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官家大点其头:“不错,正是如此。这个寇老抠,差点儿坏了朕的大事。来人,宣高郁然上殿进见,朕要给他赏赐。非他这篇檄文,朕将背上千古骂名矣。”
王继恩禀道:“万岁,高峦奉旨设宴与中原文人士子联谊,这会怕是还没有开始。是令他即刻进见,还是等完事再见?”
赵官家恍悟笑道:“是啊。才说他把中原士子欺侮的狠了,恐他们日月交食,令其借此联谊陪罪。也罢,左右今日也没有心思理政,就去看看他们此刻如何了。吕爱卿,命你同枢密和太尉等,会商西北战事。朕松散松散。来呀,摆驾集英殿。”
有宋一朝,殿名最多。诸如万岁、复古、邂英、叶珠、凝华、福宁、睿思、穆清、太清、玉清、冲和、成平等等,多达数百。
如常朝是文德殿;五日叫一次大起,则是在垂拱殿;遇忌日及祠祭日,则在后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大礼奏请等大事,则皆聚大庆殿;贺祥瑞、圣寿赐宴则在紫宸殿;晏对蕃使则在长春殿;试进士在崇政殿;寻常赐宴就在集英殿。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再无差错。
宋雍熙二年暮春一天,高峦奉旨,在集英殿宴请中原名儒国朝学士,及在京的才子名流。
主持宴会的是吕蒙正和王禹称。
吕蒙正以敢言著称。前年,皇上出行,眼见得京师繁荣,人烟稠密,情不自禁地夸耀道:“太平兴国,盛世太平。”
吕蒙正当即反驳道:“圣上,太平兴国并不太平。北有契丹虎视眈眈,西有平夏地处处狼烟。太平兴国,更非盛世。汴梁城中歌舞升平,汴梁郊外,却饥寒交迫。”
赵官家闻言恼怒,当即将吕蒙正贬到国史院修国史,改吕端为相。并怒而改元,改太平兴国为雍熙。
王禹称幼年家贫,以磨面为生。王禹称虽然出身贫贱,但却自幼聪颖,七八岁就能作诗行文。
一天,王禹称随父亲送面到济州衙门,恰巧遇见了州从事毕士安,在教自己的孩子对对联,看见他来,知他能文会对,便让他以“石磨”为题,对个对子。
王禹称脱口而出:“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
王禹称因此深受毕士安的赏识,留在子弟班读书。
一天,济州太守宴请宾客。于席间出一上联,鹦鹉能言争似凤,一时举坐皆不能对。
王禹称刚巧和毕士安的孩子们在庭院中玩耍,被毕士安看见叫过去,令其对下联。
王禹称略一思索,朗声对道:“蜘蛛虽巧不如蚕。”
满堂俱惊。被毕士安赞为经纶之才,加衣冠呼为小友。从此,王禹称才名远扬。
此刻,王禹称任右正言,虽然官职比不得吕蒙正,可其才名却日下无双,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俨然一代宗师。因此,皇上命他同吕蒙正共同主持这个盛会。
在坐的还有寇准寇仲平,王旦王子明,孙式孙宗右,杨亿杨大年,刘筠刘子仪,黄居采,王延德,梁颢,魏野,林逋,王钦若,丁谓等诸多官员名士百余人,济济一堂。
赫连山为主要陪客。
寇准听说不让他传旨杀李继迁之母了,当时便一溜烟似地跑来赴宴。
白吃谁不吃,不吃白不吃。这在别人,自重身份,或许不会如此下作。
老寇不管那些,他的名言是,除去亏不吃,别的全吃。
首席上,吕蒙正、王禹称、王旦、王延德、黄居采、孙式、梁颢、林逋、魏野,加上赫连山,十人一席,正襟危坐。
寇准、向敏中、高峦、王钦若、丁谓、林特、杨亿、刘筠八人,坐了次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