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我还是不放心娇娘!”季氏等阿生走后:“听说郑嬷嬷也不在她身边伺侯了,嬷嬷,要不,你替我跑一趟?”要不考虑着正月初二玉娘回家季氏都想亲自去一趟了:“元娘跟着赵扬去了京都,娇娘又回不来,只有玉娘回来,要是不在家,她又该多心了!”
“太太,等正月里有空再去看看,老奴看过三小姐的年礼了,比往年更丰厚,说明三小姐日子过得比咱们想象中的要好!”等看了娇娘的年礼,周嬷嬷心里默默的点了点头,转头对季氏道。
“此话当真?”季氏有些不信,拿过周嬷嬷递上的礼单细细看了看。
“三小姐应该过得不错?”这年礼虽然没有二小姐的讲究,算下来价值也不菲,周嬷嬷道:“不知是三小姐亲自布置的还是那个胡嬷嬷办的!”
“曾听叶姐姐说过,那是一个很得老夫人心的老人儿,也只有她置办的年礼才让人挑不出理儿!”季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娇娘身边是福还是祸!”
“太太放心,从王家没落到现在,她还这么忠心的跟随,无论姑爷在哪儿,我想她定会护着三小姐的!”周嬷嬷感叹道:“这也算是老夫人当年修下的福缘了!”
“她哪是护着娇娘啊,只是护着娇娘肚子里的那个孩子罢了!”以儿子为尊的人大有人在,别的不说,徐富贵就是一个。这个胡嬷嬷,若是娇娘生下一个儿子,那以后的日子肯定会好过,自己也不用操心了,怕就怕,生一个女儿,却被她一个老太婆把持了产业。怀不怀孕,都让她心里不是滋味。季氏真是担心不已。
当娘的都不容易,担心了娇娘怀孕,还担心元娘和玉娘如今都没有好消息传来。那两孩子也是敏感的,说不定心里又会多想了。
事实上,玉娘听说娇娘怀孕后,心里更不是滋味。比自己小的妹妹都要当娘了,而自己、、、、
那个小女人都要当娘了!王博更不是滋味。憨憨的三哥居然能、、、、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了。对了,听说他走丢了。这人还能走丢!去年没能问出个所以然,今年想要再问,却成了无头事了。看来,也只能成为压箱底的宝贝了。也不知道去哪儿,何年何月才能询问到想要的结果。
京城的腊月底,四处洋溢着节日的氛围,此时街头商家更是准备赚个满盆满钵。果然到了京都才知道官小,王渊历来知道京都每一个不起眼的商家背后都有一个惹不起的后台。雄心壮志的出来,近两个月的时间了,还没有落脚,王渊有几分惆怅了,在小妻子面前夸下的海口,也不知道能不能兑现。此时的她,又在家干什么,边想边抬脚走进了客栈。
“徐公子,今天怎么样?”店小二很热情,特别对这种落魄的书生秀才之类的人更胜。用掌柜的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他哪天就发达高中了呢?在人落魄的时候扶一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日后定有大收获,这叫低级投入高效回报。虽然眼前的年轻人说是来京城寻求发找的,没有金钢钻是不敢揽玉器活的,这人没两把刷子怎么敢上京都。
“果然是寸土寸金,寻了两三个铺子,价格没谈下来!”王渊笑笑:“看来明天还得继续寻找!”店小二口中的徐公子正是自己。到昌州后,花了一百两银子买了一个路引,开具的名字是徐家沟徐富贵之子徐洋。之所以借用徐家的名头,那是因为徐家也就是一个小小员外,没人会在意多多少少的一个人。而王家,如果在京都做大了,有心人一查起来,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一扯就是一大堆。
“不急不急,这寻铺子和姻缘一般讲究缘份!”店小二能说会道,热络的和王渊拉着家常:“城西住贵人,城南住富人,城东住穷人,城北住外人,看徐公子想做什么人的生意,就往那些方向寻铺子最合适不过!”
“多谢小哥指点!”要做什么样的生意王渊一直没个头绪。寻了个机会说走就走,身上没带银子就典当了玉扳指,钱就如米缸里的米,天天舀那么一点点,又没个来源,很快就要没了。再不想办法,连过年都没法过好了。王渊对店小二道了谢就回了自己的房间。
☆、第98章豪赌的运
的人注意力已不在石头上了,只看着冒出来的王渊发笑,这家伙,脑子一定不清醒。别人的事诸葛亮,自己的事猪一样,一听是猪油蒙心,来了个比卖石头更想发财的人。听这人说一块玉石十两银子,他居然要掏钱吗,这明明是一块石头啊!
“你这儿一共有多少?”王渊看了看石头大小不同,颜色形状各异。
“一共七十块,我挑的最好的运出来的,你要是都要了,就给个吉利数六百八十两银子,全都归你!”这是要全包的迹象,男子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兄弟,你是识货的人,一定赚大发了!城北住外人,所谓的外人,自然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王渊其实也属于店小二口中的外人,这日,他溜跶到了城北。
”这年月,想钱想疯了的大有人在!“一群人围着议论纷纷,时不时有人挤了出来摇头讥笑。
”说这些石头里有玉呢,骗人的把戏都不带技术含量!“无论是杂耍卖艺还是唱戏卖笑,那可是实打实的流汗流泪,哪像这人,围着一堆石头自称价值不菲,因过年回乡心切处理卖。
”玉都是有钱人把玩的,咱这小老百姓还是喜欢黄金白银!“有人笑笑也走了。
不断的有人挤进来,又不断的挤出去。
”走过路过,机会不要错过,上好的玉在其中,端看你是不是有缘人了!“卖石头的人大声吆喝。
”我说,傻大个,你说有玉在其中,那何不直接取出玉来卖,一堆石头谁会信?“有人起哄道:”行了吧,你,洗洗回吧,这堆石头送给别人砌个茅坑什么的还行!“
”这位兄弟就不知道了,玉这东西讲究缘分,我千里迢迢带来,就是卖给有缘人的!“卖石头的高个男子看了一眼揭老底的男人很是气结,不怕看戏的,就怕揭底的,石头里有没有玉他也没千里眼,自己看不出来,这次走滇西随着货行捎带了一筐出来,这是种无本的买卖。有玉倒好,没玉连过年钱都没地儿挣了。
”这些石头真从滇西带来的?“王渊看了半晌,起哄的人不少,但真正下手的却没有。来京都的人脑子都好使,钱也不少,但谁也不会乱扔钱在一堆石头里。巧的是,王渊在谭生的藏书里曾看过一本札记,滇西产石,石中孕玉,仔细的看完了全书,对原石印象很是深刻,细看之下,这些石头正符合了其特点,俗话说”仙人难断寸玉“”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夏布“。王渊突然间有股豪赌的冲动,死马当活马医,再说了,自己运气一向不错!这样想着就有点蠢蠢欲动。
”如假包换,滇西的玉石,兄弟,来一块?“终于有人问了高个来子略显激动:”咱不要你高价,一块玉石十两银子!“
说得好听,实则是十两银子一块石头!
围观”
“呵呵,我倒是识货,就怕你的货不实!”王渊笑道:“这些东西有玉倒没人信,我家里正缺了些石头砌个微型的假山,看大小合适,七十块,给你七十两银子,你要愿意咱就成交!”
“兄弟,你这也太便宜了!”高个男子嘴角抽了抽,太会压价了。
“一两银子一块石头,也只有我才肯付这笔冤枉钱,你要不乐意就当咱没说!”说着王渊就准备转身走人。
“成,成,七十就七十!”跟货行跑一趟才挣二两银子,石头也能值七十,简直太划算了:“兄弟,你住哪儿,下次去滇西我还捎了给你送来!”
“呵呵,下次是猴年马月,再说了,我做那么多假山干什么?”王渊笑着摸了身上的银票递了过去。
“别这么说,兄弟,你一定是明白人,这种东西,靠的是运气,要信得我过我钱三,包你发财!”骗鬼呢,买石头砌假山,这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笑了笑,王渊没有答话,自己也是京城的一个过客,身上的银子一共才一百两了,花了七十两买石头,靠的确实是运气,也算是一种豪赌了,若赔了就不知道下次在哪儿落脚了。提了一筐石头正准备走,想了想,还是随口说道:“你下次真带了滇西的石头就到城东好悦来客栈找一个叫徐洋的!”
原来是城东开客栈的,围观的人恍然大悟,那地儿虽然住着穷人,但穷人里面也有富人,比如这个一石掷一两银子的徐洋就是典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