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秀在德格呆了一周,给索鲁和向巴彭错划分好势力范围后,带着飞虎军回到巴塘了。等自己到巴塘一看,吓了一大跳。整个巴塘就是一个大工地,第一批民工数千人已经到了并开始工作了,周长十里的巴塘城墙的地基已经打好了,现在正在砌墙。
想不到自己组织民工的效率这么高啊,张文秀有点佩服自己了。其实,这些民工不比后世的拆迁户,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住所,张文秀只需要一纸调令,他们马上就可以开赴目的地了。不过这些民工及其家属并不埋怨飞虎军,相反他们还很感激张文秀。
因为张文秀为了要尽快完成巴塘、理塘两个大城池和十数个小城池以及驿站道路的修建,特地提高了这些民工的待遇,每人每月最起码三百文铜钱,是希望在冬季来临前就把城池修好。三百文铜钱,可不是小数目啊,以前在建昌府这些流民只能拿到两钱银子。现在到康区来做工,工资涨了将近五成,所以流民们能被选中来康南,是非常高兴的,那些没有被选中的很是羡慕。
看到民工们热情高涨,张文秀真是感慨啊。都说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温顺的百姓,只要官府能给他们一碗饭吃,就不会造反,而且还对统治者感恩戴德。现在张文秀看到的就是这些善良勤劳的老百姓。他们本来是四川老实本分的农民,甚至是富农小地主,但是十多年来摇黄、李自成、张献忠来来往往,官府的盘剥,使他们破产,最后流落到建昌府来做流民。在建昌府,他们还要受张文秀的盘剥,可是他们却感激张文秀,因为张文秀虽然也盘剥他们,却是盘剥得最轻的,还能让他们日子过得去。
现在,这些民工不顾劳累,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干活,就是为了每月三四百文的工钱。所幸建昌府海拔也有两千来米,民工们从两千米海拔地到三千米的海拔地,也可以适应。
张文秀把巴塘寺作为自己的临时办公室,亲自指挥巴塘城的修建,自己要把巴塘城修建成康藏第一坚固城堡,巴塘不仅要防止北面,更要防止西面的敌人,因为固始汗也可以从西面的前藏杀向康南,而且这个可能性还不小,自己一定要提防。
而冒少辉则到了理塘去了,主要是负责对康区的蚕食、打击达尔吉,并与南姆喀和卢名臣一起训练骑兵,顺便再监督理塘城的修建。
在巴塘一呆就是两个月,张文秀直到降央桑布派弟子来巴塘寺来主持黄教事务来离开。在这两个月,冒少辉全面接手对康区北面的攻守事务,调度索鲁带领飞虎军进攻达尔吉,一直攻到玛杂岗(雅砻江上游与黄河之间地区)与赵平率领的各家嘉绒土司胜利会师了。
这样,整个康区基本都被自己飞虎军控制了。达尔吉带领少量人马狼狈逃回了青海去找他父亲伊勒都齐去了。张文秀对这个结果很满意,把康北分封给索鲁,康北的土地和人口大部分都归索鲁,一部分迁移到巴塘、理塘由飞虎军直接管辖。
然后,张文秀让索鲁拜入降央桑布门下,算是正式皈依黄教,正式分封他为白利土司。张文秀此举是把索鲁抬出来作为对抗固始汗的最前线,也是自己跟固始汗的一个缓冲。以后固始汗要从青海进攻自己,你索鲁先给我挡着。
而索鲁虽然隐约猜到张文秀的意图,但是能得到这么大一块领地,自己还是愿意的。只有有了自己的土地和人口,才能在这里存活下来。至于以后和硕特汗国可能的攻击,自己这个白利土司是必须承受的,因为固始汗还欠自己一家近百口的人命呢,区区一个罕都的狗命是远远不够偿还的。
张文秀从康北迁徙了一千户牧民到康南,为飞虎军饲养战马和牛羊。这一千户当中,有蒙古人、藏人还有羌人。羌人和藏人对飞虎军很友好,蒙古人也没有太大的敌意,不过张文秀还是对蒙古人不太放心,所以还是请降央桑布这个黄教头目来安抚他们,老降打出前任达赖喇嘛高徒的名号,还真安抚了这些蒙古人。
当然,张文秀也不会亏待索鲁,如果索鲁太弱,根本就起不到抵抗和硕特部落的作用。所以,张文秀派人去德格东面的原明朵甘思招讨使驻地(今甘孜县)修建一个大城堡,命名为康北城。并从康北城到巴塘、理塘修建道路驿站,如果索鲁在康北城遭受蒙古人的进攻,飞虎军在康南巴塘、理塘马上就可以组织援军的。当然,在这段地面修建道路驿站,难度不小,因为这段路程不但海拔比巴塘更高,而且山脉峡谷不少,修路更费力。
从八月到十月,十多万民工在康南到康北的各个地方忙碌,再有一个月,康南还好,但康北气温就太低不适合做工了。所以张文秀组织更多人马去修建康北城,毕竟康北可能马上就要迎接和硕特汗国蒙古人的猛烈攻击。先不说罕都是固始汗的孙子,康区作为和硕特汗国最重要的赋税之地,失去了康区,和硕特汗国的财政收入估计马上就要萎缩一半。于公于私,固始汗都不会对失去康区不闻不问的。等修建好了康北大城,到时和硕特蒙古人来进攻,飞虎军和索鲁的人马只要以康北城为依托,击败来敌也不算太困难。以蒙古人的攻城水平来看,要想攻破康北城,恐怕是天方夜谈。只要康北城不失,哪怕是固始汗亲征,自己也不怕。
这些民工不辞劳苦,拼命的加班加点,一天要工作六个时辰以上,因为他们有希望。张文秀给他们的希望就是在康南授田。现在,张文秀在康区南部成立了一个南康府,下设四个县,分别是西北方位的巴塘县、东北方位的理塘县、西南方位的稻坝县和东南方位的木里县,其中巴塘县倚郭(倚郭就是府城设在本县的意思),由冒少辉任知府,统管军民一切事务。
这四个县,木里县耕地最多,有近二十万亩,并且经过丽江土知府数十年的经营,水利等灌溉设施也比较完善了。以前木天王为了彻底占领木里,曾经从丽江移民到木里,开荒垦地,所以其农业水平相对康区其他地方颇为发达,红米和小麦种植有一定的规模。现在从丽江移民过来的呷姜农民逃回丽江不少,剩下的人不多,所以张文秀能控制的耕地有十多万亩。
而其他三县,草场多而耕地较少,并且土质也比不上木里。但由于每个县的面积比内地要大得多,各县也都有耕地五六万亩。并且这些地方应该适宜种植马铃薯。这些流民也愿意这南康府落户,毕竟做有产者比做无产者要强得多,没有土地,就是无根的浮萍。
十多万流民(包含家属),共有三十多万亩耕地可供分配,平均每人有三亩耕地,虽然比不上建昌府的农民,但也算不错了。张文秀要把南康府掌控在自己手里,只有移民,把这些民工化地为农民。现在,南康府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是藏人占主导,有十来万,蒙古人、羌人和呷姜(纳西族)加起来也有好几万,现在变成了以汉人占主导,藏人、蒙古人、羌人和呷姜为辅了,十几万汉人就占了南康府人口的一半。
至于现在南康府的藏羌、蒙古人,张文秀让他们在众多的草场放牧,不收赋税,牧民的马匹牛羊等由政府统一收购,你卖多少政府就买多少,不会出现卖不掉的情况。而近万名在木里扎根的呷姜人,也统一分配田地,与汉人一样种植红米、小麦和马铃薯,待遇跟汉人一样。
张文秀在十月底离开巴塘回建昌府,因为现在四川和云南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自己要回建昌府主持大局。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押送红夷大炮的部队,每门红夷大炮都是七头犏牛或者十头或者十头骡子拉运,拉大炮还真是个技术活,要让十多头牲畜在一起合作,也不是简单的事。张文秀为了能守住南康府和康北地区,准备在康北城和巴塘城安装数门红夷大炮,因为这两个城池最有可能遭受蒙古人的袭击和围攻。有了几门红夷大炮坐镇,守城应该不是问题。想当初,袁崇焕就是“凭坚城、用大炮”取得宁远保卫战的胜利的。现在自己飞虎军的战斗力应该不比老袁时代的关宁军差,而固始汗骑兵的战斗力应该比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差多了。老袁能行,自己更应该行,因为自己武器更好,对手也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