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本书本名叫《挽歌》,但我在起点发表时,发现已经有同名的书,所以只得在前面加上“一曲”二字,其实是很不相宜的。
这本书我感觉写得很难,几次都想放弃,但终于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不写的寂寞更让我难受。想写作,是因为心中的那份想望,不想写,是自己的才力太小了,总是觉得不满意。鲁迅说,他的文章是靠挤的。能够挤出文章来,是因为胸中有文章,就好像奶牛才能够挤出牛奶来,你能在水牛的身上挤出牛奶来吗?
写作有时是件痛苦的事,但那是女人生孩子的痛苦。没有一个女人生孩子不怕痛的,但也绝没有一个女人因为怕痛就不生孩子的。因为那也是一种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
写作也是如此。不写当然什么事都没有,会比较轻松,然而有时你又不写不快,不写,你就得不到写作的那种快乐。
其实这世上的事莫不如此!
关于这本书,我还得说几句话,这是一本严肃的小说。我觉得不管我的文笔怎样,但我的感情是真挚的,那就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我记得余杰曾说过,他的文章写好后只能放在抽屉里,所以他自称为抽屉文学。对于我们这些无名之辈来说,我深有同感,但我终于趁幸,我毕竟不用把书放在抽屉里了,因为我可以在起点发表它,可以让真正喜欢文学的人来读一读。
发表的时候,我才发现,竟然为她找不到一个归类,只能选择了言情,其实她怎么能说是一本言情书呢?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从这无奈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世人之所好。
但我并无所谓。有人看我的书,喜欢我的书,我欢喜,没人喜欢没人读,我也不恼。我绝不迎合世人的喜好,这就是不媚俗!
高行健的《灵山》,虽为唯一一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中文小说,但也未必有几人喜欢,问淹淹中国,读过的又有几人?何况我一无名小卒这一本并不成熟的书呢?
但我仍把书在网上发表,不过想在人生之中寻得几个知己而已。
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我要求的并不高,但我却知道,这已经很是奢侈了。
200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