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春联,就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桌上放满了平时难得吃到的菜肴,自己想叫什么就吃什么。保根还喝了点酒,虽然是本地产的普通的黄酒,但也喝得有滋有味,有了一家之主的味道。母亲和夏云珍喝的是自家做的米酒,淡淡的甜甜的,连两个孩子也破例让他们呷了一口,一家人其乐融融也。保根看到灶头上,母亲放了三个空碗、三双筷子,这是每当逢年过节母亲给过世的亲人放下的。保根想,如果父亲还健在,金华还活着,保林没死,那该多好啊。这种情绪在保根心里掠过,又很快恢复了正常。人死不能复生,关键是活在世上的人要善待自己,好好活着。
吃完晚饭,保根母亲在灶头上贴上新买的灶公公像,母亲告诉两个孙儿,这叫接灶公公,指望灶公公他老人家把天上的好事带到我们家里。然后,母亲拿着盛装石灰的小蒲包,在家门口和屋里的四角扑打石灰印,象征白米囤,期望来年白米满仓。母亲还用芝麻杆、柏枝、冬青扎成把,插在屋檐上,取意节节高,一年比一年好。两个孩子们则拿着多余的柏枝冬青,家里屋前踩着圆圆的白石灰印追打着闹。这时,母亲在赶搓“百岁圆”,又让夏云珍淘年朝米,让保根到井里吊好几桶水,末了她又赶烧了几个年菜,又和夏云珍扫了一遍地。因为年初一有很多忌讳:不能动菜刀,不能吊井水,不能洗涮,不能扫地,不能吃粥喝汤等。否则,一年不吉利,一年忙到头,一年穷到头。虽然保根和夏云珍都不相信这些,但他们还是照着母亲的吩咐去做了。
因为当时还没有电视,一家人忙得差不多后,又围在一起吃点零食和下午炒的花生、黄豆。小金有点睏了,保根母亲对他说,今天晚上是不能睡的,要等放了关门炮仗、开门炮仗再睡,不然你就长不大。小华问奶奶,什么叫关门炮仗、开门炮仗?奶奶说,就是到了今天晚上12点,这是旧年的最后时辰,又是新年的开始,这时放的炮仗就是关门炮仗,也叫开门炮仗,听到炮仗声,就是我们过完了旧年,又迈进了新年,你们就又要长一岁了。开门炮仗还有指明天天亮后的炮仗,那是表示真正的新年要开始了。说着说着,小金还是熬不住,在奶奶怀里睡着了。没过多少时间,保根看了看闹钟,离12点只有十来分钟了,“砰——啪”,不知谁家性急地争放了第一个炮仗,其他人家就零零星星地放起来,保根则坚持到12点,对两个孩子说,走我们去放炮仗。保根拿起两个炮仗,还破例拿出一盒烟给自己点上一支,狠狠地吸上一口中,带着两个孩子走出屋外。这时,东隔壁的一个男子也走出屋外,准备放炮仗,只是他们没有孩子。保根让孩子站远点,他先剥开一个炮仗的引信,然后找一块砖,把炮仗放在砖上,然后蹲下身子用烟头点着炮仗的引信,看着引信嗤嗤的往外冒火花了,就离开炮仗来到孩子中间,两手拥着孩子,只见炮仗引信烧尽,随着“砰”的一声,一下子升到了漆黑的夜空,又“啪”的一声炸出了一团火。这时,邻居家的炮仗也响了。保根离开孩子又拿起第二个炮仗,这回不再放在地上放,而是拿在手里放,他左手捏着炮仗的下端,右手用香烟点着炮仗的引信后,伸直左臂,偏着头,“砰”的一声,只感到手臂一震,手心一阵麻热,炮仗在手中倏地一下升入空中然后在空中又“啪”的一声炸响了,耳朵被炸得嗡嗡直响。这时远近的炮仗声越响越密,还有不少放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小金小华后悔下午已放完了鞭炮,这时没有了,保根答应他们明年给他们多买点。炮仗声鞭炮声持续了十来分钟,就渐渐稀疏下来,最后没了声息,人们走进了各自的梦乡。
大年初一是从清晨谁家第一个开门炮仗开始的。天刚蒙蒙亮,因昨晚歇得迟,正睡得香,“砰——啪”,第一个炮仗声把人们从熟睡中惊醒。于是,零零星星的炮仗声多起来了。听着外面的炮仗越来越密,小金小华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想起来,直到保根在家门前把炮仗放得震天响,才被母亲强叫起吃“百岁圆”汤团,说是吃了“百岁圆”能长命百岁。
吃完早饭,小金小华要跟着父亲向长辈拜年。首先,来到奶奶跟前,本来是要向奶奶磕头的,现在由保根作主,改为向奶奶一鞠躬,祝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建康!听着两个孙儿充满稚气的新年祝福,保根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忙拿出昨晚包在红纸里的压岁钱,每人10元钱,虽然不多,也是她的一片心意。两个孩子接过压岁钱,说声谢谢奶奶,又很懂事地交给母亲。
过年期间,夏云珍对两个孩子都不错,也没听到过小华在背后说过她什么,与小华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
上午,保根骑车带着小华到镇上给她外公外婆拜年。下午,保根和夏云珍再带小金到离家不远的他外公外婆家拜年。
保根上午带小华来到她镇上的外婆家,外公上班买东西去了,外婆正在灶上忙。菊华和她长得五大三粗的建筑老板丈夫刚到,外婆家的后门小路上停着一辆黑色的奥迪车,他们是坐着这辆小车来的。小华懂事地叫:外婆、小姨、小姨夫。外婆赶忙放下手头的活,过来搂着小华说,又长高了,如果你妈还在多好,说完抹起泪来。菊华过来对妈说,妈你又来了,今天是年初一团圆高兴的日子,你还掉泪。菊华妈说,这不是大家团圆了,又想起你大姐来,如果她还在,不就更好了。这时菊华掏出一个红包塞给小华说,这是小姨夫给你的压岁钱。保根看这红包较厚,就对小华说,还不谢谢小姨夫、谢谢小姨。小华谢过后,保根瞄了一眼菊华已明显隆起的肚子说,你们给这么多,我们以后可给不起。菊华脸红一下说,你别管了,你妹夫给得起。这时外婆过来也掏出一个红包给小华,当然没有菊华给的厚,对小华说,看我忙的,差点忘了,这是外公和我给你的,没有你小姨夫给你的多,你可不要嫌少啊。小华赶紧说,谢谢外婆外公!“嘀——嘀”,随着小车喇叭声,银华抱着两岁的儿子晓天和局长丈夫走进家门。里面的人赶紧迎出来,小华叫着姨、姨夫,银华对晓天说,这是姐姐,叫姐姐,可晓天却把头扭向一边不愿叫,外婆和菊华来抱晓天,他也不愿意,也不叫人。银华说,这孩子就这么任性,别理他,等一会儿就好了。果然过了一会儿,他就下地蹬蹬蹬地到处跑。孩子们之间最好交流,他首先和小华好起来,一个劲地叫着姐姐、姐姐,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小华后面,缠着小华要和他一起玩搭积木,玩了一会儿又掏出几个玻璃弹子,要小华和他到屋外玩打弹子。小华家里原本有个比晓天大一岁的弟弟小金,平时很会当姐姐,很快两人玩得很亲热。
一会儿,外公回来了,又买回不少菜,还给两个外孙一人一样礼品,给小华一个崭新的书包,给晓天一把手枪。晓天说,我不要,家里有两把手枪了,我也要书包。银华过来说,你上学还早,要书包干什么?晓天说,我就要,我就要,说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保根赶紧过来对小华说,你已经有书包了,你就把书包给弟弟吧。银华对小华说,那手枪给你吧,你不喜欢玩可给你家里的弟弟玩。保根对小华说,还不谢谢姨。小华说了声谢谢。银华说,怎么能让你谢呢,应当让晓天谢谢姐姐。可晓天只嗯了声,背上快拖着地的书包,蹬蹬蹬地跑着在大人中间穿行。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外婆家的菜显然比保根家的丰盛。可晓天却嫌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酒喝的是五粮液,这是菊华丈夫送来的年礼。保根想到自己送的是普通黄酒,感到抬不起头来。但他也没办法,不见得死要面子,跟建筑老板的小妹夫攀比。丈人又拿出两盒中华烟,这是银华丈夫送的,保根送的是大前门烟,当然也不能与当局长的妹夫比,说不定他的烟还是由公家报销的。保根不会抽烟,也不会喝酒,只和丈母娘和两个小姨子及两个孩子喝了点橙汁。吃饭时,银华对丈夫说,姐夫家现在有两个孩子,又都在乡下,光靠种地总不是个事,你有那么多关系,给那么多人介绍过工作,也要给姐夫介绍个工作。银华丈夫说,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你姐夫是农村户口,我管的单位招工都要城镇户口的。银华说,现在不是办了不少乡镇企业了吗,你看现在鹤塘镇就有好几个服装厂。局长说,乡镇企业又不是我管的。银华说,即使不是你管的,你说一句话总比普通百姓说一句顶用。这时小妹夫建筑老板说,我跟鹤塘镇的几个乡镇厂厂长都熟悉,如果大姐夫想进乡镇企业,我去跟他们说说。保根说,我倒不想进乡镇企业,如果你们有门路,帮夏云珍介绍进服装厂,她多少还会点缝纫技术。小妹夫说,好,包在我身上。保根从内心对他很感激,虽然当初菊华要跟他结婚时他也不太赞同,现在看来,亲戚们到底是最知己的最关心人的。尽管大妹夫这次没帮上忙,但保根相信,只要他有能力,肯定也会尽力帮忙的。至于保根自己的工作,他自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