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舟山捕鲸_龙的诉说_奇书网
返回

龙的诉说

首页
第二十八节舟山捕鲸(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安排好了涂大力之后罗承续对岛上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视查,也享受了一领导的待遇。整个岛上各处基本上都在他的预期之内。罗承续犹其重视的是山寨的加固和苦力营的加固,并且还四处的观察了他们的住处。原本是想看看这些个家伙会不会挖地道跑路。结果这个没有发现,倒是发现这里的环境非常的差。臭气熏天的,苦力们承受了商会所有的重劳作。所以平时回来之后对于卫生自然就没有任何的要求了。结果大营里是屡尿横行。而现在已经是五月的下旬了,所以温度非常的高。万一有一个苦力生病的话那结果主是整个苦力营可能都会生病。然后整个小岛都有可能会生病。这处可怕的事情万一发生……

罗承续都不敢去想了,实在是太可怕了。而后面的石锁看到罗承续突然的停了下来道:“二公子,可是有哪里不妥。”

“没事。走吧”罗承续不觉冷汗直流。但是他目前实力没有多余的劳动力来改善苦力们的生活环境。新来的移民们都在建设自己的住房。而象一些未来的厂房和船坞船台等都是苦力们在做。而原来的商会人员们还要进行生产。那些未来的纺织女工们由于没有原材料,所以只能被罗承续安排来制作短箭和火药这些东西。所以商会的人手实在不足。看完了这里之后罗承续又带着沉重的心情去视察了一下其他的地方。

船台、船坞、新工厂建设等地都如期的在进行着,进步虽然与预想当中相差不大。然后罗承续去看了陆战队的训练。由于最近陆战在罗承续的要求下加入了一些新的队员。虽然都是之前的练家子们当初一起习武的师兄弟,但是水平依然有所下降。现在陆战队已经达到了八十人了,罗承续准备再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排出第三个排来。然后再来到了盐场。

“小老儿田德良参见二公子。”田德良非常恭敬的过来给罗承续作揖。罗承续却热情的抓着他的手一起向着盐场前进。现在精盐的制作已经在盐场的边上进行的,所以所有的盐工们都在这里。

“哈哈,田大叔客气了。我观盐场在田大叔之治理之下也算是欣欣向荣了,甚感欣慰。”罗承续与田德良一左一右的前进。田德良的手被罗承续抓着,所以自然无法跟在他的后面。而罗承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结果是周边的劳作之人在给罗承续致敬的时候同时也是给田德良在致敬。

“田大叔,几日前承续听说你于前月托运输队里的人把家里人接来了。”

“二公子百忙之中还记得小老儿,实让小老儿惶恐。小老儿到了岛上之后不但吃得好,睡得好。还有钱拿已是托了二公子的福气了。见家中几个子弟到现在还在那边吃苦实在有些不忍。故二公子让我等接过家人过来。所以小老儿便也接几个家中子弟过来享几天清福了。”

“好啊。商会正需要这些青年。可有安排他们去上学。”

“有有有,二公子大才。他们几个能够跟着二公子学习圣人之学乃是他们的福气。小老儿每日里都敦促他们习字。海边别的不多就这沙子多。习字什么的都很方便。”

“嗯。”罗承续应了一声,他的注意力被盐场里的工人们所吸引。与几人一起边走边看,但是没有再说话。而田德良就跟在他的后面慢慢的跟着,准备随时给他解决疑问。

但是罗承续看了好一会儿。也问了几个小问题之后却一直都闷闷不乐的。田德良跟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的说道:“二公子可是有何不快。”

“哦,只是有些问题思不得解。”罗承续说道。

“二公子也勿着急,相信总会有办法的。”田德良说道。对于他来说罗承续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基本他也认为自己一定的解决不了。所以边罗承续的麻烦是什么都不过问。

反而是罗承续倒是来了兴趣:“田大叔可见过海中的大鱼,鲸?”

“鲸!这……小老儿非但听过,且食过。”田德良想了想,反正没有危险所以说道。

“哦!”罗承续两只眼睛都亮了起来:“此事当真。”

“小老儿便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欺于二公子啊”

“那田大叔是在哪里吃了鲸肉。”

“是在小老儿的家中。乃是一个远房当年过来看小老儿的时候带过来的。他那里有些胆大之人喜欢出海去捕杀那些大鱼。”

“当真!”

“当然。”田德良在这个时候才觉得罗承续象一个孩子。

“大善。那你那远房住于何处。可寻得着。”

“这……我也与之有几年未见了。他住在北方的沈家门。”

“妙极,那田大叔就算我等找寻你那远房好了。若是寻得着重重有偿。”

“这……”田德良倒是一时为难起来。他不怕罗承续会害他。目前所知罗承续真是个大善人。从不无故害人。而且还收留了那么多没有饭吃的人。而是怕万一找不到那个远房必定会让罗承续失望。对于这个帮助了无数人的孩子哪怕是让他失望都会让田德良感到负罪感。但是看着罗承续那兴奋的神彩田德良还是下定了决心:“好吧,那便依了二公子。”

……

后世的舟山沈家门是一个与它与秘鲁的卡亚俄港、挪威的卑尔根港被称为世界三大渔港而得到了“渔都”和“小上海”之称的著名渔港。年产量达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商品鱼的二分之一。可见其“渔都”之名实致名归。整个沈家门港口十余里之长。每到渔汛时节里就万舟云集。场面哪里是壮观能够形容的。但是这个时代里沈家里却没有后世的盛景。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将这个时代还被称为昌国的舟山降州为县。又在此设千户所。之后汤和经略的时候又奏请朱元璋废县,只留千户所。后经王国祚面奏并力陈厉害,结果是准了舟山岛上留下五百余户八千余人而以。一个自宋以来的兴盛繁华的大岛就这样一下子凋零了下来。再加上后来的倭寇不断的对这里进行抢掠,所以这里的住民也越来越少了。

而在王国祚对岛上的迁徙之后的翌年昌国县正式的被废除。而舟山也得到了现在这个名字。于是昌国卫被正式的移到了现在的象山东门岛上。也就是李二狗帮助罗承续买得火药的地方。之后此地都有设水师直至英宗朝。

而在英宗朝时居然有人说:“自水寨建立后,屡有倭贼登岸杀掠,皆因城守乏人及水寨海船重大,非得顺风便潮,卒难驾驶,不能赴援。宜照洪武时例,各依卫所守备,改海船作快船,于巷(港)口守瞭,彼此就援,则倭贼畏慑,民人奠安矣。”

当时罗承续了解明代舟山历史的时候对于这个仁兄只说了一句话:“狗屡我见得多了,象你这么臭的狗屡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于是自永乐朝以来的三大水师大营被撤。中国人的悲哀不在于中国人不是海洋的民族,而在于无知文人的祸国殃民。中国不是没人知道海权的重要,而是在于无耻的文人们把国防当做是为自家谋利的工具,自己不行也不能让他人染指。结果是越治越差,越差越治。最终就玩躲猫猫。好象你不要海了,人家也不会要海一样。若不是倭国这个时代里造船实是落后到难以形容的话那中国海防怕是早就被迁到了陆上进行了。

之后舟山水道就成为了倭宼入侵的康庄大道了。由于原本这里就是朝贡勘合贸易的必经之地。所以自然对于倭寇来说熟门熟路了。

一直到几年前,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的时候才再次在舟山设置了中中,中左两卫所。派了526人过来。虽然明说是派了精兵过来。但是罗承续用屁股都想得到是什么兵被派了过来。估计都是那些平日里不受重视又没钱贿赂上官的人才会被“发配”到这种地方来。所以这个时代的沈家门可以说是历史最为低潮的时候。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