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刘华妃重新坐回垫了皮裘的石凳之上,侧对着杨国忠看着冬日里升起的残阳,右手慢慢的伸到发钗之上,又慢慢的将其取下,残阳映照在上面,发出炫丽夺目的光彩,不禁迷了杨国忠了双眼。杨国忠定睛看去,但见这发钗乃黄金制成,金钗顶部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金凤,大嘴微张,口里衔一根花形绶带,身体粗壮,尾部长大,全身线条均由涡旋纹、波浪纹、半圆等曲线构成,凤体雄壮有力,色泽鲜艳。金凤喙部长大有力,头部浑圆饱满,凤冠高耸。颈部、胸部颜色深浅,经过残阳的洗礼,当真是集万千荣耀于一身,价值连城,无可估计。
刘华妃回头看了杨国忠一眼,杨国忠连忙收潋眼神,就怕亵渎。刘华妃道:“杨大人可知此钗是何物?”杨国忠道:“若下官未曾识错,此乃大唐镇库之宝,母仪天下金步摇。”刘华妃得意的道:“没错,这就是金步摇,它代表了权利的象征。当初王皇后未废,赵丽妃未疯,武惠妃未死的时候,本宫产下长子琮,皇上亲授此宝,以示荣宠。”
杨国忠想起一事,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不禁说道:“听闻金步摇独一无二,皇上册封贵妃娘娘的时候,将金步摇授予了她,怎会出现在华妃娘娘这里。”他常常侍候杨玉环,自然知道杨玉环常常带在头上的,正是跟刘华妃手中一模一样的金步摇。
刘华妃笑了笑道:“难怪你不知,这金步摇本是一对。皇上将其中一副赏给本宫,本宫特别珍惜,从来都不曾佩戴,这么多年过去,外人才会认为金步摇独一无二了。你若有意,亲自去问杨玉环,她绝不会不知。”说罢站起身来,打了一个哈欠,样子看来有些疲累,便由福寿协着径自走了。
杨国忠望着她的背影,跪在地上不敢起来,怎么也想不通她突然跟自己说这一翻话的用意,如今什么目的也没有达到,就这么走了,更加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见她走远,才敢站起身来,突然间发现,刘华妃竟把金步摇放在了石桌上忘记拿走,吓得他不知所措,拿起金步摇便要追上去。不过,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当他拿起金步摇的那一刻,仿佛有一股魔力,一瞬间冲进了他的脑里,一个计谋隐隐约约浮现出来。他小心的收起金步摇,看看四周无人,便藏进了怀中。
夜间,李林甫在府中翻阅奏章,九成以上的奏章先经他手,再过杨玉环这关,才转到唐玄宗处,杜绝一些人无故弹劾。天气太冷了,四周虽升起炉火,依旧冻的发抖,人一懒起来,便不想再看下去。忽有家丁通传杨国忠有事求见。李林甫不屑一顾拒而不见。家丁再一次通传,若李林甫不肯招见,杨国忠就会一直等下去。
李林甫也奇怪杨国忠哪来这耐心,他若是能等就让他等个够,自己先进背窝睡觉,谁知一睡就睡到大天亮,原本以为杨国忠早已经离去,谁料他却在客厅中等了一夜,如此毅力,还真是出了意外,就出来见见他到底有什么事,李林甫大笑出迎:“杨大人让你久等了。”
杨国忠冻的都快流鼻涕,但想到此翻是来送你性命,挨冻又怕什么,连忙笑脸相迎:“相国为着国家大事日理万机,肯来招见下官,下官已甚感激。”李林甫猜不透前一天还仇视自己的杨国忠,今日为何这般嘴乖,便直问道:“杨大人有何要事?”杨国忠故意看了看四周,李林甫会意,也不怕他使什么鬼计,便把其他人都调开。
杨国忠顿时跪倒,哭道:“下官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相国,下官知道错了,请宰相大人把下官当成一个屁给放了吧。”李林甫见杨国忠这么大动作,也是一怔。回过神来不禁好笑:“杨大人何因有此举。”杨国忠道:“前几日听闻有人奏请下官带兵南征,下官不知用兵,乞非送命。多谢宰相大人在贵妃娘娘面前替下官说话,才复暂罢此议,下官心甚感激,特别拜谢。”
李林甫捋着胡子,问道:“事情是这样的吗?”杨国忠尴尬一笑,知道回过头来说这件事情,显得太过牵强,干脆一语带过,转移话题:“下官只知感恩宰相大人,以前的事不必再提,今日此来,欲献一宝物,请相国兀必效纳。”
李林甫一生最喜收集奇珍异宝,听闻此言,不禁眉飞色舞。杨国忠趋着时机,从怀中将一锦盒取出。小心的将锦盒打开,宝物非他,正是价值连城的金步摇。李林甫看罢大怒道:“大胆杨国忠,竟敢戏耍本相。此物系皇上御赐金步摇,乃贵妃娘娘所有,你竟敢偷窃此物拿来献于本相,是否想陷本相于不仁不义之地,是可忍塾不可忍。”气的两眉煞作一块,便要呼唤侍卫进来擒拿杨国忠。
杨国忠吓得连忙解释:“相国误会,误会了。”李林甫道:“事实据在,怎会误会。分明是你小瞧本相不识金步摇,欲栽赃嫁获。我倒你今日这般谦恭,原来心怀不诡,好你个杨国忠,今日之事,足你令你项上人头不保。”
杨国忠五体投地,连翻求饶解释。李林甫道:“本相就听你有何解释,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马上拿你去见贵妃娘娘。”杨国忠虽然有备而来,被李林甫这一通威吓,也不禁汗流夹背,连连擦拭。思定好久,方才说道:“此宝物虽是金步摇,却非贵妃娘娘所有,下官乞是傻瓜,如此玩命。相国可知,金步摇原本乃是一对。”
李林甫陡听此言,也不禁大奇,急问:“当真!”杨国忠道:“下官也是偶然听到贵妃娘娘与皇上的对话才知,其中一副不知何故丢失,贵妃娘娘秘密派人找寻,终无所获。下官不敢声张,试着到民间找寻,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让下官觅得。”
李林甫一边听,一边早已经拿起金步摇观摩,当真爱不释手,致于杨国忠的解释,也只听了七七八八,不禁叹道:“先前每每只能远观,以手触及,果然不同凡物。”杨国忠见李林甫就好像中了魔一样,趋机道:“只要宰相大人喜欢,下官愿双手奉上。”李林甫又再冲口而出:“当真!”随即觉得不对,杨国忠一向贪功图利,为着三颗玉色子竟与自己翻脸,更别提金步摇了,觉得其中有甚阴谋,虽然舍不得,还是将金步摇放回锦盒中,冷冷的道:“杨大人只要将此物献上,就算求一相位也非难事,为何这般好心,反献给我。如此殷勤,本相乞敢妄受。”
杨国忠表面不动声色,心中早已大骂李林甫果然机智。说道:“李大人乃是首相,下官前曾与相国有隙,即使当上了左相,若首相大人不容,下官也恐相位不保,所以宁愿将此物献上,首相大人只要借花献佛,若蒙赏赐,别忘了下官一份。”
一来,李林甫难舍金步摇的诱惑,二来,他素知杨国忠喜拍马屁,况且神态如此逼真,不像作假,竟相信了大半,暂且将金步摇收下,却不急于献给贵妃娘娘,而是暗中去查金步摇的来历,是否真有一对这种说法,并找到长安城最有名的珠宝鉴定师,鉴定金步摇的真假,结果没有瞧出任何破绽。即便如此,他依旧不敢完全放松警悌,竟把此事搁置一边,着磨任何可能的阴谋诡计。
李林甫越是沉得住气,杨国忠就越是心急,提心吊胆就怕没有弄倒李林甫之前,自己先丢了性命,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对方既然不动,那就主动出击,有一日与杨玉环续话,故意走神,目不转睛的盯着她头上的金步摇。杨玉环问他何故,他故意推脱不答,直到杨玉环责问,他才道:“下官若不是眼拙,好似在别的地方亦见过与娘娘所带一模一样的珠钗。”
杨玉环一听,显得特别的重视,不信的道:“怕是你看错了吧。此乃皇上御赐之物,世上只此一件,除非……料来可能不大。”杨国忠道:“若是凡物,下官或许会看错,可此物一看便知价值连城,下官乞会看走眼,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杨玉环道:“你在哪里看到过,快跟本宫说。”杨国忠暗喜,说道:“像是李大人的宰相府里。”杨玉环也知道杨国忠和李林甫之间有些矛盾,他说的话只能信一半,不过此事非同一般,关系到自己身边内鬼一事,半点也马虎不得。这金步摇除了册封贵妃当日御赐一件外,南宫刘华妃处尚存一件,此事少有人知,若在李林甫的府里出现此物,足以证明李林甫与刘华妃之间存在利益牵连,他就有很大的嫌疑是那个内鬼。欲查清楚此事的真像,便当从速,杨玉环放下手头上的事情,与杨国忠一起,赶往宰相府一探究竟,杨国忠大喜:“李林甫,你还不速死!”
到了宰相府,家丁通传李林甫有事外出,杨玉环硬要进去,自然没人敢拦。杨国忠借口说不方便留在府外,目的是为了牵制府里的家丁,免得他们去李林甫那里通风报信。杨玉环进入书房里,把屋里的每一个角落细细打量了一翻,走到书桌台上,竟发现一张绘有金步摇的图纸,惟妙惟肖,俨然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