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正从小在中平书院长大,受到许多儒家传统精神熏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是他的座右铭。为了国家与民族,中平书院要求弟子随时做好舍身的准备。卢正为了国家与民族不惜一死,但是他知道不能死在今天,他还有一个阴谋要去揭穿,在将其托付给他信任的人之前,他不能死!
这种坚定的求生意志与他那浩然正气的修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摄人心神的气魄,迫使灰衣人战战兢兢,不敢发难。
此时还剩下八名灰衣人,他们把卢正包围在峭壁下,却进不得退不得,踌躇不前。
峭壁几乎是与地面垂直,有二十丈的高度,凭借轻功是绝对上不去的,卢正也只剩下打破包围这一种办法了。
一个灰衣人站出来厉声说道:“你究竟是何人?为何与我们作对?”
卢正道:“我是宋国人!并非我与尔等作对,而是尔等与国家作对!可曾听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尔等做出这等通敌卖国之事来,天下国民人人得而诛之!”
众灰衣人面色剧变,跟了主上那么多年,他们对主上的为人还是略有了解的,虽然他们主上不会将卖国这等事情和他们这些小角色商量,但是这种事仔细想来,大多数灰衣人都相信他们主上做得出这等逆事来。
于是当场便有几个灰衣人面露惭色,毕竟当时儒学大盛,忠君爱国之念深入人心,哪怕灰衣人做遍了坏事,对大义还是有些敬畏的。
出来说话的那个灰衣人是个死忠派,见众人动摇,不由大急,害怕这样下去还没开打就要闹起内讧了,赶紧喊道:“别听他胡说,我们为主上干了那么多年,杀人放火的事都干过了,又怎么能听他一面之词说不干就不干了?他这是在狡辩!企图动摇我们,杀出一条出路。如果让他就这样跑了,想想大统领会怎么对付咱们?把我们剥皮抽筋都是轻的,想想我们家人都在大统领手上哪!”众人闻言有重新振作精神,摆出阵势挡在卢正面前。
卢正本来也没指望可以用语言打动这些人,大喊道:“好你个为了小恩不顾大义之徒!接我一剑!”挺剑冲向那说话的灰衣人。
死忠派一挥手中刀,喊道:“大家一起上,他就一个人别怕他!”一时刀剑枪棍化作一道兵器之网向卢正罩来,好在用暗器的人都已经被解决了,不是死了就是在远处疗伤,否则在乱战之时突然飞出些暗器,那可就不妙了。
卢正冲进灰衣人阵势,左闪右挡,躲过一招,将剑刺向那个死忠派,也被几个人挡下。
众人连连向卢正身上招呼,卢正则将所有攻势指向死忠派,剑剑刺向他要害,使他连连后退,只能用手中刀不停格挡。
如此这般,过了十来招,卢正衣衫破了两个洞,而死忠派则被刺中右肩膀,血流如注,刀掉在地上,一时失去了攻击能力。
卢正借着闪避腾挪的身法,避实击虚,每次专打一人,灰衣人合作惯了,也结成刀阵剑阵相抗,挤压他闪避的空间。
又僵持了几十招,双方都很难得到战果,如此下去,只能看谁的体力内力先耗尽了,而卢正一个人无法休息,不像灰衣人可以结阵轮休,持久战对他不利。
卢正见事态不妙,想道:“再这样下去,我必然被他们拖死。不如先找个空隙,跳出阵去,用轻功逃跑。这样一来,如果他们追来,那就要和我一起跑,不得休息,我可以靠更深厚的内力取胜;如果他们不追,那正好找个地方恢复体力之后再来与他们计较。”
正要付诸行动,只听“叭”一声,好似有人打了一个响指,周围灰衣人瞬间就倒下了。
这种变故顿时将卢正惊呆了,拿着剑正不知刺好还是不刺好,抬头看向四周,这次终于看到人了,是一位白衣背剑,气质洒脱的少年,正站在峭壁顶上。
这少年正是杨鹤。
杨鹤花了一点时间善后,然后拿出铜镜,打算瞧瞧卢正的下落,没想到铜镜中出现他被一群灰衣人围上的景象,他竟然又一次被追杀了!
“唉……这个人……真是个倒霉蛋!”杨鹤叹道,“不知是他运气好还是我运气差,每次见他都在被追杀……也罢,反正已经帮他了两次,再帮他一次吧。”他飞到峭壁上打了一个惊魂指,将灰衣人震晕过去,同时消除了他们最近的记忆。
卢正见这少年独自出现于此,当然不至于以貌取人,上前拜道:“在下卢正,拜见恩人!不知恩人如何称呼?”
杨鹤上前说道:“不必叫我恩人,叫我杨鹤即可,救你只是机缘巧合,举手之劳。我看你有些脱力,这里有些补气的丹药,不是什么宝贵的东西,你先吃一颗,补补元气。”他拿出一瓶丹药递过去,瓶子里装的丹药都是昨天晚上新鲜出炉的,材料用的是杨鹤随身携带的一些蓬莱山到处可见的药草,加上凡间药店中买的一些药物在万象鼎中炼成的,药力刚刚好,对普通人十分有效。
卢正接过药瓶,在手上倒了一颗,见丹药颜色洁白,又发出一股清香,不似凡品。将其一口吞下,过了几个呼吸只觉得一股热气由丹田上行,瞬间散开到全身,浑身的疲惫立刻就消失了,不由惊讶道:“恩人,这种仙丹太神效了,在下怎能领受?还请恩人收回。”便想将瓶子递还给杨鹤。
杨鹤看他不肯改称谓,也只能顺其自然了,摆手道:“不必,这真的不是什么宝贵的东西,你尽管收着吧。话说回来,我每次遇到你时,你都在被追杀。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