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大泽乡。
七月,正是多雨的季节。他们的脚步也正好走到了这里。
数日大雨,河水泛滥,淹没了道路,千里淮河平原,顿成泽国。
大泽乡正如其名,既没有村落,也不见道路,只是一望无垠的泥沼。
陈胜带着戍边的役卒被困在了这里。如同置身在无边无际的沼泽湖泊之中。天空雷声震耳,晦暗迷蒙,脚下道路断绝,千里水色,不辨方向。
他们只好停下来,等待天晴。
但是,似乎上天故意与他们作对,连续数日,大雨不止。无法前行,限定报到的日期已过,不能按时赶到了。
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法皆斩”。死亡的气息幽灵般在空气中徘徊,似乎随时都会降临。
役卒们窃窃私语:“我们该怎么办?”
厄运在风雨中向他们逼近,他们隐隐之中都能感触到死神的冰冷之吻。
人们的心里惴惴地感到不安,似乎将有什么事要发生。
陈胜和吴广商议。
做任何事,都需要帮手,都需要形成一个集团,组织一个派别,形成一股势力。既为了凝聚力量,也体现出核心。
密谋悄然上演。当然,我们无法测知这是预谋,还是逼迫于生死之际的无奈之举。总之,密谋开始了。
当然,他们知道影响大事进展的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好的能够号令天下、掩人耳目的倡导者,从名义上争取支持,从而使行动更具有号召力和煽动性。其次因为这是一条不归之路,没有回头的机会,绝不能半途而废,不能抱有机会主义的任何幻想,只能死而后已。
陈胜说:天下百姓被秦役使,愁苦不堪。而秦二世只是秦始皇帝的小儿子,并没有资格继承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只因为扶苏同情天下百姓,所以对苛政多次谏阻,结果被始皇帝下派到部队守御边境。现在二世阴谋篡夺了帝位,又借口杀死了公子扶苏。老百姓都知道他是一个仁德的人,却不知道他已经被杀。因此,我们可以诈称奉有公子扶苏的密令起兵。
吴广完全赞成陈胜的主张。
陈胜继续说:还有楚国的项燕将军,为楚国立有很多战功,爱护士卒,楚国的人都很仰慕他。传言说他已经战死,也有的人说他逃亡了,没有确定的消息。我们现在也就自称是项燕将军的下属。
吴广认真地听着。
陈胜看了看吴广的表情,说:我们就以公子扶苏和项燕将军的名义,带领这些人造反,号令天下向秦宣战,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响应。
吴广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并且觉得具有很实际的煽动力。二人一拍即合,达成共识。
且慢,我们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一个致命的疑问:公子扶苏是秦的皇子,项燕是楚国将军。秦楚具有不共戴天的世仇,他们怎么会联合呢?如果他们真正实现了联合,就是与敌人相勾结,那么扶苏无罪也都有了背叛秦帝国的罪责了。所以,这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借口。当然对于处在死亡威胁之下的没有思考力的老百姓来说,是不会想这么多的,他们只需要知道这样的大名就足够了。
何况面临的是必死的危机,已经没有退路。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也不愿意轻易被杀死,只要有一点争取的机会,都愿意活着。至于理由是否成立,不必深究,也已经没有必要去想更多。尤其是困处在这种别无出路的境况之下,人们很难断然评判出背后的真伪与是非。
在帝国的东南地区,转瞬间风起云涌。
在未来的日子里,天下的目光都聚在了这里。帝国东南部的半壁江山陷入了暴乱的泥潭。
他少年的时候,看着不平的世道,就已经萌发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志向,他不甘心平庸地过那种朝暮耕耘,仍然无法获得温饱的生活,他要开辟另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是的,他是一个农夫,他是一个农夫的儿子,他不是达官贵胄的后裔,更不是帝王将相的世家。他的命运只能靠自己。
战斗,或者失败。
交由上天决定吧。
密谋在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