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同时,远方大理城中,化身杨鹤正和陆秀夫在一起义诊。之前的义诊都是杨鹤动手,陆秀夫在一旁观看,今天则不同,陆秀夫动手,杨鹤则在一旁指导。
受诊的病人都是穷苦人出身,没钱找大夫,也没钱吃药,因此很多小病拖了几年,就成了大病,成了顽症和宿疾。
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场大病就可以使小康家庭倾家荡产,温饱家庭家破人亡。哪怕对于国家来说,医疗都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大理国上下崇佛,皇室十分热衷于兴造寺院,对于这些受苦的人民却没有办法,就算把御医全部派出,御药房的药全部捐献也无法治疗如此多被疾病所困扰的百姓。
但是今天却是他们的幸运日!
从一早开始,杨鹤便带着陆秀夫来到城西贫民区,摆了个摊子为百姓们治病。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些日子来街坊邻居们都习惯了,见他们一出现,便蜂拥云集而来,他们对这对年轻的师徒怀着极大的感激之情。
曾经骂陆秀夫忘本的那些孩子如今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他们也有重病的亲人被杨鹤救回来的。哪怕他们的亲人现在没有生病,那么将来呢?一旦有事,还不是要靠着陆秀夫师徒帮忙。
杨鹤现在有个外号叫神医哥哥,他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已经和观音姐姐差不多了。
在杨鹤的指导下,陆秀夫把一个个顽症宿疾治疗妥当,眼看着一个个病人在自己手中获得新生,陆秀夫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由于最严重的病人都在前几日中被杨鹤治疗好了,今日来的病人并不多,来的人大多数都是凑热闹的,陆秀夫一个上午只治疗了二十个病人,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只见一位小妇人拿了个食盒过来,杨鹤道:“王大嫂,您又送饭菜来了,这又是何必呢。”
王大嫂笑道:“哪里哪里,多亏了小神医你治好我相公的病症,这点小意思怎能表达我们夫妻感激之情的万一。”
王大嫂在城西开了间小饭馆,价格公道量又足,味道也是不差,生意一直很好,但是数年前她丈夫生了一场大病后面黄肌瘦,身子虚弱,只能卧床调养,用大夫的话说这是伤了根本,落下了病根,已经无法治愈了。这些年来王大嫂一直在药店买补药给丈夫进补,本来就是小本生意,大多数进项又扔进了这个无底洞,导致家里的生活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
直到最近,杨鹤师徒开义诊之后,方才使她丈夫痊愈,如今已经可以下床走路,生活又充满了希望,在两人看来杨鹤对他们恩同再造,故而杨鹤师徒一出现,王大嫂就会做了饭菜送来。杨鹤前两次已经试过给银子,但是王大嫂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于是只能白吃白喝。
时间已经到了正午,病人治疗完毕,两人便收了摊子,打算吃完饭再继续。
陆秀夫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向自己露出的笑脸,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由笑出声来,对杨鹤道:“师父,救人的感觉真好。”
“救人的感觉当然好。”杨鹤道,“要知道,救人自救,度人自度,你在救别人的同时,也在救你自己。”
陆秀夫迷惑了,问道:“师父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我听不懂。”
杨鹤拍拍他的肩膀道:“你救别人脱离伤病,别人救你脱离苦海,这世间道路千千万万,但是大道却只有一条,所以你要记住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能救人时千万不要犹豫。”
“知道了,师父。”陆秀夫还听不太懂,但他知道师父说的就是对的。
杨鹤突然放眼向四周望去,回头说道:“秀夫,看现在的情形,下午也不会有多少人来了,今日便到此为止,你先回去吧。”
“那师父,你呢?”陆秀夫问道。
“我有些事情要去处理,你回去后好好想想我刚才说过的话,晚上我会来问你有什么感想。”杨鹤道。
陆秀夫便收拾好东西点头离去,杨鹤躲过街坊邻居的目光,来到一个僻静的角落隐身向城外飞去。他这次隐身得十分浅,普通人虽然看不见,但是有修为的人一眼就能发现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