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梁们在做什么_秦汉之际_奇书网
返回

秦汉之际

首页
12.项梁们在做什么(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项梁接收了陈婴的部属,部队声势更加浩大。于是率军渡过淮河向北进军,途中又有黥布、蒲将军等人也率部归属项梁。驻扎在下邳。等待战机。

机会确实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的。

上天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很快机会就被他等到了。

因为,这个时候,秦嘉立景驹做了楚王,驻扎在彭城以东,并且做出要阻挡项梁西进的姿态。

这位秦嘉就有点不地道了。你可以不作为,但是没有理由阻挡别人做事情,何况他要做的事并不妨碍到你什么呵。你却要没来由的找事。

大家都只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去争夺属于自己的胜利,碍到你什么了吗?

秦嘉实在是有点头脑发热,或者可以说是脑子进水了?他可能想着,从我这里过去可以,但是你得听我的。

可是项梁是谁呵,会听你的吗?他家世代都是将军,即使不会打仗,听过的故事,也比你多那儿去了。所以只能对你说:你还是滚一边去吧。

想打你,正因为找不到借口,现在你却很配合地给别人送来了理由。不打你打谁。现在就吃定你了。

在这世间行走,人还是不能太横。最好别给人没事找碴,挡着别人的路。路中间的石头看似很硬,可是必然会被人清理。

项梁召集了他的将领们开会。他说:“陈王最先起义,作战不利,不知道如今在什么地方。现在秦嘉却背叛了陈王而立景驹为楚王,这是大逆不道。”我们必须要他给个说法。

项梁首先命令项羽去攻占襄城。然后决定以主力歼灭秦嘉。

于是进军攻打秦嘉。秦嘉的军队战败而逃,项梁挥军追击,追到胡陵。秦嘉汇聚所属全部兵力,与项梁展开了决战。秦嘉战死,部属投降。景驹逃到梁地,死在了哪里。项梁收编了秦嘉的部队,驻在胡陵休整。待机西进攻秦。

章邯推进到栗县,项梁命令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去迎战章邯。

这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结果余樊君战死,朱鸡石败逃回到胡陵。项梁于是率领部队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以明正军纪。对于这种反复无常而又贪生怕死的小人,正好用来作为严明军令的献祭。战死应该,败逃必须追究。

项籍夺取襄城后,采取了更为残暴的行为,把襄城的军民全部活埋了(“已拔,皆坑之。”)。这是项羽为了报复襄城坚守而不肯投降,所做出的仇恨的发泄。确实很残忍。

项梁得到陈王已死的确实消息,当即在薛县召集各路将领聚议,共议大事。

所谓大事,也就是“立”楚王。

这时,沛公已在沛县起兵,也前往薛县参加了这次聚会。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时焉?命焉?运焉?

放羊娃熊心的命好呵。朝为牧羊郎,暮则为楚王。时也,命也,运也……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勤奋苦读。

至于他是不是真正的楚王之后,实在令人有点怀疑,但是这并不重要。可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一个放羊娃,能有多大能耐,还不是得听我们的,也就是听我的。

我可以立你当王,但是我说了算。

这个受雇于人的穷困的农家孩子,既没有家,也没有自己的牛羊,更没有属于自己耕种的土地,只有一身苦力,别无所长。放牧着别人的羊群,却没有积蓄为自己娶到老婆――谁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这样的放羊娃?哪位姑娘会愿意跟着这样一个放羊娃过一辈子?

当然,你可以不干,那么你就永远放羊吧。或者别人都可以让你也放不成羊。

无非是放羊,或是牧民吧。总之都是牧,实质是一样的,身份虽有改变,但是自己还是打工的。牧羊是为大户人家,牧民是为项氏世家。没有多少区别,其实也无所谓。

一群羊也是放,一群人同样也是叫牧呵。也就这样吧。

于是成交。其实面对命运,放羊娃是无话可说的,更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何况在强势的命运面前,谁又能不低下自己的头呢?他可能还没有想明白怎么就会找到他了。自然这也是项梁说了算。那么从现在开始,就你说了算吧。

天子就是代天牧民。王也是天子的别名。

这是一个很如意的选择,或者可以说是交易吧。即找到了领导,又打出了旗号,更加巩固了自己的权力,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战胜之功是我的。失败之责你来承担,因为你得负领导责任,是决策的问题。

其实,放羊娃熊心应该感谢一个人。

居人范增。

这位老先生虽然已经年过七十高龄了,一向家居不仕,坚定地保持着处士的节操。但是人都是有性格的,他却喜好琢磨一些奇谋妙策之类的自娱着玩,有时还会向天发一句:“生不逢时,老之将至”的感慨。是一个自视甚高的潜在的老牌危险分子。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是这位老先生却并不是这样的安分守已。

虽然一生都快结束了,他坚持着不干什么,但是心底的那星火炎却总是不能熄灭,促使着他不甘平庸而去。他之所以不仕,并不是他不喜欢做官,而是他要做能展示自己大才的大官。所以,他也在等待时机,等待着那个能够使他一展胸中奇谋的天赐良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折腾则已,要折腾就折腾得惊天动地,就折腾出个名堂来。

后来的古人也说过:“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语句,就是说,这把年纪了,正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可是他却要让“夕阳无限红”,发出最后的光和热来。放着好好的福泽不享,却愿意与这群年轻人搅和,似乎他确实是想折腾出个什么事儿来。

人都是有志向的。志向得不到施展,那是很痛苦的事,总令自己惦着不能放下。只有一试抱负,无论成败,才会安然而去。这就是人。

范增范老先生前来向项梁支招说:“陈胜失败,本来就应该。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罪的。自从楚怀王被骗入秦没有返回,楚国人至今还在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如今陈胜起义,不立楚国的后代却自立为王,势运一定不会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事,楚国有那么多将士如众蜂飞起,争着归附您,就是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国后代为王。”这实在是一个馊主意。

可是项梁却认为范增的话有道理,就安排人去寻找楚怀王的后裔,于是在民间找到了当时正给大户人家牧羊的熊心,据说是楚怀王的嫡孙。

项梁就袭用他祖父的谥号立他为楚怀王,意在顺应楚国民众的愿望,借助楚国的民心。任命陈婴做楚国的上柱国,辅佐怀王建都盱台。项梁自己号称武信君。

似乎楚怀王的名号很有号召力。

当然任何事,都是有理由的。各有各的算盘吧。

那么开始实施吧。现在正是时候。

其实,这个聚会的主题是明确的,就是确定楚王。

但是王可以自封,也可以“立”。只有这样的二个选择。

别人都可以自已任命自己,那么为什么项梁却要立一个王来给自己当领导呢?

别人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可是项梁却做出了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事来。自己具备条件,就大大方方地去做,有什么不可以。何必遮遮掩掩地做出女儿态,摆出一副羞羞答答的样子呢?拉拉扯扯地让人觉得心里不是味。

想做就做,有什么不可以?敢做敢为敢于承担,本来就应该是大丈夫本色。可是却为什么要躲躲闪闪?看来心中有鬼。项梁不是一个磊落的人。

能做的人不做,想做的人不敢做或不好意思做,不能做的人却要抢着做。这就是人类社会。而做为参加这次会议的另外的一些人,其实只是看客,看着你们折腾吧。因为轮不到自己,也没有发言权,就安心地看戏吧。你们表演结束了,就该轮到我了。把主动权给你吧。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