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会长长久久伤心的,定然是你。
如心,你要学会好好照看自己啊。
年少时读陶渊明诗: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真真至理名言。
周如心什么都明白,只是我们读再多的书,懂得再多的道理,都无法让我们失去至亲的伤痛削减半分。
那么长那么长的时光啊,却依旧无法掩埋那么深那么深的忧伤。
坐在书桌前的周如心,因着一个几乎是完全陌生的人的几句话语,活生生将自己拉回到原本以为已经忘记得差不多的从前。
后来的两年里,周如心和青青很准时的一星期一封信,认认真真的当了回笔友的角色。
有年少时候的小小哀愁,也有些欢欣吧。应该更多的是关于学业上的困惑或者探讨,青青说的“一起努力”并不是一句戏言。
二中的师资力量比起三中到底是好得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周如心在帮青青解答疑惑,不过青青的中文水平明显高于周如心,故而当周如心遇见难以下笔的作文题目的时候也会主动向青青请教。
青青的成绩一直在上升,刚刚互相通信的时候,青青说她不过年级中游的水平,周如心当时觉得很正常,因为青青的心思都用在别处了啊。
后来,专注于学业的青青越来越进步,等到高二结束准备分科的时候,青青说她的成绩已经可以稳居年级前十了。
只是两个人都知道,在三中那样的学校,即使是年级前十也难以确保一个本科名额,所以,青青从未在周如心面前有过放轻松的意思。
捡拾记忆,周如心记得当初青青是选择了文科的,但是,她自己却选择了理科。青青选择文科,自然是因为她的语文在年级长居第一,而且理科有了这一年来周如
心断断续续的帮忙也明显进步。
周如心选择理科却不是因为喜欢理科。
周如心是一个各科都很均衡的学生,若是文理科一起考,她可以进到年级前十,可
是单论文科或者理科,她都只有前一百的水准。
所以她最终选择理科,纯粹是因为二中的理科本科上线率大大高于文科,为了保险起见,她宁可放弃自己对中文和历史的喜欢,也要确保自己可以上到大学本科。
为此,青青还为之叹息了几句。不过,逐渐熟悉起来的她倒也深知周如心是绝不可以失手的,所谓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多半都得有个“衣食无忧”的前提吧。
进入高三之后,学业越来越紧张,两个人之间的通信从之前的一个星期一封逐渐变成了半个月一次再变成了一个月一次。
很多的时候,半个月之前的叹惋,等收到回信的时候都已经消散在风中。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