟吧,你读过很多书吗?”
“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厉害,我比较喜欢老庄,儒家经典读起来好累。我还在《列子》中读到过蓬莱山,说是有周长三万里,不过好像有点夸张了。”
“何止有点夸张,太夸张了。二师兄,蓬莱山到底有多大?”
“大概在三千里左右吧,但是传说中古蓬莱是有那么大的,但是在某次大战中被打残了,蓬莱周围的几座古山也被打沉,才成了现在这样。”
“呜!”杨鹤和宁浩生倒吸一口冷气,“古人好可怕。”
这时,门外一阵响动,好像是萧宝乐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