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起初打算让元弘嗣自行回弘化请城中郎中前来,却恐元弘嗣知道自己与朝廷的约定,私下潜逃就麻烦了。所以,李渊决定陪同元弘嗣前往弘化,并命柴绍领部分兵马守住母家村口。此行不仅带来郎中数十人,另又提取精兵四千来到母家村前。却见柴绍军前又折损数名隋军。
柴绍望着先头领军腾贤师怒道:“腾将军,弘化离母家村不过区区百里,怎么会历经一日一夜?”
腾贤师道:“昨日赶回弘化,已是日落将至。李大人让众军休息了一夜。”
柴绍吼道:“你以为被狗咬了一下,可以耽搁吗?众兄弟中,大多伤重,已经死了不少。你为行军都统,耽搁时间,让兄弟们惨受煎熬,该当何罪?”
腾贤师一听,又看到满处阵亡将士尸体,跪道:“末将知罪,只求一死,以告慰死去的将士们。”
李渊因为前夜未曾睡眠,此时已经酣然睡去,故不知柴绍即将处斩腾贤师。
柴绍亦拔出手中长剑,准备斫向腾贤师,却被一旁的元弘嗣拦住道:“阵前斩杀大将,于军不利。”
柴绍道:“岳父大人信任,委以要职,对手下将士岂有偏袒之理?”
元弘嗣道:“柴公子错了。腾将军不得不遵从李大人命令,才让全军休息一夜。也怪元某没有及时劝说李大人。要怪罪也该怪责元某才是。请柴公子先将元某头颅摘下。”
柴绍沉吟半晌,忙对腾贤师道:“今日权且记下腾将军之过。日后必要将功补过,如若不然,定斩不赦。“
腾贤师叩谢道:“谢元大人求情,谢柴公子法下留情。”谢完,急与元弘嗣一起安排郎中为被犬咬伤将士治疗。
受伤将士终于得到及时治疗,都捡回一条命来。
元弘嗣仔细看了母家村的地形图,思量许久终于思得一计,急将李渊及诸将请来道:“母端儿携众躲居山林。时值深秋,气候干燥,若有火引,定然满林大火。”
柴绍听元弘嗣一说,忙问道:“在下也曾想放烟熏山,但却被村民放出的凶犬所伤。倘元大人山下纵火,岂不与在下放烟一样?”
元弘嗣道:“用神射手在远处用硬弩火弹射向山林。”
柴绍明白道:“让神射手立于民房之上,远射山林,定然大火蔓山。山中村民相继而出,逐一剿灭。此计甚妙。”
元弘嗣道:“不能立于民房之上。民房多有机关暗器。必须趁深夜命神射手潜伏于暗处,方能成事。”
柴绍依元弘嗣妙计行事,领一队弓弩手摸到离山脚不足三百步之地。一名弓弩手不小心绊着山脚草丛中的铜铃。铜铃声响起,一群牧羊犬又冲下山来,且凭着灵敏嗅觉追咬神射手们。
元弘嗣命弓弩手将事先准备的肉包子悉数抛出。牧羊犬见了肉都停下来,将肉包子衔于嘴中。
此时弓弩手边退边开始发射火箭。万支火箭已经准准射向山林。山林大火蔓延,惊得母家村百姓叫喊声不绝。火势太大,连山脚下的路也封死了。
不到半个时辰,山林中就有惨叫声不断。而烈火中冲出数十名轻功甚好的高手。高手怀中还各抱一个孩子。其中在最前面的年约三十余岁的中年英雄俨然是母家村的村长母端儿。
元弘嗣命弓弩手不停施放火箭,射死了几名从火中逃出的母家村百姓。
柴绍与殷开山也领五百士卒前来。柴绍旋出手中雁翎刀。刀劲逼人,又旋死几名高手。高手怀中还死死抱着孩子。
母端儿被这些隋军激怒了。手中的大刀猛烈旋动,磕开向他射来的数百支箭。箭随母端儿的内劲准确插入弓弩手心脏。两柄雁翎刀朝母端儿旋来。母端儿双脚各自踢中一柄,脚下内力贯入雁翎刀上。两柄雁翎刀竟然不听柴绍使唤,准确旋向柴绍。柴绍用内力将刀吸附,已经来不及了。刀直旋往柴绍头部。柴绍挥出袖中折扇。折扇被撑开。扇上贯注的内力与雁翎刀猛撞一记,雁翎刀撞落地上。柴绍也向后连退数步。
母端儿一手怀抱一个孩子,另一手中大刀正与元弘嗣、殷开山混拼。母端儿刀下发力,刀刃将殷开山手中大斧斧柄斫断,同时脚下发力,狂踏元弘嗣胸口。元弘嗣连中数脚,向后踉跄,用剑插地,才勉强撑住身体。
柴绍挥扇打来,被母端儿狂旋一脚,踢中柴绍握扇手腕。殷开山以掌代剑,连连轰向母端儿胸口。母端儿一脚踢开元弘嗣刺来的长剑,挥刀连拼殷开山数十掌。柴绍突然催起手中牵引气劲,手下发力,两柄雁翎刀起,一柄刺向母端儿天灵;另一柄扎向母端儿下盘。
母端儿低头躲过迎面飞来的一柄雁翎刀,脚下发力,稳稳踩中其中一柄,另一脚又朝元弘嗣猛烈踢去。元弘嗣闪躲不及,胸口又挨一记重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