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有的主张接纳李继迁,有的主张不接纳。
萧太后乃华夏民族有数的女杰之一,文韬武略尽皆出众。虽以韩德让和耶律斜轸等参政,却每每独断乾坤。
在众人议论过后,已经胸有成竹,便考验锤炼儿子,微笑着问:“皇儿以为如何是好?”
隆绪迟疑不决地说道:“如大丞相所说,平夏部地少人稀,李继迁兵微将寡,能有多大用途?现今那里已经尽为宋朝所有,贸然接纳这些宋朝叛逆,势必牵动宋辽关系。此时与宋朝开战,好象还准备不足。此举是否有意义?别弄得得不偿失,就没意思了。”
见皇上无意接纳李继迁,耶律齐有点上火。没等耶律齐王爷说话,西南招讨使韩德威便出班奏道:“皇上、太后明鉴,河西为中国右臂,向年府州折氏与银、夏共衡刘汉,至使大兵援应无功。现平夏被宋所得,更应争夺。今李氏来归,国之利也,宜从其请。”
耶律齐接道:“皇上、太后,西南招讨使说的极是!既然我朝与宋水火不相容,今天不打明儿也得打,那就不该将李继迁拒之门外。倘若寒了他的心,或归宋或被宋歼灭,我朝都将失去一个攻宋的外援。而宋朝平定西北,必定来攻击我朝,那时悔之无及。”
“老王爷宝刀不老,言之有理。”萧太后笑逐颜开:“就依王爷与北院枢密使及韩德威之议,接纳李继迁。准备停当便择日宣召西使进宫,由皇帝亲自颁诏,封赏李继迁。”
耶律齐急忙道:“皇上、太后,那老臣就去知会西使去了。”
萧太后微微点头,笑容可掬地道:“那就辛苦老王爷了。王爷有日子没这么上心办事了,是受西使的礼了吧?”
“太后,别提了。老臣一两银子没得到,倒把先皇赐的金玉如意搭上了。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等有功夫,老臣再细细向皇上、太后禀报。”耶律齐乐颠颠地施礼下殿。
萧太后愕然。满朝没有不知道的,为了这柄金玉如意,耶律齐六个儿子窝里斗,打的乌眼鸡似的,他谁都没有给。现在,他却将这宝贝搭给西使了,这是怎么回事?
韩德威见状起身施礼,乐不可支地道:“太后有所不知,老王爷这回可赔大发了。他认了西使的如夫人为女儿,不但将金玉如意给了女儿,回头还得搭上大批的嫁妆哩。”
“原来如此。”萧太后点头,忍俊不禁:“怪不得他如此上心。”又似有所悟地笑道:“都说他是糊涂王爷,他比谁都精明着哩。这么一来,他算是将灭族大祸消于无形。”
众人迷惑不解,只有韩德让微微点头。萧太后顾盼了一下道:“没事就散了吧。”
耶律齐老王爷兴冲冲地回府,一进门便嚷嚷:“女儿,不辱使命。太后答应了。”
千玉花花正和老王妃在堂上闲话,急忙起身迎道:“爹爹慢些,看绊着......”
千玉花花一边说着,一边上前搀扶老王爷,笑道:“凭他天大的事,也没有爹爹的身体要紧......”
耶律齐老王爷美的满面春风,乐着对起身相迎的王妃道:“看着没?女儿就是知道心痛人。那几个兔崽子还怪我心疼女儿了。这么知冷知热的女儿,谁能不心疼......”
“疼,为啥不疼。别光说嘴,女儿、女婿的事办好了没?”老王妃笑容满面地催问。
老王爷被干女儿扶到桌边坐下,得意洋洋地说:“全办好了。亏着小韩德子帮腔,要不然真不好办,连韩德让都反对......女婿呢?太后要择日见他,由皇上亲自诏封。”
老王妃欢喜,可笑到一半,却抽泣着抹起眼泪来。
老王爷恼了:“哎我说,你这老婆子是咋回事?不办你催命,办成了你又哭,这是怎么了?”
老王妃抽泣道:“让你办也没让你办这么快啊!诏书一下,女儿就得走了,我能不哭吗?”
老王爷也叹息着没了兴头。
千玉花花的眼泪唰地下来,跪到王妃膝前拥着她哭道:“女儿不走了,陪爹娘一辈子。”
“尽说傻话,女儿哪有跟爹娘一辈......”老王妃拍打着千玉花花,无可奈何地劝说。
老王爷连连摇头叹息。
过了两日,萧太后派人诏告张浦,来日在安德殿召见。并特宣千玉花花一同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