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憨夫去种田_分节阅读_52_带着憨夫去种田_奇书网
返回

带着憨夫去种田

首页
带着憨夫去种田_分节阅读_52(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天亮时,王博比赵扬先起床,让他感觉到奇怪的是,王渊没有戒指依旧热得扇扇子,嘴里还是嘟哝着同样的话。

“三哥,你倒是说说,你穿这么点衣服,怎么就热起来了?”扯了扯王渊的褂子有点嫌恶“还有,老夫人教你什么了,为什么会发热?”一定是有口诀秘密掌握在王渊手中,否则不可能每个夜晚都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说,你的这件褂子有讲究?”王博也只是随口这么一说,褂子的材料自己是亲手摸了好几遍,应该就是粗布麻衣,没什么特别之处。之所以这么说,是想要引出正确答案。

褂子有讲究?听到这话,门外练功的赵扬顿了一下。他其实也觉得奇怪,一直没闹明白王渊身体发热是什么原因。刚才出门时见王博和他并排坐着,心下好奇就没走远,只在门口练功。果然,王博背着自己另有所图,话语中还提到了老夫人,知府家的老夫人,那就不是空穴来风之事了。褂子两个字深深的印入了脑海。

如果真如王博所说,褂子是一件宝,拿到手送给京都的贵人,那自己以后岂不是、、、

这次山中之行,一行人以住了三晚,最后在徐渭强烈要求下离开了。特意交待了郑嬷嬷要用心的款待他们,结果还是每顿都要煮饭做菜,累得郑嬷嬷和可儿不行,三姐也不能愉快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王博算是白来一趟,对王渊怎么哄骗利诱,他能说的就只有两个字,转和热,具体要怎么转动那个戒指才能热起来也说不清楚。郁闷的他开始怀疑自己判断失误,特别是第二天,见王渊从不离身的褂子也没穿在身上,穿着貂皮大衣还抱着双臂突然喊冷眉头不可察觉的皱了好几下。

有人忧愁有人自然欢喜。

策马扬鞭远远的将徐渭主仆王博甩老远这才勒紧疆绳忍不住放声大笑,似乎看到了回京都后的大好前程。

客走主人安,客已走半日胡嬷嬷还是不安心。

“少奶奶,要不,出了正月就开工修房子吧,你看来个人客多不方便!”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年就修了,只是娇娘要开作坊铺子,她的想法是等有钱的时候再大修多修,建一片宅院。老夫人留下的钱财,胡嬷嬷准备用一半的给娇娘创业,留下一半以防不时之需,毕竟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最不明智。自然,手中的银两也没有向娇娘透过底。

“嬷嬷,说起做粑粑都轻松,但问题是要米来做啊。作坊铺子才走上正规,生意虽然说不错,但也没什么结余。修房子就得要银子啊,我手上要有个千儿八百的银票,想修也就修了!”娇娘也只是诉诉苦,没想过要抱怨什么的。

“修房子,银票,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渊在怀里摸了又摸,果然摸出来一张皱皱的纸递给娇娘“银票,银票!”

“少奶奶!”胡嬷嬷笑了,自己这个少爷虽然是憨的,但还知道有银票要交给媳妇儿“少爷也想替你分忧了!”

“还别说,自从跟了谭先生学识字,他懂事多了!还会写好些字了,嬷嬷,你说,他的病要是好了说不定还能考状元呢!”这也就是一句宽心的玩笑话罢了,娇娘笑着接过王渊手上的纸,原以为就是他随便写字的纸,低头一看时吓了一跳,尖叫起来:“嬷嬷,快看!”

“什么?”少奶奶是稳重的人,有什么值得她大呼小叫的人,除非少爷还真给了她银票,这样想着接过娇娘递过去的纸看了一下:“少奶奶,是银票,而且,是德盛昌的银票!”

“是啊,面额,胡嬷嬷,你看面额!”银票认识,德盛昌是什么娇娘不清楚,但王渊从怀里摸出来的银票金额巨大,如果是真的,足够吓她一跳了。

“德盛昌一千两的银票!”胡嬷嬷看着银票抬头问娇娘:“少奶奶,你给少爷的?”

“我哪来的钱啊,不是你给的?”娇娘这次是真的受了惊吓“老天,嬷嬷,他从哪儿来的钱?”有这一千两银票,可以做很多事的,哪用得着住茅草屋遭人白眼。

围绕着这张银票,娇娘和胡嬷嬷是猜了半天,又追问了王渊。

“卖钱!”王渊嘿嘿的干笑两声再无其他言语。

憨子会做生意卖钱了!问题是,这人浑身上下除了那身肥肉以外还能有什么卖钱?玉扳指?胡嬷嬷连忙抓起他的手看时,还在!貂皮大衣在;玉扳指也在;胡嬷嬷朝娇娘摇摇头“我真不知道少爷将什么卖了钱?”

“我倒是想知道他什么时候卖的钱?”娇娘也不知道“难道他身上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两人说得上是被林氏给扫地出门的,值钱的东西一点儿没带,最后便宜了抄家的官府。从燕儿沟到昌州,再到徐家,直至水口山村,再穷再困难的日子,这家伙也没说自己身上有银票啊。

“我看看!”胡嬷嬷不放心,最后又看了一遍银票“少奶奶,这是京都德盛昌银票,咱们可没人去过京都!”

京都,德盛昌!

“赵扬!”二人异口同声说道胡嬷嬷诧异“少爷的银票是赵扬的?”

“拿的赵扬的?”原本想说偷,娇娘觉得不太好,临出口改了一个字:“不对啊,赵扬会武功,警觉性高,怎么银票会被人拿了都不知道?”

“少爷不是说卖钱吗?是赵扬给少爷买东西付的银票!”胡嬷嬷打死不相信自己的憨少爷会有偷人钱财的这一天,真能见钱眼开了那就不是憨的了。

☆、第93章谁比谁苦

胡嬷嬷和娇娘将王渊浑身上下翻看了个遍,最后发生只少了一件麻布褂子。

对于银票,胡嬷嬷主张退还,娇娘却建议修房。这些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王渊身上有什么值得他们付出的倘且不知,但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便宜不能让他们都占了。

幸福来得太快了!

朱木匠带了泥瓦石三匠又进水口山村了,这一次王家修房子,那可不是简单的三五间屋了,而是一个大宅院。这一单生意做下来,足够自己这些匠人挣好些工钱了。

麻布作坊和壹品堂也开了店铺门,一时之间,因为王家的存在热闹了整个水口山镇。前来领取料加工的人数多起来,麻布作坊的女工们忙忙碌碌,壹品堂的生意也渐渐火红。

“年前怎么没买?”有熟悉的人相互问道。

“都知道过年穿新衣,布料肯定贵,咱又不是小孩子,不凑那热闹!”来人笑嬉嬉的回答:“这个时节买节约!”

买卖东西确实也要看市场供需,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是道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娇娘看顾客走后对韩江道:“每个商行都有它的淡旺季,你慢慢的总结经验,就会知道其中的关联了!”

“是,少奶奶,韩江会努力学习!”点点头,韩江道“这些时日我一直在想,旺季时节卖布匹,淡季时,咱们要不要做点别的营生?”

“不着急,慢慢来!”能想到为淡季找出路,确实是个做生意的料。再想着最近他的上进好学,或许,未来王家的大掌柜还非他莫属了“你的亲事准备得怎么样了?”出了正月,罗氏就张罗着请媒人,再娶小儿媳妇条件也比当年好,自然更用心。

“多谢少奶奶惦记,娘说婚期订在三月!”韩江道“少奶奶,我想在茅草屋成亲!”现居的房子是没有自己的份了,想要在镇上住也不太可能,李氏生性老实,还有一个,小宝需要一个娘照应。虽然罗氏和江铃待他很好,但是大嫂即将生产,到时候,娘还要照应她,哪有空管小宝。谭先生告诉自己,小宝的天资不错,要是好好培养,说不定也是一个人才。这一点让韩江干劲更足。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