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行走于崇山峻岭,气候瞬息万变,妙不可言;满眼奇峰林立,峥嵘险峻;更有高山云海,置身其中,神思飞越,浮想联翩,仿佛进入梦幻世界。
黄恒索性弃了马,徒步行走,观赏这大好河山。
黄恒刚练先天功,这几个月跋山涉水,杀蛇屠虎,正好锤炼内力武功,倒是合了体用双修之道。
这一日,却见山岭中露出一段峭壁冲天而起,先天功内力使出,转折自如,连绵不绝,一提气便在绝壁上爬了起来,只见他手足并用,捷若猿猴,只要稍有凹凸借力处,便立即窜上,不多时就登上顶峰。
极目远眺,欣赏绝顶风景,却见绝壁之下,有一处空谷,其中植被茂盛,更有不少洞穴隐于其中。攀下绝顶,见其中树木苍翠,尤多蛇虫。一路小心翼翼,终于在空谷西北的半山处,看见一块十米见方的大石,石上刻着两个张狂绝伦的大字“剑冢”。
用着杨过的老办法,踩着石壁上的踏足处,窜上了大石下的石台。只见大石上“剑冢”两个大字之旁,尚有两行字体较小的石刻,“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黄恒心中大喜,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放眼一看,只见石台中央处许多石块堆着一个大坟,这坟背向山谷,俯仰空阔,煞是壮观。移开这些石块一看,便见三个并列着的长剑,在第一、第二两把剑之间,另有一块长条石片。三柄剑和石片并列于一块大青石之上。
提起右首第一柄剑,只见剑下的石上刻有两行小字,“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再看那剑时,见长约四尺,青光闪闪,他将剑拿在手中耍了几下,颇是满意,对于那重剑,卖相不足,黄恒自是没有兴趣同杨过抢兵器。
在山谷练了会剑,等了半晌,却也没有见到大雕的踪影,想来此时已近寒冬,大雕畏寒蛰居也有可能。
黄恒神剑在手,自觉天下我有,便重新堆起剑冢,出山去了。
出山这一路,却是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亢奋,直欲高歌,更是随手使出七怪绝学,可怜这群山中的鸟兽蛇虫却遭了秧。
下的山来,此处已是京西南路郧阳地界,虽未襄阳路管辖,但已离的颇远。
黄恒索性进了郧阳,继续向西行去,这些地方谷深林密,不少躲避战火的百姓聚居于此,倒也有不少人家,可惜民风淳朴,兼且气候适宜,却无欺男霸女之事,倒让黄恒感叹穿不逢时。
此时正值年关,黄恒在郧阳的上庸郡盘恒了几日,这上庸郡汉时就有孟达,刘封在此驻守,乃兵家必争之地,但南宋的主要防线位于长江沿线,上庸郡废弛已久。少了贪官苛吏,这一带自然兴盛。庙会,集市倒也热闹,黄恒把在山中打的老虎野兽在此换了匹马,更是请人用蛇皮做了把剑鞘,倒不是黄恒有特殊爱好,实是囊中羞涩,且黄恒对剑鞘的造型要求也蛮高。
倒也想过上武当山,创个武当派,可惜此时的武当仅有一两间香火并不鼎盛的破观,观中道士更少。黄恒上去一看,便打消了这主意。
年关已过,黄恒继续赶路,入陕西,此时南宋与金以秦岭为界,陕西南部属于金国,陕西北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已为西夏占据。
西夏乃是小国,靠的宋金矛盾苟延残喘,北宋末年就差点被童贯打的灭国。
西夏久不服王化,治下更是民风彪悍,汉人虽多,但已早不知故国何处,黄恒穿着宋人衣冠,这一路倒遇到不少抢劫,黄恒自然强取豪夺,这囊中又渐渐鼓了起来。
这沿路倒也遇到不少蕃骑,身着重甲,正好拿来试剑,可怜这些人平时横行霸道惯了,哪见过如此神兵,重甲自然四分五裂。
黄恒自衬武功已成,倒是想收些小弟,可惜这些不是蕃人就是乡间无赖,粗鄙不文更兼凶狠狡诈,只怕今日收做小弟,明日便偷了钱粮去了。
想到王八之气未出,小弟美女没来,心中更是郁闷,一路是横穿直闯,却不知早已惹怒了西夏一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