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二日,张文秀带着自己的飞虎军来到蛇山脚下的小教堂外,让何大化开始。本来何大化还想来一个非常隆重和正式的天主教葬礼,直接被张文秀拒绝。拒绝的理由有两点,一是这些阵亡的士兵不是天主教徒,所以用不上严格的葬礼程序,只需要神父为他们祷告一下就可以了;二是,自己和军中的士兵都不清楚天主教葬礼的程序,现在学也来不及。其实,张文秀是不愿意何大化在自己军中通过一个隆重肃穆的葬礼建立威信,自己怎么也要增加他在自己军中传教的难度,不能让他控制了自己的军队。
何大化可不想轻易放弃,对张文秀的两点理由都进行了驳斥,虽然这些可怜的士兵生前不是教徒,但上帝有一棵仁慈的心,不会因为他们生前没有入教就歧视他们,自己完全可以为他们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至于飞虎军来参加葬礼的人不懂程序,不要紧,自己在武昌的一百来个教友可以来参加,可以让飞虎军将士在旁边观看,来了解一下。对于何大化的说法,张文秀嗤之以鼻,最后,两人妥协,何大化砍掉一切程序,只剩下给这些阵亡的将士祈祷,当然,他可以乘机花一些时间诵读圣经,也可以让他的那些教友们来参加葬礼以壮声势。
教堂外密密麻麻的排列了九十一具棺材,看到新上红漆的棺材,潘冶文很是骄傲,这些棺材可帮主公赢得士兵们更加忠心的爱戴,这里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自己还得了一百两银子的奖励。本来这一百两是棺材铺老板给自己的回扣,潘冶文觉得不应该贪主公的钱,于是上缴给张文秀,但张文秀哈哈一笑,说自己办事有功,这一百两就赏给自己了。
张文秀带领大家对着这些棺材鞠了三躬,穿着一身黑衣的何大化就开始祷告了,还念了一段圣经。最后,众人抬着棺材给这九十一位烈士下葬了。这个过程很迅速,大约一个时辰。可底下的士兵却激动非常,能为张文秀卖命,值了。自崇祯以来,天下特别是北方各省,几乎年年旱灾,兵荒马乱,瘟疫横行,许多小康之家都纷纷破产。自己当初就是为了活命才参加农民军的,没想到在飞虎军中虽然训练苦一些,但有上官跟自己一块吃苦,也就不觉得苦了,伙食却非常好,比小康之家吃得不差,不但有响银,而且准时发响,从不克扣。现在,牺牲的战友也能躺在上好的棺材里,真是祖宗显灵啊。要知道,现在在这乱世中能用上价值十两银子的棺材,也算是非常有福气了。既然这些只当了三四个月的兵牺牲后都能享受十两银子的棺材,自己还怕什么呢,当然要奋勇杀敌了。第五大队最先攻下洪山,每个士兵都得到了一两银子的奖励。打仗时冲锋在前,如果死了,也有好棺材,如果没死,就有银子奖励,怎么看都不亏。
对于这个西洋和尚,众人倒没太在意,毕竟人家也是替死去的战友来超度的。还有人传小道消息,说这个西洋和尚以前超度了很多大人物,法力十分高深,是帅主(大西军中称张献忠的四大义子为帅主)特地请来的。
葬礼完成后,众人回去继续训练。张文秀则被王明远叫走,说张献忠赏了十万两银子,让他到王府去领。张文秀大喜,自己这段时间用钱太多,再没有一点收入可就要入不敷出了,虽然昨天自己从张献忠那里“骗”了一些珠宝字画,但这些东西变现也需要些时间。
张献忠在楚王府和各级府库缴获了白银三百七十万多两,金四十万多两,粮草近百万石还有大量的珠宝字画,这两天,汪兆龄正在武昌城内对那些不合作的乡绅抄家,预计能收刮五六百万两银子,看来武昌确实富庶啊,比自己以前打下的城池要强的多。一下子有了千万两银子,穷了三十多年的张献忠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决定要赏赐一些给下属,毕竟以后打天下还得靠他们呢。于是,给四个义子每人十万两银子,各个老部下也都有数万两的赏赐,其中刘进忠、狄三品、马元利最高,有八万两,另外,就算是小兵,张献忠也不会亏待他们,也准备在自己登位大西王位时也赏赐银钱。
张献忠对于自己的四个义子非常满意,所以有意无意中都会培植他们的势力,这次分金银也是义子第一,那些跟了自己十来年的老部下倒分得少了很多。有时候,张献忠觉得这两年自己发展的不如李自成,但在义子的培养上,自己要比李自成成功得多。李自成的妻兄高一功和侄子李过都是平庸之辈,义子中也只有李双喜还算成器。而自己没有什么亲属,只好培养义子,所幸这四个义子非常争气,最近几年迅速成长,现在个个都是自己的好帮手。长子可望有勇有谋,次子定国沉稳坚毅,三子文秀现在见解不凡,兵也练得不错,四子能奇最为勇猛,现在他们四人的力量已经超过了跟自己一起起事的老部下了,这样,自己已经牢牢控制住了大西。
领了十万两银子回来后,张文秀觉得自己又阔了,还是抢劫好,来钱快啊。张文秀决定要组织一场游泳比赛,设立奖金,以挑出了一些水性好的士兵,为自己以后成立水军甚至海军储备一些人才。
六月初三日,飞虎军内部游泳比赛正式开始,先是在靠近长江的一条小河里选拔出一百名水性好的士兵,这一百人有奖金白银一两,而后,在这一百人中挑选自愿跟随自己从蛇山脚下横渡长江到对岸汉口龟山去,最先到达的前十名赏银五两,并且以后会有重用。
共有三十四人踊跃报名参赛,从蛇山到龟山的长江江面是武昌长江段比较狭窄的地方,大约也就是一千米左右,江水也不算太喘急,正是横渡长江的好地方,想当初太祖在56年好象也是在这个地方完成横渡长江的壮举的,想必在这个地方游泳过江,只要的水性不错,应该是比较安全的,不然以太祖之尊,地方大员让太祖身处险地,可是大大的失责,而且从明末到二十世纪最起码长江武昌段地形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毕竟是横渡天下第一江,有勇气挑战的人并不是很多,在水性好的一百人中只有三成多的人敢于尝试。
为了防止意外,张文秀把这三十四人连同自己分成七组,每组五人,一个小组五人必须在一起,不能有人掉队,有一个人掉队其余四人成绩作废,先到对岸的两组算前十名。这样,他们就会团结合作,如果有人出了什么意外比如突然抽筋了,同组的其他人就会救他,就可以规避风险。还有,又找来了几只小船,这些小船跟在后面,若有人出意外马上救人。
经过选拔的高手的确非同凡响,本来张文秀以为自己算是水性好的,谁知道下了江后,发现这些高手们的水性大部分都比自己要好,他们可是真正的弄潮儿,在江里,他们有的潜泳,有的蛙泳,还有仰泳,狗刨,踩水,等等等等,各式各样,虽然花样众多,可速度并不慢。在长江里游泳,确实有一种征服大自然的感觉,感觉整个天下都在自己的脚下。
不到一个时辰,三十五个人全部游到了汉口的对岸,当然,张文秀的成绩有点惨,自己所在的小组名列倒数第二,不知道倒数第一的那个小组是不是顾及自己的面子而故意拉在后面。张文秀现在筋疲力尽,总不能再游回对岸吧,于是就用这几只小船把这三十多人载回对岸。
最先到达的两组当然要奖励了,张文秀问了他们的名字,并让文书把他们记录下来,以后建水军的时候再把这些人调来,这十人是徐湖,杨世国,傅法,吕布,陈胜,刘伟明,徐梅生,童秀良,段睿,王亚东。于是他们每人赏银五两,其余二十四人各赏银三两。
这三十四人现在非常自豪,不但得到了好几两银子,更主要的是自己能跟帅主一起横渡长江,这可是多么荣耀的事啊,想不到帅主的水性也这么好。那些选拔成绩好而没有报名参加横渡长江壮举的人有些懊恼,特别是看到那三十四人挺起的胸膛,自己怎么就那么胆小呢,毕竟这些人的水性并不一定比自己好,他们就是胆大而已。这么好的机会白白浪费,现在帅主肯定会重用这三十四个人的,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机会,一定要勇敢的站出来迎接挑战。
本来张文秀对自己横渡长江还满自豪的,想朗诵一下太祖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在自己军中的秀才童生们面前秀一把,突然想到不但那“一桥飞架南北”解释不通,并且整首词的意境也与现在的情形不符合,只好作罢。妈的,自己好不容易可以剽窃一首诗词,却不能用,郁闷之极,可是书上那些其他的穿越主角可是能随时随地正大光明的剽窃“后人”诗词,而且意境也还符合,自己太他妈的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