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胶东的屋脊,牙山又是栖霞境内最高的山峰。牙山位于栖霞东南22公里处,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05米,分大牙、二牙、三牙,形如锯齿,又称"锯齿山",大牙如笋初发,直刺天空;二牙如蛇盘踞,坡陡如削;三牙似蚕横卧,灵秀苍翠。
牙山脚下英雄辈出。
一九三九群三月,胶东抗日五支队在牙山开辟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起,就在牙山北麓一个叫老庙顶的地方,开设了第一座兵工厂。老庙顶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峰。老庙顶下面,有一条伸向东北的狭谷,名叫老庙沟,当年第一座牙山兵工厂就设在这里,老庙沟蜿蜒曲折,峰回路转,谷中有山,山中有谷,纵深四、五华里。这里地形复杂,非常隐蔽,四周山高林密,岩怪石,千姿百态。山岭上,围墙蜿蜒,战壕弯弯;悬崖下,尚有兵工厂遗址厂房残迹二百多处。当年水井,清澈如初;碾火药砣子,完好无损。老庙沟东山,屹立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书"为国捐躯,气壮山河"八个苍劲有力大字,傲然蓝天。
牙山脚下有一个山区小镇――观水。1943年3月,传奇名将许世友亲率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进驻这里,同年7月成立胶东军区。从此,观水成为胶东乃至整个山东抗日作战的总指挥部、政治及文化中心、军工物资基地和培养干部的摇篮,无数中华儿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在这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锻造了一大批国防建设的栋梁之材,陈毅等58位将帅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其中观水一个镇就出了7位将军。如今,原胶东军区机关、兵工厂、服装厂、医院、学校、机场等30多处遗址,大都保存完好,向一群又一群前来观瞻的人们默默诉说着当年的光荣。惊叹之余,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胶东的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在观水埠西头、后垂柳、郁都3个村庄住了三年多时间,领导和指挥了胶东的抗日战争。时隔60多年,观水镇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清楚地记着许司令员的音容笑貌,流传着许多关于许司令的故事:许司令在战斗的空隙爱好打猎。秋高气爽,他常与老乡中的猎手一起到山上打兔子。当地人叫"打围"。许司令枪法很准,弹无虚发。他有一个特点,不打"蹲窝兔"。有一次,大家发现了一只兔子蹲在窝里,都让许司令开枪,许司令说:"我不打蹲窝兔,给我赶起来。"于是大家把那只兔子轰跑。就在兔子一蹿一跳地飞跑时,许司令"叭"的一枪,兔子应声倒地。许司令打鸟也不打"蹲枝鸟",他先把鸟儿轰飞,然后单打鸟的翅膀。许司令说:"这样才能练出枪法。敌人哪有老老实实等在那里让你打的?
还有一次,许司令的警卫员不小心给房东砸了一口锅。原来墙上有一个灯窝,因许司令住在那里,房东把灯窝用一块砖头堵死了,由于砖头安放不牢,警卫员不慎给碰了下去,正好掉在锅里,把锅砸碎了。警卫员要赔偿,房东不让,这事就过去了。但过了几天,许司令不知怎么知道了,他批评了警卫员后,又自己掏出钱来,让警卫员给房东买了一口新锅
许司令平时的穿着极为简朴,以致有的群众把他误以为伙夫。有这样一件有趣的事:部队驻防的村里有个楞头小伙子,最爱和战士摔跤。好多战士都摔不过他。有一次,他一连摔到四五个战士。当时,恰巧许司令从旁边路过,这个小伙子就挑衅地说:"老伙夫,咱俩摔一个?"
警卫人员说:"这是许司令呀!"
小伙子顿时脸红了,显得非常尴尬。
许司令亲切地说:"后生可畏呀,我很可能不是你的对手!"说着脱下衣裳,就要和他比试,小衣裳,就要和他比试,小伙子却怎么也不敢上阵了。
奇袭牙山,是许司令到胶东打的第一仗。1941年3月15日,胶东抗日武装在蓬莱吴家村召开干部动员大会,这是许司令进入胶东的首次公开亮相。他在动员讲话中一连迸出七个“打”字:简短的动员让广大指战员群情振奋。
老人们说:“许司令办事,从来就是雷厉风行。”
白天刚开动员会,晚上仗就打响了。
许司令亲率山东军区第五旅和清河独立团,兵分三路,直逼牙山。战斗打响前一刻,这位“战神”下了死命令:“这是我们在胶东打的头一个硬仗,过去打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次不行,只许进,不许退。
是夜,风儿不刮,树叶不响。许司令带领部队穿山越岭直扑牙山。第二天凌晨,三路大军对牙山之敌突然发起进攻,只用半天时间,就端掉了敌人设在刁崖村的司令部。激战三日后,成功地将盘踞在胶东方圆百里的二号伪司令蔡晋康给抹掉了。
许司令马不卸鞍,又直取胶东一号伪司令赵保原。几天功夫,赵保原及其部下2000余人被活捉。
仅半年多时间,许司令便秋风扫落叶般清除胶东大小30多股伪顽盘踞势力,震惊了日军驻华北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他匆匆忙忙赶到胶东,纠集两万余日伪军对胶东展开冬季“拉网合围大扫荡”。针对敌强我弱的态势,许司令决定化整为零、分路突围。胶东军区机关和一个营,在许司令直接率领下破“网”突围。日寇收网的战报接二连三地报上来,许司令却一直提着油灯看地图,直到枪声响起,他才不慌不忙地指挥部队迎着鬼子来袭方向直行百余公里,一直插到日伪老巢才止步。狡猾的鬼子做梦也想不到,胶东军区机关竟然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钻了过去。许司令指挥跳出圈子的部队在敌后广泛开展攻击战、破袭战、麻雀战和地雷战,搅得敌人晕头转向,打得日伪军丢盔弃甲,冬季扫荡不得不草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