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午的功夫,大家又掐了一百来丈,然后志明就领着大家去江边把参籽搓洗出来。由于参籽已经熟透,所以搓洗的非常,没多会儿,他们就端着白白的参籽回参场子了。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一心的扑在了拦参籽上头,一天也就能拦二百多丈,后来连静雅和静娴都去干活了。大家一共用了八天,才算是全都弄完了。所有的参籽全都晒出来,竟然比自己家留的参籽多了两倍,这下子连老爷子也都惊呆了,“哎呀,可是没想到,这拦参籽竟然能弄这么些啊,这要是让村里人知道了,还不得后悔啊?”
陈氏瞪了老爷子一眼,“你以为这是容易的活儿啊?你看看,咱们家八个孩子,全都动手,这还用了七八天呢。谁家有咱家这样的条件,离着近便,人手还够的?他们爱眼馋就眼馋呗,大不了明年咱们不弄了还不成?”
静涵笑着看爷爷奶奶两个人斗嘴,知道这是奶奶心疼他们了。静涵心中暗想,等秋天棒槌起了,我再让你们知道这看参其余的好处,到时候你们就会更庆幸当初选择上山来看参了。“爷爷,明年咱们家是不是可以多要点参土啊?这么些参籽,可是能撒不少呢。咱家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多栽些人参才对。”
老爷子听了静涵的话,低头沉思了半晌,这才说道。“唉,你说的也对,可是要多了参土,咱们就得多往上交棒槌啊。一丈参土要四斤,这些参籽,最少还得要十来丈,那咱们家就剩不下多少棒槌了。”老爷子有些心疼往上交的那些棒槌。
静涵在心里暗骂这个朝廷的政策,一亩地能开出来参地大概六十六丈,一丈参土竟然要交四斤鲜人参。这四斤鲜人参最少也能卖一两多银子,要是想去年许家卖的价钱,就是二两多。这也就是说,一亩地就得要六七十两甚至百两银子才行。天老爷,这也太狠了吧?静涵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挣钱,然后自己家买林子种人参。这样即便是交税,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把参农辛辛苦苦的血汗全都交给了朝廷。
“爷爷,你得这么想,等到这一茬参籽长成棒槌,不是也能多卖不少钱吗?咱们这几年在山上住着,侍弄棒槌方便的很。不趁着这个机会多栽点,等到再过几年,哪里还有这样的机会了啊?咱们总不能在山上看参看一辈子吧?”静涵把其中的一些利弊一点点的讲给屋里人听。
志新听了女儿的话,不由得点点头,“爹,静涵说的对。暂时看着是艰难了些,等到咱们把棒槌起了,就能多卖好多钱呢。我看这样能行,爹,咱们不如听静涵一回?”志新看向老爷子。
老爷子沉吟再三,终于下了决心,点点头。“成,咱们就拼一回。这么些年了,一直都是这么小打小闹的,这样子,哪辈子能够挣大钱?就是这头两年,可能咱们要吃点苦了,毕竟手里不会有太多的钱,挺多地方也就是能省就省了。”老爷子参种了一辈子的人参,一直都是种这些,从来就没敢想往大里干。可是这种参的,有哪一个不想着自己家能够有好几百丈的棒槌,秋天起货的时候用成车的往家里拉呢?
静涵一听爷爷这么说,忍不住笑了,“爷爷,哪里就能艰难了?不说别的,咱们一年不还有看参的三十两银子么?另外,我看今年咱们种的地还不错,粮食啥的应该缺不了太多,这样吃的上头也不用太愁。今年大哥一直往镇上的酒楼送鱼和蝲蛄,一个月除了买东西还能剩下个六七两的。再加上我们几个还跟着三叔去挖药材,秋天还能去捡核桃松籽啥的,也多少能有进项。冬天里不是还能打猎的么?这山里可比咱们村子强多了,猎物自然也多的。爷爷,这么想的话,咱们一年就是不算卖棒槌的钱,也能剩下不少呢。是不是啊,奶奶?”静涵一点点的把账算给大家听。
陈氏瞅了静涵一眼,忍不住扑哧一下笑了。“就你个人精,小嘴巴巴的,把家里的账算了个透。对,你说的没错,咱们家这阵子真的攒下了些钱。秋天卖了棒槌,先把林家的五十两还上,非亲非故的,不好用人家钱太长时间。慧心那里,就得先等等了,要不咱家就缓不开了。”
天色不早了,大家一看事情商量妥,就各自回去睡觉。志新和志明先去参场子里遛了一圈,这才回到今年新盖的房子里头,睡觉去了。
如今已经七月末了,离着起棒槌没多长时间,这个时候,最是要当心的。有不少的小偷,都会在这个时候来参场子偷人参,以前老刘头看参的时候,就有被偷走棒槌的时候。所以许家这个时候是特别的在意。每天晚上,志新、志明,就连老爷子和文翰、文成都要出去遛串儿。好在他们在山上也有不短的日子了,参场子里的地形都熟的很,即便是天再黑,也能走的很稳当。老爷子和文翰一组,志明和文成一组,志新自己,这样分成三组,轮换着遛串儿,一旦发现有事情,就敲响铜盆,家里的人听到了,会全都出去的。
参场子里原本养了两条大狗,后来志新又要了两条小狗,如今也长得不小了。这几条狗平日里拴着,晚上遛串儿的时候,就会撒开。这样要是发现有问题,光是这几条狗也能管点用的。
这是看参人最难熬的一段日子,等到村里人把做货的棒槌都起走,才能算是结束。
从七月末到八月初,一直都是晴天的,直到了八月初五这日,开始有点阴天。到了傍晚就起风,而且有越刮越大的趋势,戌时初,就开始下雨了。这样的天气,更是得注意,不是有句老话叫做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么?外面这风雨交加的,可不是小偷出没的最好时机怎么的。
老爷子躺在炕上,听着外头的动静就有点睡不着了。
“你这是咋了?翻来覆去的,还不赶紧睡点觉,一会儿还得起来遛串儿呢。”陈氏听到老爷子有动静,就问道。
“你听听这外头,风可挺大。这样的天,最是危险,我有点睡不着啊。”老爷子低声的说道。
“行了,你先睡会儿吧,你和文翰是亥时起来遛串,再不睡,可就没工夫睡了。”陈氏劝道。
老爷子静下心来,慢慢的睡着了。
这一夜,家里的人都没敢睡实成,男人们轮着班的出去遛串儿。这种天气出去,自然是要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可是风大得很,人穿着蓑衣在风里走,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老爷子和文翰一组还好些,雨不算太大,等到后半夜志新出去的时候,风刮得更厉害了,雨也大,薛氏在屋里担心的也不敢睡觉。
一夜的大风,刮得简直就是个鬼哭神嚎。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雨停了,风也似乎小了些,志新赶紧的出去看看。参场子里,有不少人家的棚子被刮坏了,虽说是木头的棚子用钉子钉的,可是也架不住这样的大风一直刮。
走在参场子里头,看着四处一片狼藉,志新的心里真的是后怕。这家伙,要是晚上遛串儿的时候,棚子上的板子飞起来一块,还不得砸出个好歹来?仔细检查了一下,各家各户的人参倒是没有损失,志新悬着的心才算是落下来。
“爹,你放心吧,就是一些参棚子被吹坏了,棒槌倒是没有损失。外面这会儿风小了很多,今天咱们也得注意了,就怕有人昨天晚上不敢出来,今天白天钻空子。我和志明领着文翰他们去看看,你就在家歇着吧,昨晚上你也够累的了。”志新把外头的情形跟老爷子说了一下。“对了,好像外头的林子里,让风刮倒了不少的树。等着风停了,咱们抽空去弄回来,留着冬天烧火也不错。”
老爷子昨晚没休息好,今天没啥精神,“行,你看着办吧,吃过了饭我先睡会儿,下午你们睡觉,我看着。”他真的是累了。
☆、第六十三章
静涵和文宣他们今天也没有出去,而是领着自己家的那两条小狗,在参场子的周围转悠着,随时注意着外面的动静。昨天晚上,大家都挺乏的,就怕今天有人钻了空子。
好在到了中午的时候,风完全停了,村子里也来了人,大家这才放心。周村长带着人,过来看了看参场子里的情形。“志新啊,你们辛苦了,昨晚上一晚没睡吧?”
“可不是,这一宿,鬼哭狼嚎的,哪里还敢睡觉啊?也多亏这天气太坏,没人敢来山上了,要不然啊,还真是够呛的。”志新想想就后怕,这要是昨晚上有人趁乱摸进来,估计得损失不少呢。不过,想来也没人敢在这种天气出来找死。
“行了,我们去参地里干活儿,去把那些棚子收拾收拾。这会儿人多,你们都休息一阵子,今天晚上更得注意啊。”周村长语气有点沉重。往年有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偷人参,都是村里人轮班上来帮忙看着的。老刘头一天天喝的五迷三道,丢了棒槌也不知道,要是光指着他,那整个参场子能让人偷光了。参场子原来的那几个小窝棚,就是村里人来看参时住的。“今年定下了,八月十六上来起棒槌,这也就十天八天的事了。志新啊,你们就辛苦些,我都跟村里人商量了,今年做货的看参钱,一丈多给加上五文,村里人就不上来了。”
志新听了,有点不好意思,“叔,不用的,咱们干的就是这看参的活儿,一年也就这阵子累些,不用涨钱的。原本就是一丈五文,再加上五文,乡亲们一家就得多拿出来将近一百文了。”能多挣点钱自然好,可是志新怕村里人说他们许家太贪心了。
“你这话说的,往年咱们不也是各家各户的派人上山来帮着看参么?今年不用村里人了,他们抓紧时间收地啥的,这一百文算个啥?就这么定了,这钱你们心安理得的拿着就是。今年啥东西都贵,看看棒槌的价钱咋样,要是好的话,村里会商量着把看参费再涨涨的。你们在山上,可比老刘头要强多了,这个钱,该涨。”周村长把志新好一顿夸,然后拿着家什儿就往参地里走,去收拾被风刮坏的棚子去了。
志新一看参场子里头来了不少人,也就放心了。昨天晚上他几乎一夜没合眼,这会儿困劲儿真的上来了,就跟志明全都回屋睡觉去了。薛氏和朱氏虽然晚上也睡得不踏实,但好歹还眯瞪了一阵子,再者也不好全都睡觉,参场子里头没人管,所以妯娌两个就在外头收拾豆角架。昨天晚上这场风,把地里的庄稼和菜刮倒了不少,尤其是豆角和黄瓜。这两样都是要用架条架起来的,本来就高,这下子,全都倒在了地上。
按节气来说,这个时候豆角啥的也该下架了。今年在山上,地方也多,他们就多种了一茬晚豆角和晚黄瓜,这会结的还挺好。这阵子天气也不错,不像是要下霜的样子,所以就没着急往下摘。这下子,可就得全都摘下来了,要不然即便是不下霜,也会烂在地里的。
静涵她们上午遛串儿,下午也不用了,全都在地里帮着往回抢菜呢。今天天晴,弄不好晚上就会有霜,这些菜要是让霜打了,可就白瞎了。家里这八个孩子,就跟蚂蚁似的,一个劲儿的往家里搬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