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你和男(女)朋友最近怎么样
朋友之间,虽然常谈论许多私密话题,或者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但是有一些话是“雷区”,最好不要去触碰。当然,如果不说出来会违背自己的良心,暗语就成了最佳的表达途径。
前不久,有个朋友失恋了。听说他女朋友脚踩两只船,最后经过一番比较,认为朋友稍逊色一些,就把他给“踹”了。
朋友约了一大伙人去喝酒,以消解心中的郁闷。酒至半酣之时,朋友说道:“我真傻呀,当时好多朋友提醒过我,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原来,他的许多朋友都曾见过他女朋友和另外一个男人非常亲昵地出现在公共场所。但是,这种事情不好直说,真要说明了,万一被朋友视为挑拨关系可就不好了!于是,大家便旁敲侧击地说:“你和女朋友最近怎么样呀?”
朋友不明所以,只顾着回答:“当然挺好了。”
听到这话,别人自然不好再往下说,剩下的话就只能“烂到肚子里”了。
直到有一天,朋友亲眼看到了女朋友的背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和女朋友最近怎么样”是好朋友在提醒自己。
朋友的事情很有代表性。如果他能够细心琢磨一下,自然不难理解“你和女朋友最近怎么样”的含义。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朋友为什么会突然对你们两个人的关系表示关心呢?这岂不是传递了一种信号吗?
“你和你的女朋友最近关系不太好吧”这才是暗语真正表达的意思。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恋人之间闹点小矛盾很正常,如果我们直接告诉朋友,自己看到了“可疑情况”,那无异于引火烧身。如果事情是真的还好些,如果是误会,那岂不是会被朋友认为“挑拨关系”,搞得连朋友也做不成了。所以,不妨用暗语“你和女朋友最近怎么样”来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在关切地问候,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类似的暗语还有很多,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一次,突然有人对我的朋友说:“你男朋友最近好像非常喜欢看电影呀!”开始,她还以为对方是对自己的男朋友有什么兴趣,后来又一想这不可能。冷静下来之后,她想:“以前,男朋友对电影都不感兴趣,怎么会喜欢上看电影呢?”她思来想去,终于意识到这是一句暗语。于是她约男朋友出来,谈起了这件事,男朋友以为自己被她抓住了什么证据,于是赶紧对她坦白了自己移情别恋。
“你和男(女)朋友关系不错”是一种常态,这种常态很少会被朋友当成话题来议论。当他们有意提起这一点的时候,就表明常态发生了变化,有可能出现了他们不好意思明说的问题。也许,他们所说的不一定是对的,有可能是曲解了事实或产生了误会,但是他们只要一提起这句话,分明就是发现了什么情况。
当我们听到这句暗语时,要想搞清楚状况,可以委婉地询问:“是不是最近碰到我男(女)朋友了?给点儿提示呗。”或者可以提出:“我和他(她)最近出了点儿小问题。你能不能帮帮忙,帮我提点儿意见?”“你这样说我听不明白。你也知道我这个人脑子不好使,干脆你明说吧,我不会怪你的。”“大家都不是外人,有话不妨直言。”这样的话可以引导对方继续谈下去,让你了解到更多的情况。若是对方住口,不再谈及此事,你也不要强求,可以适当地表示一下感谢。这样一来,对方会明白自己的话发挥了作用,既不会觉得你不识趣,也会感觉自己的付出值得。双方的关系也会因此更亲密一些。
当然,如果你不想让这一话题继续下去,不妨对这种暗语敷衍几句:“还行!”“挺好的。”这样一来,朋友也会知趣地住嘴。接下来,你再去展开调查也为时不晚,也许真的只是一场误会。
“你和男(女)朋友最近怎么样”这样的话,往往传达了很多信息。听到之后,不妨多一分敏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寻找答案,对有心人来讲,并非难事。
06、你跟某某熟不熟
大家都知道,有铺垫的文章情节更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事实上,说话也是如此,聪明的人往往会用暗语来进行铺垫。这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一次,我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要来家里看看我。听到这个消息,我当然很高兴,于是和妻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招待他。
这位朋友来的时候,带了很贵重的礼物,我感觉他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要说。果然,他刚坐下没多久,就很小心地问我:“你和xx英语培训学校的校长熟不熟?”
我想他可能是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于是赶紧说:“挺熟的啊!我们前不久还在一起聚过呢,有什么事情你就直说吧,是不是需要我引荐一下?”
朋友如释重负,赶紧举起酒杯敬我:“老兄你真聪明,我正有此意。”
原来,他的女儿想去那个学校学习,但是已经过了报名日期,现在各班的招生工作早已结束。他去学校咨询的时候碰了壁,老师不同意接收。这个英语培训学校可一直是“人满为患”,如果校长不开口,谁敢接收学生呢?
听了这话,我立刻答应帮忙。毕竟这是一家私立的英语培训学校,校长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所以,此事很快就办妥了。
事后,朋友非常感激我。
如果不是我从朋友的暗语中明白了他对我有所求,可能我们的沟通不会如此顺畅。
众所周知,求人办事终归是一件难开口的事情,就算是朋友之间也是如此。“你和某某熟不熟”通常情况下便成了一句投石问路的话。对方显然知道你可能与这位某某认识,但是摸不清你是否能帮上忙,是否愿意帮忙。如果贸然相求,被你拒绝之后,往往有一种下不了台的感觉,岂不是很尴尬。所以,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同意帮忙自然会接话;如果不同意,也不会直接拒绝,这样他即便事情没有办成,也不至于没面子。
我上大学的时候,曾和一位朋友去辅导员家请他帮忙办事。这位朋友的学生证丢了,补办的话,需要回原籍开一份证明材料。朋友想请辅导员帮个忙,看能不能让相关工作人员通融一下,不用跑那么远,简化程序办理。朋友开口相求之后,辅导员没有接话。朋友一下子就愣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将谈话继续进行下去。最后一咬牙,他再次重复了自己的请求,结果被直接拒绝。这样一来,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后来,朋友对我说,自己见到了辅导员总是绕道走,因为怕彼此尴尬。
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年龄太小,很多的事情不了解,也不懂得如何把话说得更加妥帖。如果当时用“您和某某熟不熟”先铺垫一下,事情就不会弄得如此尴尬。当然,辅导员也一定能听出其中的暗语,自然地作出反应。唐突地直接开口求人,不仅不礼貌,也可能惹人反感。
“你和某某熟不熟”的暗语,已经表达了你求人帮忙的意愿。如果对方热情地迅速作出反应,那无疑证明其打算帮忙,此时不妨直言相告,估计事情办成的可能性相当大。
反过来,如果我们听到有人这么说,自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回应。如果能够帮得上忙,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关系还不错。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别客气,你直接说就行,我可以试试。”如果不是很熟,需要回绝,我们可以这样说:“那个人我不是很了解。我连他的电话都不知道,只是见过一两次面,没准他早就不记得我是谁了。”对方一听,自然不好意思再往下说,那么这次谈话将就此画上句号。
“你和某某熟不熟”这句话,其实很富有人情味。这就像是一场戏的开场,他搭好了台,就看你是不是想唱了。如果你有意,那么一定会有一场好戏;如果你志不在此,那么对方也只好收场。当然,听懂对方的暗语并委婉拒绝并不是一种心机,更不是一种诡计,为了不伤害友谊,不直来直去地硬性拒绝,是一种说话的智慧。
07、还不就那样
当我们遇到了难堪的事情时,总是不希望这件事被人反复提起。正所谓“哪壶不开提哪壶”,某些难堪的事情其实是谈话的禁忌。可是,往往有的人不识趣,偏偏要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这时候,就会让人不耐烦,继而用暗语来终止这样的谈话。
我认识一位男士,他的一个朋友是背包客,工作一段时间后积攒下来一笔钱,就会背起行囊外出旅行。朋友的潇洒是我认识的这位男士梦寐以求的,但是他不具备随时可以出行的条件,就只有羡慕的份。每次朋友回来,他都缠着对方讲旅行的见闻,还帮对方整理出行拍摄回来的照片和一些纪念品。
前不久的一次旅行中,背包客遇到车祸,受了伤,在医院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了健康。这件事情给他留下了惨痛的回忆,平时他很少提起。
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席间,这位男士对背包客说:“上次受伤之后,你没留下什么后遗症吧?”背包客摇了摇头。接着,他又问:“你不是经常出去吗?在我看来,你有着丰富的旅行经验,这次又不是什么危险的地方,怎么会受伤呢?能给我们讲讲当时的情况吗?”
背包客有些不悦,却竭力控制着没有表现出来,假装神色平静地说:“唉,有什么好讲的,还不就那样。”
可是,这位男士非常想听他在野外的传奇故事,问个不休。后果可想而知,背包客找了个借口,中途离席。这时这位男士还没有明白自己错在哪儿,继续说:“咦,别走啊,我真的很想知道的。”我只好把他拉住,让他说话注意点儿。
在这件事情中,背包客已经用“还不就那样”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即不想再继续讲这件往事了。这是一种拒绝将谈话深入下去的暗语,如果理解的话,应该识趣地住嘴或者转移话题,以免闹得不愉快。
“还不就那样”表达了一种无奈,缺乏兴趣。朋友说这句话,是希望你不要再提这件事。做人要识趣,要体谅朋友,不要没脑子,一个劲儿地追问别人不想提的事。
一次大学同学的聚会上,我看到以前总是带着妻子参加的小梁这次居然只身前来。他消瘦了许多,神情憔悴,好像最近经历了什么事情。
我像往常一样和他打了个招呼:“嫂子怎么没陪你来,最近你们还好吧?”
小梁敷衍了一句:“还不就那样。”接着就不多说什么了。我看他的神色,也不像是想多聊几句的样子,于是便识趣地住了嘴。
后来才知道,小梁的妻子和他离了婚,已经改嫁他人了。小梁为此情绪低落,参加聚会显然是为了来散心的。
我庆幸自己当时听懂了他“还不就那样”的暗语,没有继续问下去,否则一定会使得对方难堪,这可不是我想要看到的结果。
“还不就那样”其实就是“不怎么样”。既然不怎么样,当然不希望有人提起。当我们听朋友说这话的时候,应该对此表示理解,并敏锐地捕捉对方的情绪,转移话题,挑一些高兴的事情来讲。我们可以用“哦,那就好。对了,我最近遇到一件有趣的事,说给你们听听”“嘿嘿,其实我也是这样,最近也就那样”这类话作为回应,或者可以说说自己的事情,将话题自然而然地转换。这样一来,朋友就会觉得你善解人意、心地善良,你们的友谊也会进一步加深。
当然,类似的暗语还有很多,我们不妨在谈话中用心体会。比如说,提起某事,对方说“唉,别说了”“有啥可说的”“别提那些了,没劲”“早忘记了”等等,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当我们听到这些话时,要懂得及时收住话头,放弃这个话题,以免自己进了雷区,惹恼了朋友,搞得双方都不愉快。
08、现在几点了
在我们与朋友的日常交往中,通常有些话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如果采用暗语,则会稳妥许多。
我的一个朋友特别喜欢去别人家串门。有一次,他来我家做客,谈天说地聊了许久,直到夜里十一点多,他还没有要走的意思。
如果直接提醒朋友时间太晚了,显然不礼貌,也容易得罪人。于是,我对妻子说:“现在几点了?”
妻子会意,特意加重了语气说:“哦,都快十二点了。”听到这话,朋友显然捕捉到了主人言语中的不满情绪,于是满脸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解释道:“瞧,我光顾着说话,都忘记看时间了。对不起,天太晚了,我该走了。”
我们适当地挽留了一下,便和这位朋友告了别。
生活中,“现在几点了”这句暗语用得非常普遍。它是在别人家做客时主人委婉的逐客令。主人需要休息了,或者有其他事不得不让你离开,通常都会使用这句暗语。所以,这句暗语一定要听懂,如果总不知趣,当心朋友将你放入黑名单。
当然,“现在几点了”这句暗语还有许多种表达方式。有的时候,还会借助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如果你谈兴正浓,而朋友说的话越来越少,你就要从“听”转移到“看”了,看一下他是否做了下面的动作:看表、看手机、打哈欠、起身、翻书、整理衣服……这些动作意味着朋友已经疲于和你聊天了。这时,要把握好时机,不要滔滔不绝。此时不说,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说。
能够听懂暗语,便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如果你面对的是自己的客户,更要善于理解对方的暗语,从而适时地结束谈话,准备下次再谈。
“现在几点了”基本上是与当前的谈话内容没有关系的。这横空插进来的一句话,往往预示着谈话将要被打断。当我们说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朋友状态随意,话题随时被打断或被岔开,那么就要考虑,朋友是不是在用暗语表明自己不耐烦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观察一下,看对方是否已经没有兴致再继续当前所谈的话题,然后考虑如何改变自己接下来的谈话内容。要知道,一些新话题的切入,往往会引出新的谈话内容,这样一来,就会改变当前的谈话情境。我们如果需要离开,那么不妨起身告辞,直接表示歉意:“真对不起,光顾聊得热闹了,也没有看时间。既然不早了,那我就告辞了,改日再来拜访。”相反地,如果对方用暗语进行提示,你还要继续说下去,有可能会使自己很尴尬,也会让对方讨厌。
其实,不只是谈话的问题,许多事情皆是如此。对暗语应对得好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善于从对方的言辞间判断出他思维的走向,从中体会暗语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