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改弦易辙_师魂_奇书网
返回

师魂

首页
第三十二回 改弦易辙(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初三级一班的班主任老师名叫张银锁,此人大约三十岁左右,是一九七六年参加工作的民办教师。十年来,他的教学工作并不怎么出色,学生们普遍反映他讲的课大家听不懂。但此人却八面玲珑,社交能力特别强,平时他身上总是带着两种品牌的香烟,见了啥人就发啥牌子的烟。特别是善于爱在领导跟前“拍马屁”,常常给校长提水、扫地、抹桌子,得到校长的赏识,封他为数学教研组长,本学期代初三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课。只要是领导的孩子,他看见后就问长问短,讨近乎;哪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突出,他总要想尽千方百计让家长把孩子转到自己的班上。尽管这样,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后,他所教的数学成绩,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午,张银锁走进校长办公室,正要向徐生武“汇报工作”,突然听见门外有汽车声响,接着鸣了两声喇叭。徐生武赶紧走出房门,只见一辆“北京吉普”车行至办公室门口停了下来,从车上面下来三个人,一个是镇党委书记李进平,另外两个是李进平的儿子李学民和汽车司机。

李进平看见徐生武在办公室门口站着,他一边走一边说:“哎呀!徐校长,我又要给你添麻烦了。”

徐生武说:“那里那里,我们是专门搞教育工作的,谈不上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他们走进校长办公室,李进平坐在门口的沙发上开口便说:“杨世俊不要咱娃了,我想给咱娃换一个班算了。”

徐生武想了一下说:“杨世俊对工作非常负责,他不要你娃肯定有原因,等我将杨世俊叫来问一下再说。”

李进平听说要叫杨世俊谈话,忙说:“算了算了,咱娃也不愿意到五班去,干脆另换一个班算了。”

当时张银锁坐在跟前,忙说:“李书记,娃不愿意到五班去,我是一班的班主任,叫咱娃到我班上来,我一定把咱娃管好,你看怎么样?”

李进平见这位教师叫李学民到他班上去,心里非常高兴,他问道:“这位老师你贵姓?”

张银锁忙摇着手说:“不敢不敢,免贵姓张,叫张银锁。”

李进平从衣袋里掏出一盒纸烟,取出一支发给张银锁,说:“张老师,请吸烟。”

张银锁慌忙掏出自己的烟说:“不用了,我这儿有烟,来,大家吸我的。”说着便取出一支烟给李进平放在茶几上,再取出两支烟发给徐生武和司机。

李进平一边吸烟一边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杨世俊给得罪了,人常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他杨世俊竟然连我的娃都不要了,我就不相信三年还要等他一闰月,总还有用得着我的时候,到那时……”

这时徐生武插了一句说:“对咧,别说咧。现在把娃转到一班就是了,多余的话咱就不要说了,说那么多也没用。”

李进平连连点头说道:“是,就是的。”

午饭后,杨世俊路过校长办公室门口,听见徐生武在内面喊:“杨世俊,你进来一下。”

杨世俊走进校长办公室,徐生武非常严肃地说:“你还上了两年大荔师范学校,连一点常识都没有,把大荔师范学校都白上了。”

杨世俊弄不清楚徐生武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于是就问道:“怎么,我什么事做错了?”

徐生武说:“什么事做错了,人家李书记的娃你都不要了,你做这件事考虑过后果没有?”

杨世俊说:“我昨天说的是等他把娃教育好了再送到学校来,并没有说不要李学民呀!”

徐生武说:“算了,不说了,人家李书记已经把娃转到一班了,现在说那些话也没用了,不过,以后遇到领导的娃还是谨慎一点好。”

当初杨世俊把李学民送回家,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教育一下李学民,让他和电子游戏厅断绝联系,根本没有想到李进平会让李学民转班,更没有想到张银锁会将这样的学生接到他的班。看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真不容易啊!

作为杨世俊,在他的头脑中始终考虑的只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怎么样能把课讲好,让学生能够听懂;第二件事就是怎么样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从来不考虑个人的得失,更不会考虑怎样搞“社交”工作。

十一月十九日中午,杨世俊上完自习辅导以后,回到办公室批改数学作业。杨虎平兴致勃勃地从外面走进来,他刚走进杨世俊办公室的门就说:“世俊,世俊,咱村上通电了,没想到我今年七十多岁了,还能看上电灯。”

杨世俊说:“是啊!人家周围的村子都通电几年了,咱们杨家洼是个穷村子,今天总算也通电了。”

杨世俊泡了一杯茶,端到杨虎平跟前说:“爷爷,你现在也年纪大了,有啥事给我捎句话就行了,以后再不要亲自跑了。”

杨虎平笑着说:“看你说的,人家都买电料哩,叫电工接电哩,我哪儿能坐得住呢!”

“那你说需要什么,让我给咱买去。”杨世俊说。

“不用了,人家公家的事上紧,你就安心教书。我和你生海叔说好了,让他给咱接电,需要什么,他就买什么,你把钱给我就行了。”

“那你看得多少钱?”杨世俊问。

“听你生海叔说,有八十元钱就行了。”杨虎平说。

杨世俊从口袋里掏出全部现金数了数,不足五十元钱,他对杨虎平说:“爷爷,你先等等,我到外面去一下就来。”说完就到外边找钱去了。

过了一会儿,杨世俊拿着八十元钱进来交给杨虎平说:“爷爷,给你八十元钱先给咱安电去。如果不够用,等我星期六回来再说。”

由于杨虎平安电心切,他接到钱之后,便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十一月二十二日(星期六)晚上,杨世俊和王锦秀回到家里,看到母亲和爷爷的窑洞里面都安上了电灯,心里非常高兴。他们先来到爷爷的窑洞里,杨虎平高兴地合不上嘴,他说:“以前听人家说‘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这句话我还不相信呢!今天真的给实现了。”

杨世俊说:“是啊!现在的社会发展非常快,谁也说不来以后还会是什么样子。”

杨虎平拉亮电灯,笑着说:“你看你看,这电灯一着,满窑都亮了,比过去的煤油灯强多了。”

杨世俊说:“你们老一辈人过去受了不少苦,现在也该享几天福了。”

晚饭后,杨世俊和妻子王锦秀、母亲张能线、弟弟杨忠俊以及妹妹杨俊芳坐在电灯底下聊天。杨生海从外边走进来笑着说:“你们有啥喜事呢,看把你们说得高兴的。”

张能线说:“我们祖祖辈辈没有见过电灯,现在通电了,当然高兴么。”

杨生海走进来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到杨世俊一家人都在炕上坐着,就问张能线:“你家忠俊今年多大年龄了?”

张能线说:“我家忠俊今年都二十六岁了,到现在还没有对象呢!你能不能给孩子说个媳妇?”

杨生海说:“我问的就是这个意思。贺家桥村有一女子,名叫贺冬花,今年二十四岁,比咱忠俊小两岁,我看挺合适的。如果你们愿意的话,让我给咱去说一说。”

张能线高兴地说:“我家里穷,人家女孩子都不愿意来。只要人家不嫌我家里穷就行了,咱还有啥愿意不愿意的。”

杨生海说:“我看你们这个家庭现在完全可以,全家都住的砖窑洞,杨世俊又是中学教师,比起我家来要强多了。”

张能线说:“那里那里,你不知道,我家买了人家的地方,现在还欠人家一千多块钱的账呢!”

杨生海说:“修地方借债,这是常有的事。只要人能行,这一千多块钱的债也不算多,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还了。”

这时,杨世俊看他们拉的远了,就插嘴说:“生海叔。”

杨生海听到有人喊他,忙“嗯”了一声。

杨世俊接着说:“咱现在说正经事。杨忠俊的婚事也是我们家里的一件大事情,你刚才提到的那个贺冬花,从年龄看我觉得还可以,你就抓紧说吧,事成之后我一定会感谢你的。”

杨生海笑着说:“都是自己人么,还客气什么,我尽力办就是了。”

杨生海走后,杨世俊和王锦秀要回到自己的窑洞里去休息,张能线说:“你的窑洞里面还没有安电,干脆咱都睡在这儿算了。”

杨世俊说:“没有电不要紧,我们点煤油灯已经习惯了。”说完话之后,他和王锦秀带着孩子去回家休息。

第二天中午,杨世俊发现杨虎平面袋子里面的面不多了,就装了一袋小麦,用自行车带到面粉厂换成面粉给他放在家里。下午,杨世俊准备学校去了,他又挑了几担水,把杨虎平的水缸添满。临走时他掏出十元钱说:“爷爷,我没有时间给你买菜,也不知道你爱吃什么菜,这十块钱你就拿上买菜去吧!”

杨虎平摇着手说:“我不要,我不要,你还有那么多的账,先给人家还账去吧,我有没有菜吃搞一搞就行了。”

杨世俊说:“爷爷,你就拿上用吧,我们再苦,也不能让你受苦。要是你的身体搞垮了,我的负担就更重了。”说完话后,杨世俊将十元钱硬塞进杨虎平的手里。

杨虎平拿着十元钱激动地热泪盈眶,他说:“杨世俊,你不是我的亲孙子,可你比我的亲娃还要孝顺。”

十一月二十七日中午,杨世俊上完数学自习向办公室走去,看见杨忠俊站在住房门口,便走到跟前问道:“忠俊,你来干什么?”

杨忠俊苦着脸说:“找你有点事。”

杨世俊打开住房的门,让杨忠俊坐在椅子上。他看到杨忠俊愁眉不展的样子,便说:“有啥事,你就说吧!”

杨忠俊说:“上一次生海叔说的那件婚事,现在说成了。”

杨世俊说:“既然说成了,那应该高兴才是,你为什么还发愁呢?”

杨忠俊说:“事虽然说成了,但彩礼咱给人家准备不下。”

“人家是咋说的?”

“生海叔说:‘衣服、棉花、被里子之类的咱都不说了,全部折成钱,共八百元钱。订婚时先给四百元,到结婚时再给四百元。’他们说了,十月三十(指古历,是阳历的十二月一日)是一个好日子,要在这一天举行订婚仪式,我还不知道这些钱从哪儿弄呢!”

“那你现在能给人家准备多少钱?”杨世俊问。

杨忠俊说:“我把家里的一辆自行车都卖了,准备了还不到二百元。”

杨世俊说:“咱爸爸去世早,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好,现在还有一千多元钱的外债。你的婚姻问题是一件大事情,作为我是个老大哥,也不能说不管,依我看,这件事还得靠咱两个人共同想办法。”

杨世俊稍停了一下又说:“要不然是这样,现在订婚我先给你二百元钱,到结婚时我再给你二百元钱,其它钱还得靠你自己想办法,你看怎么样?”

杨世俊虽然话是这样讲的,但他知道弟弟在农村也没有钱,到结婚时真正弄不来一分钱,这礼钱全部得靠老大哥想办法。

杨忠俊听后觉得非常满意,脸面上立刻露出笑容,连连说道:“能行,能行。”

杨忠俊走后,杨世俊就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按照杨世俊给自己制定的规程:他每天在上完课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批改当天的数学作业,然后再备好第二天的数学课。每到早晨的早读时间,他便把办公室的门关起来,一个人在里面将自己当天要讲的课试讲一遍,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正因为杨世俊始终坚持了这一规程,才使他的授课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普遍认为:同样的一节课,要是让杨老师讲出来就条理清晰,浅显易懂,他们一听就明白。

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校长徐生武为了进一步了解毕业班各个教师的教学情况,招集初三级六个班的部分学生,对毕业班的全体代课教师进行了一次民主测评。从测评结果来看,学生对杨世俊的讲课最为满意,在十五个代课教师里面,学生给他的投票最多,排次是第一名。

下晚自习以后,杨世俊坐下来准备备课,突然听见教导干事乔新成在窗子外面喊了两声:“杨世俊,杨世俊。”

杨世俊听见有人喊他,急忙应道:“哎!有啥事情。”

乔新成在外面说道:“徐校长叫你呢,你赶快去一下。”说完话后就转身走去。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