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称,字元之,巨野人。太平兴国进士。他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
于诗推崇杜甫、白居易,于文推崇韩愈、柳宗元。所作诗文对时下政治现实有所揭露。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时任右正言,曾上《御戎十策》,陈说防御契丹之计。
他的职责就是体察民情,风闻奏事,纠偏倡正。陶逸所为,正是他的职责所在。
兼之他已经隐隐成为文坛一派领袖,这样的事,他如说不知,实在难以推脱。
而他近日正在专心修书,还真不知此事。立时汗流浃背。
眼见得同自己一样干瘦的王禹称汗下如雨,皇上三角眼竖直,就要发雷霆之怒。
一边的寇准心有不忍,上前跪奏:“圣上明鉴,此乃无行文人的无聊之举。王大人素来厌恶轻浮靡废之风,闻之恐掩耳不及,不知尽在情理。此事,臣倒是略有耳闻,似乎与邦交无关,纯属一穷极无聊之徒,一时的意气之举。”
“那么,此人来自何方,意欲何为?”赵官家沉着脸问。
“这个......”寇准语塞,灵机一动,奏道:“圣上,臣闻此人来自西域偏邦。西北乃穷乡僻壤,素来重武轻文,一直没有好文彩。即便偶尔出那么一半个、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也跟中原士子没法比。不闻其名,事在情理。此人既然是西域文痞,想来赫连山赫连大人,定能知晓他的来龙去脉。臣请圣上降旨,召赫连大人,一问便知。”
机灵的寇准,把球踢给了赫连山。
赫连山是无职的伴驾官,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日偏巧正在宫中,一召即到。
赵官家先把陶逸的帖子叫内侍拿给他看,然后垂询:“赫连爱卿,这个陶逸,来自西北,你可知晓此人底细?”
赫连山接过帖子,细细地品味一回,又沉吟半晌才回奏:“圣上,这个陶逸嘛,臣着实不知晓是何来历......”
“什么,爱卿也不知道?”赵官家打断赫连山的话,面色一沉,大为不悦。
赫连山慌忙再奏道:“陛下,请容微臣把话说完。微臣虽不认识陶逸,写帖子的这人,微臣倒是认得,并对他了如指掌。”
“是嘛?”赵官家一听有眉目,即惊喜又奇怪地说道:“知道就好。爱卿说说,他是何方神圣?”
赫连山道:“圣上,此帖乃西北贺兰山高峦高郁然所写,这是他的字迹无疑。可他一直在逆贼李继迁处。为何来到京师,假借他人名字,写下如此狂妄的帖子,臣就不知晓了。”
“就是与爱卿并称贺兰三杰的高峦?”赵官家惊奇地问道。
“圣上,从笔迹观看,正是此人。”赫连山确定。
高峦的一篇《贺兰赋》,直追令洛阳纸贵的左思的《三都赋》。在文人墨客中广为传诵,成为天下名士。
王禹称和寇准闻听是他,也不禁耸然动容。
对于高峦,赵官家也是久有耳闻。亦知道他在李继迁处。却不知为何来此,独挑中原文坛。有何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