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种想法仅仅就在唐振的脑海里停留了几秒钟,他猛然跃起,迅速拉开房门,冲下楼去。
然而,一切都晚了。
唐振新近购买的轿车,已被砸得面目全非。
唐振恼怒了,他想不出谁会对自己有这么大的仇恨。
渐渐的,唐振的脑子清醒了,他毫不犹豫地断定:砸车人,除了黄莺的男朋友,不会有第二个人。
仇恨是不能轻易泯灭的,否则,就不是动物了。
这是报复,是弱势者的报复,不过是较低级的报复罢了。但这说明黄莺的男朋友是个有血性的人,换成自己也会这样做的。但是,赞赏,并不能代替仇恨。
第二天一上班,唐振立刻叫来肖扬,直截了当地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肖扬诡秘地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您就擎好吧。”(本章完)
第三十六章桃色事件(8)
导读:
敲门声。不紧不慢的敲门声。
戚少康从梦中猛地惊醒。
脑海里,梦境依稀;而现实中,敲门声就在耳边。
戚少康突然意识到“这是黄莺回来了!”
梦境竟然与现实惊人的一致。
戚少康顾不得穿鞋,三步并作两步,抢出屋去,直奔院门。
正文:
那是一个极度痛楚的眼神,一个完全绝望的眼神,同时也是一个揭示了秘密的眼神。
戚少康,也就是黄莺的男朋友,任凭他用双手狠狠地抠住自己的脑袋,死死闭上眼睛,也无法摆脱内心巨大的伤痛。
“黄莺,你在哪儿呀?你在哪儿呀?”
戚少康哀嚎着,在夜里,在旷野,在心灵濒死的边缘。
那一幕,如此短暂,如此简单,而又刻骨难忘。
戚少康依稀记得,那是上一个周末的晚上。
按约定,戚少康要与黄莺一起回到乡下的老家,准备第二天给父亲过六十大寿。
见时间还早,正在县公安局巡警队接受岗前培训的戚少康,带着买好的东西,回到他和黄莺临时租住的小屋,等待黄莺下班回来。
在镜子面前,戚少康展示着自己健壮的身躯和暴涨的肌肉。
作为男人,戚少康绝对不缺少雄性、胸怀和抱负。
高考失利后,戚少康没有怨天尤人,他选择了从军,准备到部队这个大熔炉中,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和追求。但是,现实并不像戚少康想像的那样美好、乐观。
部队里同样也有着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那种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三六九等,从进部队的第一天起就无需辩驳地存在着。
尽管没有经济条件,没有权力背景,但倔强的戚少康坚却信自己的实力,他不想靠什么关系,不想依附于哪一个人,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得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去博得属于自己的世界。
戚少康不攀不比,把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全部融入每天的坚苦训练之中。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伤痛,对技术精益求精,在困难的环境下,磨练自己、锻造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新兵连里的三个月,戚少康就因为技术标准高,军事素质过硬,表现突出而屡受表扬。这也使戚少康信心倍增,更增强了他要在部队发展下去的决心和勇气。
新兵连结束后,戚少康被分配到炮团。到基层连队后,戚少康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争取进步,被选为班长。平日里,戚少康除了带好自己的一班人马外,还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温习文化课,一心一意为报考军校作准备。
喜鹊蹬枝,好运连连。
在转过年的春天,经老同学介绍,戚少康认识了来部队驻扎地办事的黄莺。在短短的几天里,双方加深了了解,都给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表达了继续相处下去的良好意愿。
分别后,信件、手机、短信,总之,一切可以利用的通讯手段,连接起身处异地的两颗心。随着戚少康在部队的一天天进步,他与黄莺的感情也日积月累,日渐成熟。
在戚少康的热切期盼中,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戚少康具备了报考军校的资格。
在第一关文化课预考中,戚少康以优异的成绩,在全团拔得头筹。戚少康在第一时间里,赶紧把这个喜讯喜讯告诉了黄莺。黄莺送来衷心的祝愿,希望他再接再厉,高歌猛进。
可是,天不随人愿。沧桑的世事,是人力难以掌控的。
就在戚少康满怀信心,踌躇满志的时候,在一次帮助地方抢险过程中,戚少康不幸腰部受伤,被送进了军区医院,一住就是三个月。他也因此失去了继续参加考试的机会。
黄莺惊闻戚少康受伤的消息后,专程赶来探望。
“我留下了后遗症,不可能再考了。”面对黄莺,戚少康流下了失望的眼泪。
黄莺劝说戚少康不要想得太多,应该把眼光放的远一些。未来,并不仅仅就考军校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