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猛善战常遇春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的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英勇无敌,战功卓著,为开创大明江山建立了不朽功勋,可惜明朝刚刚建立,他就患病去世了。
常遇春是安徽怀远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在少年时期,不爱干农活,而是喜欢舞刀弄枪。常遇春想拜师学习武术,可是家贫交不起学费,他就给人家干杂活换取学习机会。常遇春长大以后,身高臂长,体貌雄伟,武艺高强,精于骑射。
元末大乱,起义蜂起。常遇春仗着一身武艺,想博一个前程,便就近参加了刘聚的起义军。刘聚见常遇春武艺不凡,很是器重,让他当了一名小头领。
刘聚虽然是起义军,但他胸无大志,只图眼下快活,经常拦路抢劫,或者入室盗窃,与强盗没什么两样。常遇春觉得,这样下去不会有前途,于是产生了另寻出路的念头。
公元1355年,常遇春听说占据滁州的朱元璋胸怀大志,军纪严明,爱护百姓,名声颇佳。常遇春认为朱元璋是个能做大事之人,毅然前去投奔。
可是,朱元璋得知常遇春是刘聚手下的头领,怕伤了起义军之间的和气,不想收留他,说:“等我过江以后,你再来找我吧”。
常遇春说:“如今群雄四起,我看都成不了气候,只有您是位贤明智者,必成大事。我甘愿效犬马之力,渡江之日,愿为先锋。”朱元璋见常遇春出语不凡,很有见识,又体态雄壮,便把他留了下来。
渡江之战,常遇春果然大显身手。船只离岸尚有三丈多远,常遇春大喝一声,一跃而上,挥舞长枪,率先冲入敌阵。常遇春如同猛虎一般,铁枪上下飞舞,触者非死即伤,无人能敌。朱元璋军队受此鼓舞,人人奋勇向前,很快将敌军击溃了。
朱元璋见常遇春如此勇猛,心中大喜,此后,经常让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两人共同领兵对敌。徐达沉稳有谋,常遇春威猛善战,二人是天生的绝配。
常遇春比徐达大两岁,但他佩服徐达,甘愿听他指挥。因此,两人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几乎战无不胜。在开辟以南京为中心的根据地过程中,常遇春立下了汗马功劳。
常遇春有时也独自率军出战,公元1359年,朱元璋命常遇春领兵攻取衢州。衢州城池坚固,壁垒森严,守将叫伯颜不花的斤,是元朝名将,守城元兵有一万多人。常遇春率军到达后,将六座城门团团围住,利用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器械,猛烈攻城。常遇春不顾箭矢,身先士卒,有力地鼓舞了士气。经过多日激战,终于攻破城池,消灭了元军。此后,元军在江南的势力基本上崩溃了。
公元1360年以后,元朝失去了对南方的统治,南方只剩下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了。朱元璋通过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势力迅速扩大,于是,他便开始扫灭群雄,统一江南。
在与陈友谅的战争中,朱元璋多数时候让徐达镇守南京,自己率军亲征,而任用常遇春打先锋。在著名的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依仗战船巨大,对着朱元璋军队的船只横冲直撞。朱元璋军队一时不能适应,船只被撞得七零八落,乱了阵形。
在混战中,朱元璋乘坐的船搁浅,动弹不得。陈友谅的士兵见了大喜,纷纷赶来围攻。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高声大叫,一马当先,向朱元璋船只冲杀过去。朱元璋处于危险之中。
常遇春见了,心中大急,赶紧去救。常遇春令士兵一齐放箭,箭如雨下,阻止了敌军向朱元璋靠近。常遇春瞄准了张定边,一箭射去,张定边负伤倒下,致使敌军军心涣散。
常遇春见朱元璋的船搁浅不能动,急中生智,用自己的船去撞,终于使朱元璋的船脱离了险境。但常遇春的船却因此搁浅了,恰巧有只坏船顺流而下,把常遇春的船撞出了浅滩。
后来,朱元璋军队采用火攻,大败陈军,陈友谅也中箭而死。在消灭陈友谅战争中,常遇春居功第一。朱元璋夸赞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常将军。”
常遇春没有读过兵书,却很会打仗,几乎没有失败过。常遇春打仗有一个特点,喜欢猛打猛冲,他常常不惧刀枪,率先冲锋。常遇春常对人说,他带领十万兵,便可以横行天下,因此,军中送他外号“常十万”。
朱元璋很担心常遇春的安全,多次对他说:“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日,关羽号称万人敌,却被吕蒙所败,是因为有勇而无谋。你应该引以为戒。”
公元1367年,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朱元璋叮嘱常遇春说:“击溃敌百万之众,攻破敌坚固阵地,无人能比得上你常将军。我不担心你不能打胜仗,而是担心你的安全。你身为大将,却像士兵一样冲锋陷阵,这不是我希望的。”常遇春深受感动,跪下拜谢。
可是,战鼓一响,常遇春热血沸腾,就管不住自己了。在北伐战争中,有一次,五万元军排列在洛水以北,常遇春见了,勇气大增,单枪匹马冲向敌阵,转眼之间,二十多名元军死于他的枪下。将军带头冲锋,手下士兵自然奋勇向前,元军大溃。常遇春不肯罢休,带领士兵一口气追杀了五十余里。
徐达、常遇春率军收复北方,抵达大都,元朝皇帝仓皇逃到上都。徐达挥师西进,攻打山西,兵分两路,夹击太原。汤和率南路军向北进攻,不料吃了败仗;常遇春率北路军进展迅猛,击败元军,攻占了太原。
占领山西以后,朱元璋命徐达继续向陕甘地区进军,令常遇春、李文忠率九万军队,向北追击元朝的残余势力。
常遇春率军一路北上,相继攻占了会州、锦州、大兴州等地,一直追到了上都。元朝皇帝继续北逃,常遇春又向北追击数百里,将元朝残余势力打得溃不成军,只顾狂奔逃命。常遇春俘获元朝宗王、贵族、大臣和士兵总计万余人,还有五万头牛、三千匹马和大批财物。
常遇春得胜班师,行至河北赤城县境内,突然得急病逝世,年仅四十岁。
朱元璋闻丧震惊,悲恸不已,亲自奠祭,赐葬钟山之下。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肖像悬挂功臣庙,位列第二。后来,朱元大封功臣的时候,让常遇春儿子常茂承袭了他的爵位。
有的史书记载,朱元璋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悼念常遇春。诗曰:“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朱元璋还是有些情谊的。
在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当中,有一位智勇双全而又宽厚仁义的将军,名叫李文忠。李文忠做的许多事情,都令人称道。