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一斧分天地,女娲黄土巧捏人;
共工怒撞不周山,刑天乳目舞干戚;
夸父逐日千万里,神农遍尝百草先。
盘古一斧分天地,
开天辟地:
传说在上古,天地之间本是一片混沌,无边无沿,没有天地的分别,也有没有上下左右的差异,样子就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在这片混沌之中,孕育了一个巨人,他的名字唤作盘古。盘古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当他睁开双眼的时候,发现面前居然是一片漆黑,于是他就用一把巨斧将混沌劈开。轻清的物质向上升起便形成了天空,浑浊的物质向下沉积便形成了大地。为了防止天地重归混沌,盘古又便将天用双臂举起。盘古每天长高一丈,随着他的长高,天每天也增高一丈,地也增厚一丈。盘古举着苍天站了一万八千年,天和地也由于有了足够的高度,再也不会变成原来的混沌了。已长成了九万里长的盘古此时已费劲了最后一丝力气。盘古死后,身躯化成了天地间的万物。
女娲黄土巧捏人;
女娲造人:
传说女娲是一位人身蛇尾的女神,是伏羲的妹妹。她游走在天地间,倍感孤独,便用水和了黄土,照着自己的影子作为模板,捏出了一些小东西,她给这些小东西起了名字叫“人”。人是女娲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出来的,其它的动物截然不同,不仅仅有者双手双脚,更可以和神一样的说话。看着他们,女娲心中的寂寞派遣一空,于是便想要让全世界都有人的存在。可是女娲捏了好久,也捏不出足够数量的小人,于是女娲就从一边拿过一根树枝,抽打黄泥,甩出的泥点也变成了小人。于是后世有人传说:生来富贵的人是女娲用手捏出的人的后裔,而生来贫困的人则是女娲用树枝抽打黄泥造出的人的后裔。为了让人能够繁衍生息,女娲后来又为人们建立了婚姻制度。
共工怒撞不周山,
女娲补天:
传说古时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相互攻伐。水神共工不敌,便一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是擎天的天柱,却禁不住这一撞,发出一声巨响,便折断了。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九州崩裂,洪水泛滥。各种凶禽猛兽又都冒出来残食百姓。人们苦不堪言。女娲看到这种情况,收集了五色灵石,将它们练化后将天修补如旧,又砍断大乌龟的四肢腿(《淮南子》作“鳌足”)立在大地四方充当天柱,并擒杀了残害人们的黑龙,并且将芦草烧成灰烬,用这些草灰堵住了四处泛滥的洪水。女娲做完这一切之后便因劳累而死了。但女娲的努力使大地恢复如初,人民又得以恢复从前一样幸福的生活。
刑天乳目舞干戚;
刑天舞干戚
传说刑天本是炎帝手下的一名大臣,喜爱音乐,曾作有《卜谋》。后来刑天与黄帝起了争执,刑天便一手拿着大斧,一手拿着长方形的盾牌,一路杀向黄帝宫中。黄帝见状,急忙抽出宝剑与刑天搏斗。二人从黄帝的宫殿一直争斗到常羊山上,黄帝有上天九天玄女所传授的兵法与战术,渐渐的占了上风,终于一剑将刑天的头颅砍下。头颅被砍下之后,刑天急忙把斧头交道左手,想用右手把头颅找到。但是刑天摸遍了周围的山谷,却没有想到自己头颅就滚落在常羊山的山脚下。黄帝见此情景,便劈开了常羊山,将刑天的头颅埋葬在里面。刑天听见山体并合之声,猜到是黄帝把自己的头颅埋葬,便将两乳化为眼睛,肚脐化为嘴,在常羊山上继续挥舞武器。
夸父逐日千万里,
夸父逐日
传说夸父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子。那时,大地一片荒凉,毒蛇猛兽遍地,夸父领导着本部落的人们与各种困难作着斗争,夸父经常捕捉各种危害人间毒蛇,所以他便抓来黄蛇挂在自己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手里也经常握着两条蛇。有一年,天气非常炎热,民不聊生。夸父便要去向太阳问个明白,族人劝阻他,他说:“为了能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去。”于是他便义无反顾地从东海边上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跑去,一直跑了九天九夜,就在快要跑到太阳日暮所落的禺谷的时候,夸父只觉得口渴难耐,便一口气喝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夸父还觉得渴,便朝着北方大泽的方向跑去,但他没有到达那里便渴死了。临死时,他将手杖抛出,手杖便化成了一片桃林,为后来者解渴。
神农遍尝百草先。
神农尝百草
传说在上古的时候,人们不认识草木,不知道那些能吃,那些有毒。经常有因食得病的人,甚至丧命。神农氏为了让万民不再为此而困扰,决定亲自遍尝百草。传说神农氏的肚子是透明的,五脏六腑都看得清楚,就是吃下去的东西,别人也能看得清楚。神农氏每品尝过一种草木,如果能吃或可以用作药材的就放到身体左边的袋子里,如果是不能吃的或者有毒的就放到左边的袋子里。每到一地,他就提醒人们如何分辨这些草木。神农氏经历了无数的危险,终于尝遍了百草,最后他品尝出了五种可以充饥的粮食,还品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能医人的草药。为了让更多的人都能利用他的发现,他还写出了一本名叫《神农百草》的医药书。后来神农氏便被一群白鹤接去了天庭。人们为了纪念他发明了农业和医药,便将他升天的那一片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相关知识
中国最早的人类:
到现在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左右的元谋人。元谋人发现于1965年5月,发现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当时出土的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另有七件人工痕迹清楚的石器。在同一底层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后来在谭学中有发现了两小块烧骨。这些证据表明,元谋人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后经过学者研究判断认为,元谋人的牙齿特征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
今年在三峡附近又发现了巫山人化石。通过测定,巫山人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左右前的。尽管巫山人比元谋人早30万年左右,但巫山人是人是猿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尚在研究之中。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不仅如此,他对于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