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有意识地采取“持久战”的策略。诱使楚军北上。秦军的阴谋达成了。楚军的灾难悄然而来了。
楚军现在已经处于士气低落、力竭沮丧的虚弱状态。而军事上的挫败感更令楚军斗志尽丧。然而项燕仍然在勉力支撑危局。
他在部署撤离。
但是楚国的政敌们却并不愿意给他机会,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的命运并不属于自己。尽管他可以左右战场的形势,但是别人却可以左右他的生死。
令人扼腕的是,他并不知道有什么危险在向他逼临。
那些来自特权阶层的隐射与质疑,正在一步一步地把他推向深渊。
他需要的是时间。
但是,他的时间已经很有限了。他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能不能做完他必须要做的事?
和平撤军的约定达成了,但是并不是说和平就能够真正到来。也并不表明敌人就会信守承诺。必须要有可行的有力措施应对,才有可能保全。
他必须判断出敌人会有什么样的布局和可能的行动。也必须同时制定出正确的行动来化解突然的危机。
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先营救出被秦军包围的楚军,这是楚军的精华,是楚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如果这支部队被敌军消灭,那么也就意味着战争结束了,楚国也就失去了最后的依托,楚军将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攻击了。
当初,楚王想要的是一个可见的胜利,而不是长期的战略。因而导致了这场灾难性的危机。但是现在楚王以及项燕的反对者们是没有谁愿意为此承担任何的责任,他们反而正在为这个责任竭尽全力地在寻找一个替罪羔羊。
楚军深受其军事组织中存在着的致命弊病的制约,也加速了这场危机的到来。其实,这场危机必然会到来,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如果楚国不适时做出改革。当然,即使他们有所意识,现在也已经为时晚矣。敌人不会仁慈到给他们再次的机会。而且每个家族的指挥官都被自己的最高控制者告知,不愿意让自己的军队为了长远的目标蒙受现实的损失。他们都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他们都在为自己打算,而军队就是他们借以达到目的的筹码。
楚军的士兵已经丧失了战斗的意志,他们除了抢掠外,根本就经不起严酷战争的考验。现在他们在急切地准备回家了。但是他们却并不考虑能不能安全地撤离,他们并不考虑为了回家,必须要有坚定的拼命精神,必须付出血的代价,他们并没有在一旦遭到攻击的时候奋起抵御的思想准备。
项燕忧心如焚。
那天深夜。项燕派人潜入被围楚军阵地,向项梁秘授机宜。
“我们这个国家中所谓的精英们,他们的最高明之处就是纸上谈兵,他们永远无法了解战争是怎样的悲惨。他们为国家所做的所谓贡献就是诋毁别人,以证明他们自私的正确。
“你必须明白现在所面临的危局:楚军内部现在已经出现非常危险的情绪,惊慌恐惧已经象传染病一样蔓延,没有办法避免。因此,你和你的部队必须本着独立奋斗的精神,相机而行。必须以坚决的苦战,以求生存,力争退入江南。
“你必须保持镇定,部署有力的一部进行抵抗,全军必须团结一致,竭尽所能来坚守阵地,使你的部队交替而行,梯次撤离。
“已经没有力量来接应你们。
“你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应对突然事变的发生。
“万一发生不测,你必须回到郢都。
“好自为之。全靠你了……
……
在敌人大军眼皮底下撤离军队,意味着什么。
任何人都知道这是怎样的危险。但是如果因为危险而不做出奋斗,则后果必然更为凶险。无异于将自己送入虎口。只有奋力一搏,或许可以杀开一条血路。
项梁对他的部下说:“我们必须以坚决的战斗行动,为自己打开命运之门,而不是仅仅撤离军队。坚决地消灭面前的敌人,这才是我们所必须做的。”
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没有可供选择的另外一种可能,也没有可以期盼的救兵,一切只有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